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666篇 |
免费 | 1256篇 |
国内免费 | 70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896篇 |
综合类 | 1190篇 |
化学工业 | 1717篇 |
金属工艺 | 635篇 |
机械仪表 | 527篇 |
建筑科学 | 2541篇 |
矿业工程 | 482篇 |
能源动力 | 245篇 |
轻工业 | 138篇 |
水利工程 | 376篇 |
石油天然气 | 1280篇 |
武器工业 | 40篇 |
无线电 | 128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952篇 |
冶金工业 | 334篇 |
原子能技术 | 40篇 |
自动化技术 | 19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2篇 |
2023年 | 126篇 |
2022年 | 224篇 |
2021年 | 294篇 |
2020年 | 287篇 |
2019年 | 263篇 |
2018年 | 224篇 |
2017年 | 316篇 |
2016年 | 352篇 |
2015年 | 403篇 |
2014年 | 810篇 |
2013年 | 700篇 |
2012年 | 985篇 |
2011年 | 993篇 |
2010年 | 805篇 |
2009年 | 875篇 |
2008年 | 842篇 |
2007年 | 1024篇 |
2006年 | 866篇 |
2005年 | 672篇 |
2004年 | 599篇 |
2003年 | 663篇 |
2002年 | 492篇 |
2001年 | 365篇 |
2000年 | 294篇 |
1999年 | 231篇 |
1998年 | 192篇 |
1997年 | 135篇 |
1996年 | 113篇 |
1995年 | 95篇 |
1994年 | 88篇 |
1993年 | 59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总结复杂小断块油田CO2吞吐系列配套技术的基础上,分别从油藏规模、物性、能量等角度剖析了71口吞吐井的实施效果,分析了影响CO2吞吐效果的关键参数,得出了注入量、注入压力、返排速度、吞吐周期等工艺技术参数的取值范围和标准,对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
83.
关于石油深部起源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石油的微量元素及Pb、Sr、Nd 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石油是深部幔源产物。石油与金属及金刚石矿床共生,包裹体及金伯利岩中所含碳氢化合物和沥青也表明,石油参与了热液活动。石油及天然气储存在含油气盆地之中是与盆地基底地壳的特性有关,它的隔热性保证了地幔隆起上部软流层中挥发组分的保存和充分的地球化学作用。盆地基底地壳又属于比较稳定的坚硬地块,在全球走滑作用中发生地块转动,除引起地幔隆升外在压扭和张扭应力作用下形成各种类型的深断裂及圈闭。于晚期构造运动期间深断裂的活动成为石油、天然气运移的通道,在盖层及基底内部只要有圈闭存在即可形成油气藏。石油的深部超源论有着严格的实验基础。石油的热动力平衡计算也证明石油形成于地幔软流层部位。石油化合物组成形成的深度不同,合理地解释了油、气分区的现象。 相似文献
84.
由于地质条件和资料品质的限制,复杂断块区的三维地震资料反演和储集层预测有较大的难度。给出了我国东部某复杂断块区三维地震反演和储集层预测的技术实例,总结了反演工作经验。详细阐述了实现的策略和技术方案,包括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如地震极性的判断、测井曲线规则化和敏感性分析等)、子波提取、拟声波测井曲线的重构、约束波阻抗反演、速度场建立、地质统计随机模拟等,展示了多学科一体化工作的过程。研究结果为该区块的井位部署提供重要依据,对类似地区的地震反演和储集层预测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5.
东营凹陷古近系原油物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以原油物性资料和地质背景分析为基础,将东营凹陷的原油划分为超重油、重质油、中质油和轻质油4种类型。平面上,相同层系的原油性质呈规律性变化,从生油洼陷中心向边缘呈环带状逐渐变差;复杂断块区的原油性质变化复杂。分析认为,东营凹陷原油物性分布规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油气运移、氧化作用、生物降解以及油源差异等对该区原油性质的环带状分布起主要作用;而油藏保存条件、重力分异作用和油田开发等则是导致东营凹陷局部地区物性变化复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6.
姜慧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13(3):88-90
梁112块沙四段薄互层油藏属于典型的高压、特低渗透油藏,具有油层多、单层薄、砂岩与泥岩交互等特点。常规压裂效果不理想。通过建立单井模型,确定了压裂应以增加裂缝的长度为主;利用FracproPT软件模拟优化加砂规模;根据油层物性特点优化射孔方案;配套应用粉陶降滤和控制缝高等技术优化了水力压裂工艺。2004年共对11口井实施了大型水力压裂,平均加砂量为42.5m3,平均加砂强度为1.6m3/m,累积增产原油达2.75×104t。 相似文献
87.
大港油田官109-1断块稠油油藏的油井由于井筒、近井地带发生原油有机沉积,储层原油流动性差,采用多种方法都不能正常生产。为此研制了一种碱性解堵液,用于油井化学吞吐。该解堵液为复配碱和抗硬剂等添加剂的10%两性木质素表面活性剂溶液,能使玻璃片表面由亲油变强亲水,在石英上的接触角为6°(稀释至1/2和1/4浓度时为11°和12°),与羊大站原油间的界面张力为1.75×10-3~3.18×10-3mN/m。该解堵液与黏度1~50 Pa.s的不同区块稠油按体积比1∶1混合形成的乳状液,60℃、175 s-1黏度为2~6 mPa.s,在配液水矿化度高达6000mg/L以上或钙镁离子浓度高达250 mg/L时,该解堵液仍能保持对稠油的乳化降黏能力。该解堵液从实验岩心中驱出的原油量比地层水多75%,驱出液为乳状液。通过一个井例介绍了化学吞吐工艺:先用一种降黏解堵液对油井进行预处理,清洗油管、炮眼及近井地带,再注入碱性解堵液(该井例中为500 m3),注入时间约15小时,然后开井生产。2000年2月至2002年6月在16口新投产井实施化学吞吐(第一轮次),15口井有效,其中2口井先后转注水,其余13口井到2005年底仍继续产油。图1表6参5。 相似文献
88.
89.
随着苏丹1/2/4区块的深入开发,为了加快开发主力油层,提高原油产量,降低钻井成本,GNPOC在此区块布置水平井开发任务。所开发的区域主要分布于Heglig,Munga,Simbir,Bamboo区块,油层所在是Zaqar和Bentiue地层。此层位具有高渗透,地层温度高,易塌、气窜等复杂问题,尤其是Heglig和Munga地区井壁坍塌严重。为此,根据地质资料、井身结构和对水平井注水泥的技术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施工工艺,优选出适合此地区固井施工的冲洗液和隔离液,特别是经过努力实践,开发出了新型膨胀水泥浆体系,此体系具有高强度、低失水、无析水、防气窜之功效。结合使用哈里伯顿CPT—Y4大功率固井车,精确计量和自动密度控制,该体系水泥浆目前已在7口水平井施工中得以应用,均为优质井。现正在被大量使用,此体系的开发,解决了该固井技术难题,创造了中国固井在海外首次水平井作业一次成功的历史记录,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