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773篇 |
免费 | 2007篇 |
国内免费 | 68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170篇 |
综合类 | 1818篇 |
化学工业 | 2307篇 |
金属工艺 | 2149篇 |
机械仪表 | 1441篇 |
建筑科学 | 3075篇 |
矿业工程 | 566篇 |
能源动力 | 1549篇 |
轻工业 | 528篇 |
水利工程 | 440篇 |
石油天然气 | 1042篇 |
武器工业 | 190篇 |
无线电 | 137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461篇 |
冶金工业 | 1090篇 |
原子能技术 | 512篇 |
自动化技术 | 74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73篇 |
2023年 | 222篇 |
2022年 | 412篇 |
2021年 | 480篇 |
2020年 | 581篇 |
2019年 | 438篇 |
2018年 | 419篇 |
2017年 | 511篇 |
2016年 | 593篇 |
2015年 | 620篇 |
2014年 | 1166篇 |
2013年 | 1069篇 |
2012年 | 1458篇 |
2011年 | 1539篇 |
2010年 | 1150篇 |
2009年 | 1128篇 |
2008年 | 1006篇 |
2007年 | 1299篇 |
2006年 | 1208篇 |
2005年 | 1043篇 |
2004年 | 789篇 |
2003年 | 789篇 |
2002年 | 682篇 |
2001年 | 604篇 |
2000年 | 563篇 |
1999年 | 504篇 |
1998年 | 398篇 |
1997年 | 365篇 |
1996年 | 272篇 |
1995年 | 225篇 |
1994年 | 160篇 |
1993年 | 156篇 |
1992年 | 118篇 |
1991年 | 68篇 |
1990年 | 71篇 |
1989年 | 47篇 |
1988年 | 37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3篇 |
1961年 | 1篇 |
1959年 | 8篇 |
1951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研究全再生混凝土柱内配钢管后的轴压力学性能,设计5个内置钢管全再生混凝土组合柱试件和3个对比试件进行试验,分析体积配箍率和钢管面积比对试件承载力、延性和损伤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内配钢管后的组合效应。研究表明:钢管混凝土柱达到峰值荷载时刻滞后于中空钢筋混凝土柱,即在管外混凝土达到极限状态后,核心钢管混凝土逐渐发挥作用;随着体积配箍率的增加,组合柱的承载力和延性整体呈增长趋势,累积损伤增长变慢;提高钢管面积比,组合柱承载力降低,延性增强,提前进入损伤状态,但后期损伤发展缓慢;CECS 188:2005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该规程可用于内置钢管全再生混凝土组合柱轴压承载力设计。 相似文献
992.
为研究钢管-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界面黏结强度,共进行了27根钢管-RPC试件的推出试验,主要参数包括钢管壁厚、钢纤维体积掺量和养护温度。试验研究发现:钢管-RPC的荷载-滑移全过程曲线不同于普通钢管混凝土,具体表现为钢管-RPC的荷载-滑移曲线无明显初始峰值点,且曲线出现二次上升段;试验参数中养护温度、钢管壁厚和钢纤维体积掺量对钢管-RPC界面初始黏结强度和极限黏结强度的影响规律不同;钢管壁厚从1.41mm增大到3.45mm,初始和极限黏结强度分别提高了68%和64%;养护温度由20℃增加到90℃后,初始和极限黏结强度分别提高了30%和11%;不同体积掺量范围内钢纤维对黏结强度影响规律不同,表现为体积掺量从0%增加到1%时初始和极限黏结强度分别降低了2%和11%,而从1%增加到3%时初始和极限黏结强度分别提高了54%和21%。 相似文献
993.
共收集到截止2015年1月的已建和在建的钢管混凝土拱桥413座(跨径不小于50m)。统计分析表明,钢管混凝土拱桥在我国修建的数量不断增多、跨径不断增大。从行业分布来看,在公路、城市桥梁中的应用仍是主体,在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中的应用不断增多。在结构体系方面,上承式、中承式、拱梁组合式、飞鸟式和下承式刚架系杆拱5大类,仍为主要应用的桥型,占总数的85%。在截面形式方面,以圆钢管混凝土为基本单元组成的单圆管、哑铃形和桁式是应用的主流。提篮拱被应用于各种桥型,尤其是大跨度铁路桥。无风撑拱主要应用于120m跨径以下的桥梁,且以斜靠拱和拱梁组合桥为主,截面多采用横向刚度较大的形式。拱肋的材料强度不断地提高,钢管以Q345钢为主,混凝土以C40、C50为主。虽然对桥面系强健性的重视在不断提高,然而强健性好的整体式和具有加劲纵梁的悬吊桥面系的应用还不够普及。钢管拱的架设方法仍以支架法、悬臂法和转体法3种为主,其中悬臂拼装法应用最多,适用跨径最大范围也最广。 相似文献
994.
为研究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支管受拉节点应力分布规律及其有效分布宽度,采用ABAQUS软件建立42个矩形空钢管、钢管混凝土及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位移加载;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拟合得到矩形空钢管、钢管混凝土及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的有效分布宽度表达式,将拟合公式计算值与CIDECT规范计算值和有限元计算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节点受力全过程中,PBL加劲型矩形钢管混凝土节点相对于矩形空钢管节点和钢管混凝土节点的应力分布不均匀性减小;当加载位移达到3%b0(b0为主管宽度)时,PBL加劲型节点的有效分布宽度更大,具有更好的受力性能,支板应力分布效率ξ随主管宽厚比2γ与支主管厚度比τ的增大而减小,其中τ对ξ的影响更大;支板应力分布效率ξ随支主管宽度比β变化较小,且呈抛物线变化;拟合公式计算值与CIDECT规范计算值及有限元计算值吻合良好,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95.
996.
介绍了一种基于瑞典法和简化Bishop法分析抗滑桩加固边坡的极限平衡法.通过试算,可以确定边坡达到稳定要求时,需要桩提供的最小抗滑力及边坡潜在滑动面的位置,进而对抗滑桩的桩位进行优化.结合某闸室岸坡工程的算例表明,抗滑桩能有效提高边坡的稳定性;抗滑桩设在通过边坡潜在危险滑动面最低点时效果最好;设抗滑桩会改变边坡潜在危险滑动面位置. 相似文献
997.
陈东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8(3):87-90
由于桁架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拱肋同时具有拱桥和桁架截面的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针对其特点,提出采用整体计算模式对其施工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和监控,即将离散的腹杆模拟成连续化的拟腹板,进行腹杆系剪切变形对桁架抗弯刚度折减系数计算公式的推导,并对某桁架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施工过程进行动态仿真分析,进而对其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得到了拱肋整体刚度计算公式,以及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混凝土收缩、徐变计算的系数取值范围等参数。实测结果表明,该桁架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应力、拱肋竖向位移控制的精度较高,且受控变量的量值在施工过程中变化的趋势始终与理论值相一致,表明了该文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8.
DEHKORDI Behzad Ghadiri MOGHADDAM Hesam Sarvghad JAFARI Hamed Houri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B辑)》2011,23(1):114-126
In this article,the 2-D unsteady viscous flow around two circular cylinders in a tandem arrangement is numerically simulated in order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ow in both laminar and turbulent regimes.The method applied alternatively is based on the finite volume method on a Cartesian-staggered grid.The great source term technique is employed to identify the cylinders placed in the flow field.To apply the boundary conditions,the ghost-cell technique is used.The implemented computational method is firstly validated through simulation of laminar and turbulent flows around a fixed circular cylinder.Finally,the flow around two circular cylinders in a tandem arrangement is simulated and analyzed.The flow visualization parameters,the Strouhal numbers,and drag and lift coefficients are comprehensively presented and compared for different cases in order to reveal the effect of the Reynolds number and gap spacing on the behavior of the flow.The obtained results have shown two completely distinct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laminar and turbulent regimes. 相似文献
999.
A 2-D model for flow through a circular patch with an array of vertical circular cylinders in a channel is established using th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with a hybrid RANS/LES turbulence model–the Scale Adaptive Simulation (SAS) model.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model is first validated by test cases where experimental data are available for comparison with the computed results. It is verified that the present model can predict well the average velocity and turbulence structure. The drag force and drag coefficient are then calculated using the present model for a number of cases with different solid volume fractions, cylinder Reynolds numbers and patch diameters. It is shown that the drag coefficient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solid volume fraction, but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Reynolds number. However, the drag coefficient is independent of the diameter of circular batch when the solid volume fraction and Reynolds number are kept constant.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最小能耗原理,本文提出了一种稳定渠道断面设计的新方法。在构造稳定渠道断面形状求解的泛函极值问题的基础上,利用变分法推导出的稳定渠道断面为形式简单的圆弧形曲线。该圆弧形曲线形状实际上是将水力学中的水力最佳断面推广到考虑边坡稳定的情况。结合渠道阻力关系及临界起动切应力,可得到稳定渠道水力几何形态设计的方法。与其它形式的稳定断面形状比较显示,本文方法与Diplas和Vigilar的断面模型较为接近。同时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与实测资料相吻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