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4篇
  免费   544篇
  国内免费   473篇
电工技术   140篇
综合类   463篇
化学工业   252篇
金属工艺   39篇
机械仪表   47篇
建筑科学   404篇
矿业工程   119篇
能源动力   152篇
轻工业   94篇
水利工程   2675篇
石油天然气   173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99篇
冶金工业   165篇
原子能技术   56篇
自动化技术   6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The sediment regime in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 has been significantly changed from quasi-equilibrium to nonequilibrium since the impoundment of the Three Georges Reservoir (TG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the TGR on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SSC) and estimation accuracy of mean concentration, vertical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nd flow velocity data at the Shashi and Jianli hydrological stations in the reach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oundment were collected. Comparisons and analysis of vertical profiles of SSC before and after the TGR impoundment show that after the impoundment of the TGR, due to the coarsening of sediment particle size, the reduction in sediment load, and the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sediment saturation,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SSC in the downstream reaches became more uneven under medium and low water flows, which was reflected in the vertical gradient and the fluctuation degree of SSC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addition, the depth-average sediment concentrations were calculated by the selected-point method and the mean values calculated by the “multi-point method” were regarded as the “true mean”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the mean value calculated by the “few-point method.” It was found that the relative errors for the selected-point method were mainly positive before impoundment but mainly negative after impoundment. Additionally, the correction factors of one-point, two-point, and three-point methods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near-bed substituted point for the five-point method were given to reduce the error when the point measurements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depth-average sediment concentration in the downstream reaches.  相似文献   
42.
三峡水库运用改变了下泄水沙条件,坝下游弯曲河型均呈现“凸冲凹淤”演变规律,以致碍航问题日益突出。为研究弯曲河型滩槽演变特点及其成因,以下荆江河段荆江门弯道为例,利用三峡蓄水后近15 a实测地形资料,采用逻辑推理及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并预测了航道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运用后,凸岸边滩年际间呈持续冲刷趋势,冲刷位置不断下移导致河段展宽引起航道条件恶化;在平滩流量(20 000~25 000 m3/s)持续时间>15 d的年份,凸岸边滩冲刷后退,反之淤长;冲淤幅度与年均来沙量,尤其细沙(d≤0.125 mm)含量密切相关,基本呈同步变化趋势;荆江一期工程实施后,在当前水沙条件下凸岸边滩会继续受冲,形成枯水双槽,航道条件将恶化。水沙过程的改变是弯曲河型滩槽演变的主要原因,遇大水且来沙量较少的年份,荆江门河段很可能出浅碍航,这可为下荆江弯曲河段航道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3.
为研究氮肥污染对桂林红黏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使用氨水(NH3·H2O)溶液对具有代表性的桂林雁山红黏土进行浸泡,考虑氨水质量分数(0,4.5%,9.0%,13.5%,18.0%)和养护时间(1,7,14 d)双因子因素,通过室内试验,分析氨水污染对桂林雁山红黏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氨水质量分数及养护时间的增加,桂林雁山红黏土的质量、含水率、相对密度和液塑限均增大,压缩模量减小,土体压缩性增强;碱-土作用是引起红黏土物理力学性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其相互作用导致红黏土颗粒间的胶结物被溶解后又重新生成絮状物,使其原本稳定的结构状态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44.
受暴雨洪水与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影响,山区河流床沙多为宽级配卵砾石泥沙,甚至出现较多的漂石,从而影响近底水流结构与推移质输移特性。基于野外漂石河流的调查,通过概化试验,探讨了漂石颗粒对河床冲淤的影响;对比分析了不同水沙条件下漂石对推移质输沙率过程的影响;根据床面粗化程度与漂石状态相异的两种类型对比试验,探讨了漂石对不同水沙条件下推移质输沙率的影响程度。初步表明:随着漂石颗粒相对暴露度(D/h,漂石等效粒径与平均水深之比)的减少,漂石对其尾部区域水流的混掺越加突出,从而对河床的冲刷能力变大;根据本试验采用的水沙参数,漂石对推移质输沙率的扩大效应为几倍至十几倍。  相似文献   
45.
针对南京市外秦淮河武定门闸上游近年来发生泥沙淤积严重的问题,建立了武定门闸河段物理模型,设定两种方案进行悬沙冲淤试验,分析偏转角为15°的导流墙工程对闸上游的减淤作用。结果表明:方案1(将闸门至上游60 m开挖至设计断面),设置导流墙后,经过2年8个月的水沙过程,整治段淤积量减少30.4%;方案2(将闸门至上游240 m开挖至设计断面),设置导流墙后,经过1个典型水文年,整治段淤积量减少50.8%,经过2个典型水文年,淤积量减少44.0%,减淤幅度下降,河床趋于形成新的冲淤平衡,断面地形也趋向于均匀分布;设置偏转角为15°的导流墙对武定门闸上游河道有显著的减淤作用,有助于提高河道的过流能力。  相似文献   
46.
明渠交汇区水位变化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交汇河流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水流相互作用突出,水位流量关系变化复杂。本文基于物理模型试验探讨了天然河流交汇区水位变化特性,分析了不同干支流来水条件下的水位沿程变化、交汇区典型断面水位流量关系、交汇区泥沙起动流速变化等特性。结果表明,交汇区水位变化的强弱与干支流流量等密切相关,交汇区泥沙起动流速随里程变化与单一河道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7.
Sixty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main Songhua River in three years. Twelve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 ( PBDE) congeners ( BDE17, 28, 47, 66, 99, 100, 153, 154, 138, 183, and BDE?209) w...  相似文献   
48.
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是治黄管理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实测流量和排沙量变化过程的分析,依据插值和拟合数学理论,结合matlab得到排沙量与时间、流量的函数关系式,并进行数值分析验证,对调水调沙试验的效果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49.
海底沉积物取样钻机设计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利用涡轮加压和循环的海底钻进方式设计海底沉积物取样钻机的方案,具有很大的创新性,为海底沉积物取样钻机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详述了涡轮加压和循环式海底沉积物取样钻机的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并讨论了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的结构简单、新颖,造价便宜,值得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50.
利用微生物分析、交流阻抗测试技术、扫描电镜及表面能谱等方法,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海底土中硫酸盐还原菌对锌腐蚀的影响,以及在以接菌及灭菌的海底土构成的宏电池腐蚀中锌的腐蚀行为。180d的试验结果表明:海底土中硫酸盐还原菌增强锌的腐蚀,锌在接菌泥中的平均腐蚀速率及点蚀深度均大于在灭菌泥中的平均腐蚀速率及点饰深度,平均腐蚀速率相差7.0倍,点蚀速率相差15.0倍以上。在接菌和灭菌海底土构成宏电池时,接菌海底土中锌作为阳极,腐蚀速率比自然腐蚀状态下有所增大,加速率为12.7%,而在灭菌海底土中锌作为阴极,腐蚀速率比自然腐蚀状态下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