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3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185篇
电工技术   45篇
综合类   219篇
化学工业   36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231篇
矿业工程   128篇
能源动力   25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358篇
石油天然气   32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篇
冶金工业   12篇
原子能技术   10篇
自动化技术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3篇
  197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结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中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应用,对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作用机理、施工控制要点及质量检测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2.
结合灰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实例,对灰土挤密桩设计、施工、挤密效果、地基承载力等进行分析,验证了灰土挤密桩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3.
夏琼  杨有海 《土工基础》2008,22(6):81-84
路基填料改良是高标准铁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兰新铁路兰(州)武(威南)复线,通过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对水泥黄土的强度特性进行研究,揭示多种因素(即掺合比、龄期、压实系数和含水量等)对水泥黄土强度的影响规律。掺合比、龄期及压实系数均对水泥黄土强度产生正相影响,而含水量对水泥黄土强度产生负相影响。作为铁路路基填料,并考虑施工拌合均匀度等因素,在黄土中掺3%~4%水泥即可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64.
介绍了山西黄土的分布及特征,从崩塌、塌窑、滑坡三方面探讨了黄土区地质灾害的特征,研究了崩滑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提出了崩滑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从而加强防灾力度,更有效地防止黄土区崩滑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5.
通过对王曲、蒲城两个大型浸水试桩工程实例的地质条件、试验方案和试验结果的阐述和对比 ,分析了其静载荷作用下Q S曲线及桩身内力的异同点 ,指出了湿陷性黄土地基现场浸水试验的必要性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浸水状态下 ,加荷过程不同 ,对单桩最终沉降量影响较大 ,而对单桩极限承载力值影响甚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66.
赵宏川 《山西建筑》2012,(33):85-87
针对湿陷性黄土的特性,结合忻保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湿陷性黄土处理实例,对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方法进行了介绍,包括垫层法、强夯法、石灰土或二灰(石灰与粉煤灰)挤密桩法,为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7.
陕西蒲城黄土微观结构特征及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Quanta环境扫描电镜对陕西蒲城电厂各土层黄土特别是Q2黄土试样进行微观结构测试,得到大量微观结构图片。针对黄土的微观结构特征,提出骨架颗粒的连接可分为直接点接触、直接面接触、间接点接触及间接面接触4种形式。微观结构定量分析表明,随着深度的增加,各土层黄土的灰度熵、颗粒和孔隙的数量、圆形度等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颗粒的面积比例、定向度、分布分维逐渐增大;而欧拉数、孔隙的面积比例、定向度、分布分维逐渐减小。研究表明,Q3和Q2黄土微观结构特征与其湿陷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8.
选用4个不同处理深度的灰(素)土桩对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挤密处理,并对挤密区域以下未处理土层进行深层浸水试验,研究在该浸水条件下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变形规律、处理深度和剩余湿陷量合理控制等问题。试验结果表明:灰土和素土在处理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时,两者挤密效果表现差异不大;深层浸水情况下,6~15 m深度处理区域产生的变形量均不能满足上部荷载的变形要求,且呈现三段式变形规律,先期稳定,中期缓降,后期突降;根据现场浸水试验和桩基中性点相关研究,首次提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湿陷临界深度”的概念,并初步将其确定为20~25 m,据此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小深部土层剩余湿陷量,达到减小地基处理深度的目的;建议将15~20和10~15 m分别作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乙、丙类建筑的最大处理深度。  相似文献   
69.
为研究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变形规律,对自重湿陷土层36.5m的场地,进行直径40m的浸水试验。通过试验发现:浸水试验昼夜耗水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上呈现先大、后缓、再稳定的趋势;场地中的地表沉降观测点的总湿陷量及沉降速率变化规律与深层沉降观测点的总湿陷量及沉降速率规律几近相同;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变形规律呈现浸水期四个变化阶段和停水期两个变化阶段。  相似文献   
70.
加固深度、夯沉量等是评价强夯法处理黄土湿陷性的主要指标,而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黄土的含水量、孔隙比以及强夯夯击能量.通过对大量中低能量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的工程实测数据的分析,得到适宜强夯处理的黄土含水量范围,而后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强夯处理深度与夯沉量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