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32篇
  免费   2257篇
  国内免费   1952篇
电工技术   472篇
综合类   2169篇
化学工业   911篇
金属工艺   3885篇
机械仪表   1859篇
建筑科学   4550篇
矿业工程   1685篇
能源动力   437篇
轻工业   236篇
水利工程   1742篇
石油天然气   596篇
武器工业   184篇
无线电   38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25篇
冶金工业   1310篇
原子能技术   73篇
自动化技术   718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316篇
  2022年   545篇
  2021年   727篇
  2020年   728篇
  2019年   598篇
  2018年   599篇
  2017年   751篇
  2016年   853篇
  2015年   863篇
  2014年   1231篇
  2013年   1215篇
  2012年   1507篇
  2011年   1669篇
  2010年   1176篇
  2009年   1194篇
  2008年   1077篇
  2007年   1335篇
  2006年   1218篇
  2005年   953篇
  2004年   797篇
  2003年   757篇
  2002年   620篇
  2001年   530篇
  2000年   518篇
  1999年   438篇
  1998年   320篇
  1997年   283篇
  1996年   192篇
  1995年   191篇
  1994年   164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为控制大型桁架展开机构在低地轨道(Low Earth Orbit,LEO)上的热变形,建立相应的热分析有限元模型,提出3种热控涂层备选方案.根据不同方案计算出机构在LEO上运行4个周期的瞬态温度场,并以最后一个周期的瞬态温度场为基础计算机构的热变形.对热变形的结果进行比较,选取变形值最小的热控涂层方案进行优化,使3根主梁的温差达到最小,从而有效控制桁架展开机构的热变形.  相似文献   
102.
为防止管道因热胀冷缩、管道支撑或端点附加位移造成的应力问题,对管线中设置的膨胀弯管进行定性分析.通过2个参数的变化对膨胀弯管进行编号得到多种设计方案,用ANSYS建立管道的有限元模型,并分析各方案中膨胀管道的变形、应力和弯矩等;根据分析结果对膨胀弯管设计半径、设置位置和形状进行定性分析.该定性分析结果可为膨胀弯管概念设计和管道柔性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3.
我国高土石坝数量居世界之首,保证高坝大库建设与长期运行安全是国家经济和公共安全保障的重大需求。系统总结了长江科学院近年来在土石坝工程领域的若干创新与发展。提出了基于“旁压模量当量密度法”的粗粒料级配相似理论试验方法;介绍了研发的系列CT三轴仪,实现了粗粒料组构要素的定量测量;提出了三轴试验中加载板与试样之间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整体式接触变为分散式接触的减摩新方法,研发了相关减摩装置;研制了大尺寸、高压力、微摩擦、刚柔复合加载的土工真三轴仪;揭示了粗粒料真实三维应力条件下的强度与变形变化规律、湿化与蠕变变形特性;构建了粗粒料三参量非线性K-K-G剪胀模型、六参数湿化模型、九参数蠕变数学模型及相应的参数确定方法;基于当量密度法的原创思想,提出了利用旁压试验间接确定超百米级深厚覆盖层现场密度的试验方法。上述研究成果可为高土石坝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04.
针对掏挖与岩石锚杆复合型基础上拔承载机理不明确的问题,基于现场试验工况,利用Plaxis3D有限元软件建立复合型基础抗拔承载模型,研究其上拔承载机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土体弹性模量、岩体弹性模量、土体黏聚力对复合型基础各部分的承载影响,分析了掏挖基础和岩石群锚基础的承载力发挥情况、上拔变形、塑性区开展,并给出了复合型基础的改进方案。结果表明:上拔变形刚度较大的岩锚基础对复合型基础的承载极限状态起控制作用;掏挖基础和岩石锚杆基础的上拔变形协调性是影响复合型基础承载力发挥的关键;适当增加掏挖基础嵌入岩石的深度可有效提高复合型基础的抗拔承载力。  相似文献   
105.
以印尼某火电厂涉外项目A2—A4区的问题人工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地勘、实际变形失稳过程、数值模拟等方法综合研究了该地人工边坡失稳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边滑坡加固措施的作用效果及合理性。所得主要结论:A2—A4区人工边坡变形失稳机制主要为软弱地层(煤层)切穿暴露所造成的组合滑移以及坡体沿土岩分界面所造成局部变形,变形破坏模式接近圆弧滑动,人工边坡中的软弱夹层是导致边坡失稳的主控因素;A2、A4区综合考虑桩锚+坡面锚杆的方式进行加固,煤层和全风化泥岩及上部土层内的组合变形没有发展贯通趋势,边坡整体安全。A3区在加固作用下存在沿二级坡脚+煤层+全风化泥岩+上部土层内越顶组合滑移风险以及基坑开挖造成基坑侧壁坍滑风险,需要引起重视并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06.
采用岩石伺服试验机和声发射仪,对小浪底三叠系细砂岩进行单轴压缩声发射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将试样变形过程划分为压密、弹性、塑性和破坏四个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试样声发射幅值、峰值频率、振铃计数和能量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试样声发射b值以及累计振铃计数的演化规律,得出了岩石的破坏时间前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压密和弹性阶段试样声发射幅值、振铃计数和能量处于较低水平、峰值频率频带数量依次增多;塑性阶段试样幅值增大、振铃计数与能量上升且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峰值频率数值增大且呈现多频带化,临近破坏阶段试样产生大量100dB的高幅值信号,振铃计数与能量持续急增,峰值频率降低,频带减少;声发射b值的变化规律可以间接反映岩体内部微裂隙萌生、扩展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7.
为了分析某上游式尾矿坝的抗震安全性,采用等价黏弹性理论、Seed液化理论和Newmark滑动变形理论,对尾矿坝的地震动位移、加速度、液化区域、坝坡抗震稳定性及地震永久变形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尾矿坝在Ⅶ度设防地震作用下,坝体动位移和加速度分布规律合理,其中水平向和竖向动位移极值分别为6.39和0.72 cm,水平向和竖向动加速度极值分别为4.06和2.64 m/s2;地震液化区域出现在尾水覆盖的滩面浅表层,未影响到整个坝体;地震时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值为1.09,地震结束后累计永久变形为11.95 cm。除远离坝坡的浅表层坝体出现小范围液化区外,大坝整体抗震安全性能较好,不会出现重大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08.
围岩一支护动态系统稳定性判据——变形速率比值判别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围岩稳定性判据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总结若干新奥法软弱围岩隧道工程监控量测的经验教训,针对现行判据在现场往往难以掌握应用的问题,提出“围岩与支护动态系统稳定性判据(变形速率比值判别法)”,给出工程实例,并以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方法论为指导,试图从原理和方法上加以阐明。  相似文献   
109.
Mg-Nd-Zn-Zr稀土镁合金的热变形行为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对Mg-Nd-Zn-Zr稀土镁合金在温度为250~450.℃、应变速率为0.002~0.100.s-1、最大变形程度为60%的条件下, 进行高温压缩模拟实验研究. 分析了实验合金在高温变形时的流变应力和应变速率及变形温度之间的关系, 计算了变形激活能和应力指数, 并研究了在热压缩过程中组织的变化, 为确定该稀土镁合金的挤压温度提供了实验依据. 结果表明: 合金的峰值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加, 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合金的变形激活能在300~400.℃内变化不大, 而在400~450.℃时增加很大; 根据实验分析认为该稀土镁合金挤压温度定在350~400.℃左右为宜; 在350.℃左右顺利挤出的实验合金有很好的力学性能: σb=275.5.MPa, δ=13.5%.  相似文献   
110.
Particular behavior of spindle thermal deformation by thermal bend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rmally induced errors reduce the accuracy in precision machining, and a great deal of research has been presented on compensation for these errors in machine tools. However,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after commencing or stopping spindle rotation, thermal deformation behavior is very complex. In particular, the y-directional movement of the vertical machining center cannot be explained by thermal expansion alone becaus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formation and temperature. Thermal bending that is generated from the thermal gradient in the structure causes this movement. In the research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a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and an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is given for the particular behavior of spindle thermal deformation. As it is not easy to map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compensation model, separation of the steady from the non-steady state in the mapping process is strongly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