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26篇
  免费   3095篇
  国内免费   2590篇
电工技术   757篇
综合类   3324篇
化学工业   1290篇
金属工艺   4184篇
机械仪表   2772篇
建筑科学   6845篇
矿业工程   2184篇
能源动力   643篇
轻工业   366篇
水利工程   2325篇
石油天然气   1795篇
武器工业   241篇
无线电   770篇
一般工业技术   3728篇
冶金工业   1468篇
原子能技术   138篇
自动化技术   1281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391篇
  2022年   727篇
  2021年   936篇
  2020年   969篇
  2019年   807篇
  2018年   799篇
  2017年   1048篇
  2016年   1163篇
  2015年   1177篇
  2014年   1703篇
  2013年   1719篇
  2012年   2118篇
  2011年   2303篇
  2010年   1692篇
  2009年   1745篇
  2008年   1568篇
  2007年   1967篇
  2006年   1778篇
  2005年   1449篇
  2004年   1193篇
  2003年   1096篇
  2002年   917篇
  2001年   784篇
  2000年   733篇
  1999年   644篇
  1998年   492篇
  1997年   419篇
  1996年   305篇
  1995年   279篇
  1994年   237篇
  1993年   157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5篇
  1964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7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We present an interactive tree modeling and deformation system that supports an efficient collision detection and avoidance using a bounding volume hierarchy of sweep surfaces. Starting with conventional tree models (given as meshes), we convert them into sweep surfaces and deform their branches interactively while detecting and avoiding collisions with many other branches. Multiple tree models (sharing the same topology) can be generated with great ease using this sweep‐based approach, and they can serve as a basis for the generation of a multiparameter family of trees. We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our approach in an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similar trees, the colonization of trees to form a forest, and the tree growth, aging, and withering simulations.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3.
This introductory paper to this special issue of Housing Studies questions whether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bate and research on gentrification, displacement and restructuring justify a largely negative perspective on the processes and outcomes of ‘forced’ residential relocation. We argue that a proper and fuller consideration of issues around policy, context, process and outcomes enable researchers and commentators to avoid ready characterisations and self-fulfilling investigations of restructuring which serve to present it as a singular (and somewhat suspicious or conspiratorial) phenomenon. For this purpose, we present a broad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restructuring and relocation studies, based on these four themes. Subsequently, we review major issues in restructuring and gentrification discourses, and briefly reflect upon some of the factors underlying the negative loading of the term displacement. We also identify caveats in the evidence base of relocation studies, both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 Europe. Finally, we introduce the papers in this special issue. The overall aim of this issue is to offer a more open, balanced starting position for analysis of urban restructuring processes and relocation outcomes, particularly in relation to areas of social housing.  相似文献   
994.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第十届编辑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13年8月29日在成都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燃气公司、热力公司、设计单位、设备制造公司、高等院校的40位委员、委员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编辑委员会主办,煤气与热力杂志社承办。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副秘书长、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李颜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对汶川地震公路隧道震害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对隧道洞口结构进行了震害分析,结果表明:洞外结构受次生灾害影响较大,地震惯性力影响明显;硬岩洞口段隧道结构基本无破坏,软岩洞口段隧道结构震害较严重。通过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计算和现场典型震害分析,研究了公路隧道洞口结构的震害机理。探明了洞外结构震害机理,即洞外结构受次生灾害影响较大,震害的主要原因是地震惯性力,洞门墙结构和基础设计不合理以及隧道洞口所处位置也是影响洞外结构震害的重要因素。探明了洞口段隧道结构震害机理,即正穿坡面洞口段隧道结构存在软硬围岩交界面时,其附近软岩内隧道结构受较大强制位移作用;正穿坡面洞口段隧道结构覆盖层为软岩时,震害的主要因素是地震惯性力。研究成果对公路隧道洞口结构的抗减震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富水地层中重叠隧道施工引起土体变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叠隧道施工易产生隧道结构不稳定和地层变形等问题。重叠隧道富水地层施工时,土层开挖应力释放和地下水渗流共同作用使得地层和隧道变形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增加了施工难度。以深圳地铁5号线重叠隧道为背景,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开挖应力释放和渗流作用在重叠隧道施工不同阶段对隧道结构和土层变形的影响,得到富水地层重叠隧道施工土层变形规律,同时提出了控制地层变形措施。重叠隧道下洞施工时,采用设置超前注浆支护能有效控制开挖应力释放引起拱顶沉降,开挖完成后隧道拱顶在渗流作用下沉降稳定,而隧道上覆土层因失水固结产生较大工后沉降,同时地表沉降槽深度和半径在渗流作用下不断增大;为避免下洞隧道在渗流作用引起上洞隧道整体沉降,上洞在下洞施工引起土体变形稳定后进行施工。上洞开挖应力释放引起较大地层沉降,开挖应力释放引起较大地层沉降,渗流因素引起地层工后变形较小,地表沉降槽深度迅速增大而影响半径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997.
为了更加系统、全面的研究土石混填体处于复杂环境时的强度特性,综合考虑含水率、浸泡时间、干湿循环、含石量、岩性与土性等因素,采用美国Geotest公司生产的大型直剪仪,并基于正交设计方法开展了一系列土石混填体室内大型直剪试验研究,进而确定出了不同因素对土石混填体抗剪强度有何影响及影响程度,为此类受多因素、多水平影响的试验研究探讨出了一种新的思路。试验结果表明:土石混填体抗剪强度主要源于内部石料间的相互嵌入、咬合及摩擦等作用;含石量是影响土石混填体强度特性最主要的因素,随着试样中含石量的增加其内摩擦角近似呈线性增加;对于试验中所涉及的3种水作用环境,含水率对土石混填体抗剪强度的影响最为显著,且含水率对其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亦存在非常重要的影响,相比之下,浸泡时间与干湿循环对试样抗剪强度影响较弱,且试样在浸泡48 h或干湿循环4次后其抗剪强度基本不会再继续弱化;当试样中含石量≥55%时,其抗剪强度受岩性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98.
为了克服预应力管桩施工挤土带来的不利影响,研究开发了可以在施工过程中边取土边沉桩的新型中掘管桩,该桩在施工过程中具有机械化程度高、环境污染少等特点。为验证中掘桩在施工过程中的挤土效应,通过现场对比试验,先后量测锤击桩、中掘桩和钻孔灌注桩在沉桩过程中土体的水平位移及孔隙水压力变化情况,研究分析了软土地区单桩沉桩过程中沿水平方向及深度方向的挤土规律,对中掘管桩沉桩的挤土效应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锤击桩在沉桩过程中对桩周土体产生明显的挤土效应,且挤土效应在水平方向及深度方向都有明显的规律性及土层差异性。而新型中掘管桩在沉桩后,桩周土体仅有少量的水平位移,孔隙水压力无明显增长,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特别大的影响,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9.
根据某一高速公路塑料套管混凝土桩加固软土地基工程实例,对桩土应力、地表沉降、横向位移、不同深度孔隙水压力进行观测,讨论了塑料套管混凝土桩桩承式路堤的工作机理。结果表明:塑料套管桩加筋路堤的临界高度约为1.26倍桩净距,观测期末,荷载分担比接近89%;桩帽和桩间土最大差异沉降为30 mm左右,且应力集中比随着差异沉降的增大而线性增大;路堤堤脚附近不同深处横向位移随着路堤填筑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施工结束时,地表以下2.5 m处横向位移最大,为12.86 mm;横向位移-沉降比和横向位移增加率随着路堤填筑高度的增加逐步减小并趋于稳定,塑料套管混凝土桩加筋路堤系统能够有效防止路堤横向位移的发展和改善路堤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00.
隧道横向变形直接关系到结构安全,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地面压载、土体侧向压力系数和土体抗力系数对隧道横向变形发展的影响,研究了隧道横向变形随压载的变化发展规律,建立了隧道直径变化和混凝土受力、螺栓受力以及接头张开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以隧道直径变化作为隧道横向结构性态发展的判定指标;根据隧道横向变形发展规律,利用隧道结构变形发展过程中的结构几何特征,建立了隧道变形量发展的几何简易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直接测量隧道直径变化就可以判定隧道变形状态,为隧道结构安全评价提供了十分简单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