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31篇
化学工业   126篇
机械仪表   5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327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4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Freeze drying (FD) yields the best quality of dried sea cucumber but at the cost of long drying time and also the overall cost. Air drying (AD) gives an unacceptably poor quality product. To achieve faster drying along with a high quality product a microwave freeze drying (MFD) technique was developed to dry sea cucumbe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ona discharge and microwave power at various pressures and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conditions was studied to avoid the possibility of corona discharge during MFD. According to the drying characteristics of MFD, a control strategy for the MFD process was also developed. MFD reduced the drying time by about half of conventional FD process and provided a similar good product quality.  相似文献   
22.
α‐Glucosidase inhibitory activities of the various solvent fractions (n‐hexane, CHCl3, EtOAc, BuOH, and water) of sea cucumber internal organ were investigated. 1,3‐Dipalmitolein (1) and cis‐9‐octadecenoic acid (2) with potent α‐glucosidase inhibitory activity were purified from the n‐hexane fraction of sea cucumber internal organ. IC50 values of compounds 1 and 2 were 4.45 and 14.87 μM against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α‐glucosidase. These compounds mildly inhibited rat‐intestinal α‐glucosidase. In addition, both compounds showed a mixed competitive inhibition against S. cerevisiae α‐glucosidase and were very stable at pH 2 up to 60 min. The KI values of compounds 1 and 2 were 0.48 and 1.24 μM, respectively. Therefore, the internal organ of sea cucumber might be a potential new source of α‐glucosidase inhibitors suitably used for prevention of obesity and diabetes mellitus.  相似文献   
23.
胡冉冉  邢冉冉  王楠  葛毅强  陈颖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10):145-151,157
DNA条形码技术(DNA barcoding)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物种鉴别方法。本研究基于DNA条形码技术,以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基因(COI)和16S核糖体RNA(16S rRNA)基因作为靶基因对海参物种进行鉴别,结果表明COI基因或16S rRNA基因均能实现大部分海参的物种鉴定,部分样品需结合两个靶基因鉴定出来。将所建立的DNA条形码方法用于市售海参样品的物种鉴定,24份市售海参样品中10份市售海参样品的物种鉴定结果与标签名称相符,6份样品与标签名称不符,存在将低价海参品种标为高价海参的现象;其余8份样品的标签只有商品名但没有明确的物种信息,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其鉴定可得到明确的海参种名。本研究结果证实DNA条形码技术可应用于市售海参的物种鉴定,为海参的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4.
对白皮黄瓜果实农艺性状与主要营养成分进行观测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白皮黄瓜营养丰富,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对较高,瓜条短粗,刺溜相对稀疏。营养成分及果实农艺性状各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各营养成分含量随果实农艺性状表现呈现规律性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板桥白黄瓜氨基酸总量最高,为0.25%;香玉龙黄瓜VC含量最高,为6.42mg/100g;翠玉8号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3.1%。  相似文献   
25.
以来自于自然发酵蔬菜的三种乳酸菌为黄瓜发酵菌种,通过控制发酵过程的条件,探讨其理化性质变化及微生物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瓜在纯菌接种恒温(38℃)发酵过程中,其pH值逐渐降低、总酸度增高,黄瓜中总糖的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而减少,在发酵约70.5h后趋于稳定而达到发酵终点。该发酵过程黄瓜中亚硝酸盐含量少、亚硝峰出现较快(约70.5h左右),118.5h后已经下降到很低;在发酵过程中杂菌的生长繁殖被抑制,发酵后期大肠菌群数降的很低;发酵黄瓜中Vc损失小于30%。  相似文献   
26.
海参体壁酸溶性胶原提取及氨基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海参体壁为原料,采用乙酸溶剂法提取酸溶性胶原。以酸溶性胶原得率为指标,通过均匀设计试验确定了乙酸溶剂法提取酸溶性胶原的优化条件:温度为4℃,乙酸浓度为0.5 mol/L,料液比为1∶1 000,提取时间为72 h,在此条件下酸溶性胶原的得率可达到胶原纤维原料的7.35%(质量分数)。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海参体壁酸溶性胶原的甘氨酸(Gly)含量为33.6%,羟脯氨酸(Hyp)含量为7.04%。  相似文献   
27.
本实验以海参口服液为原料,采用异丙醇和乙酸钠沉淀的改良方法提取DNA,通过A 260/A280、琼脂糖凝胶电泳和PCR检测,对DNA溶液进行定性分析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本方法是一种新型的海参营养液DNA 高效快速提取及种类鉴定的方法,可用于对海参营养液进行定性检测.  相似文献   
28.
以黄瓜为例 ,研究了其切割后经臭氧、涂膜、低温等处理后的物理、生理变化 .结果表明 ,黄瓜经过 4 .2mg/m3质量浓度的臭氧水以及涂膜配方C处理后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能抑制最小加工黄瓜的呼吸作用 ,阻止可溶性固形物的分解 ,以及营养成分的损失 ,并有效地抑制酶促褐变 .  相似文献   
29.
一种新型复合发酵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瑞  张晓芸  刘春莉  张文学 《中国酿造》2002,26(4):24-25,43
该文是对采用乳酸菌与酵母菌对黄瓜汁进行复合发酵的研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发酵工艺条件 ,并通过发酵、调配、过滤澄清等工艺技术过程 ,制得风味独特的发酵黄瓜汁饮料  相似文献   
30.
以来自于自然发酵蔬菜的三种乳酸菌为黄瓜发酵菌种,通过控制发酵过程的条件,探讨其理化性质变化及微生物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瓜在纯菌接种恒温(38℃)发酵过程中,其pH值逐渐降低、总酸度增高,黄瓜中总糖的含量随发酵时间延长而减少,在发酵约70.5h后趋于稳定而达到发酵终点。该发酵过程黄瓜中亚硝酸盐含量少、亚硝峰出现较快(约70.5h左右)。118.5h后已经下降到很低;在发酵过程中杂菌的生长繁殖被抑制,发酵后期大肠菌群数降的很低;发酵黄瓜中Vc损失小于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