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5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118篇
电工技术   30篇
综合类   211篇
化学工业   470篇
金属工艺   117篇
机械仪表   51篇
建筑科学   418篇
矿业工程   477篇
能源动力   48篇
轻工业   385篇
水利工程   146篇
石油天然气   900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64篇
冶金工业   342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2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云2-平1多台阶变方位水平井钻井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2-平1井是位于复杂断块油气田上的一口中曲率半径水平井,水平段长820.86 m,水平段多台阶、方位角变化幅度大(29.6°),井下摩阻大,钻井液的携砂、润滑及防卡能力是该井钻井成功的关键。该井选用有机正电胶-聚合物钻井液体系,用高分子量聚合物胶液进行维护,以提高体系的悬浮携岩及防塌能力,通过加入液体磺化沥青、原油及与之相配伍的固体乳化剂来提高润滑性,配合良好的四级固控设备及时清除有害固相,使钻井液性能稳定且易于调整,增强了泥饼的韧度和强度,完全达到了充分悬浮携带岩屑、润滑防卡、稳定井壁的要求。在钻进过程中仔细观察钻井液的动切力、动塑比、静切力初终值、固相含量、含油量、膨润土含量等性能参数的变化,“细化、超前、配套”是该井钻井液性能稳定、效果良好的主要维护处理经验。下套管、钻杆输送测井顺利,井下摩阻始终小于10 kN,全井安全无事故,仅用45d8 h钻完3200 m的进尺。  相似文献   
12.
推进波作用下的底泥起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介绍推进波作用下底泥起动特点的基础上,将上层水体作为粘性流体,底泥作为粘弹性体,推导了推进波作用下泥床面剪应力的表达式,并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推进波作用下底泥起动时的床面剪应力与底泥流变参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G104-5P42井是在高尚堡G104-5区块构造较高部位部署的一口重点开发井,也是冀东油田第一口鱼骨型水平分支井,钻探目的是开发高浅北区Ng12油层,挖掘高浅北区井间剩余油潜力。该井主井眼斜深为2388m,水平位移为736.42m,水平段长243m,第一分支斜深为2342m,水平段长120.25m,水平位移为682.14m,第二分支斜深为2421m,水平段长117m,水平位移为761.73m。三开选用无固相甲酸盐聚合醇钻井液,在钻进油气层前加入GN-YBJ-I保护剂。应用结果表明,无固相甲酸盐聚合醇钻井液具有好的防塌能力和润滑减阻效果,性能稳定、黏度、切力较低,有利于减少环空压力损耗;在油气层段密度控制在1.08g/cm^3以内,为近年来同区块密度使用最低井,减小了有害固相及滤液对储层的伤害密度,经测试该井获高产油流;该井全井平均机械钻速为15.09m/h,钻井周期比原设计提前15d。该体系的配制及维护成本较高,适宜在目的层井段使用,但可回收再利用。  相似文献   
14.
砂岩气藏水基欠平衡钻井逆流自吸效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水基钻井液欠平衡钻开砂岩气层时,欠平衡压差往往并不能完全抵消岩石的自吸毛细管力,从而产生逆流自吸效应。这种自吸效应可能对砂岩气藏水基欠平衡钻井的储层保护效果产生影响,但目前与之有关的实验研究还很缺乏。为此,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模拟水基欠平衡条件,研究了砂岩基块孔隙逆流自吸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基欠平衡钻井过程的逆流自吸效应引起岩石气相渗透率降低,削弱欠平衡钻井的储层保护效果;欠平衡压差越小,逆流自吸作用越强,过小的欠压值不能起到欠平衡钻井保护储层的作用;随着逆流自吸时间延长、围压增加和黏土矿物膨胀,逆流自吸导致气相渗透率下降的程度加剧;逆流自吸引起的气相渗透率下降速率可以表示成时间的幂函数。  相似文献   
15.
海底天然气渗漏地震探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底天然气渗漏可以指示沉积层中的烃类聚集带,渗漏出的大量气体(主要是甲烷)还可能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此外,与海底渗漏相关的浅层气改变了海底沉积物的土工性质,可能对海底工程构成威胁。因此对海底天然气渗漏进行研究意义重大。在海底渗漏探测方面,地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不仅能反映深部构造,为海底渗漏提供气体来源和运移通道信息;而且还可以直接用来寻找渗漏相关特征,为海底观测和取样提供依据。在地震剖面上,与海底天然气渗漏相关的浅层气表现为声混浊、声空白、亮点、多次波、速度下拉、气烟囱等特征,泥火山、泥底辟表现为隆起的地震透明带,而麻坑则表现为“V”字形截面和半透明状地震混浊。  相似文献   
16.
石油钻井用泥浆泵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泥浆泵已发展到大功率、大排量、高压力。为适应现代钻井技术的发展,钻井设备制造商开发出了性能更好,体积更小,质量更轻的泥浆泵,以满足钻井承包商适应各种钻井工况的需要。文章简要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新出现的几种泥浆泵。  相似文献   
17.
针对钻井过程中钻遇的盐层段井眼蠕变缩径问题,利用弹塑性力学理论,蠕变本构方程采用Heard蠕变方程,在平面应变和均匀地应力假设下,推导出控制井眼收缩的钻井液密度新公式,该公式与前人推导的公式不同。通过理论分析,指出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蠕变应力差(极坐标下表示的径向应力与切向应力之差)公式的推导上,用有限元法计算结果对理论公式进行检验,证明是可行的。对文中的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建模、求解,利用求解结果对各应力差公式进行验证,得出:根据文中公式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法计算结果完全一致,而据前人公式计算结果偏离有限元计算值较大,从而间接证明了该钻井液密度新公式的推导更严密,更准确。  相似文献   
18.
致密砂岩储集层裂缝综合录井识别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清贵  潘小东 《录井工程》2006,17(3):6-9,23
四川盆地油气勘探结果表明,盆地油气储集层普遍为致密砂岩非常规储集层,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孔、洞、缝发育程度,因此在油气钻井中如何识别致密储集层的孔、洞、缝并确定其所在井段尤其重要。针对综合录井仪的0.1m钻时及相关参数的资料采集技术要求,通过对大量录井数据资料的统计和演算,建立起储集层裂缝发育程度及裂缝发育位置的3种储集层裂缝识别模型,即直接识别模型、地层可钻性(A值)识别模型、钻时回归(RWSR)值识别模型。系统阐述了致密砂岩储集层裂缝综合录井识别技术方法原理,详细介绍了致密砂岩储集层裂缝识别的3个模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该技术方法的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为油气勘探中储集层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和手段,可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录井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空气钻井条件下录井工艺方法与技术配套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玉门青西油田深部高陡易斜地层存在可钻性差、自然造斜能力强,致使钻井周期长、成本高等特点,中油集团公司在吐哈油田设立钻探“工程探索井(L14井)”重大科研项目,试验研究空气钻井技术。根据L14井录井的实际情况,首先分析了空气钻井条件对录井带来的影响和常规的录井工艺方法和技术设备存在的不足;从5个方面介绍了录井工艺、技术方法的改进,探讨了空气钻井下的岩屑上返理论;介绍了配置装备的改进,分析了该井录井配套技术的应用效果。从该试验井的录井效果看,经改进的录井工艺、方法及装备基本上能满足空气钻井的需要,取全取准了地质及工程资料,为地质解释和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在工程监测、保障施工安全方面,工程录井也发挥了作用。但综合录井仪软件及后台评价程序还不适应空气钻井的需要,相关的理论研究及工艺完善还有许多课题尚需深入。  相似文献   
20.
从铅阳极泥中回收铋的火法工艺实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包崇军 《云南冶金》2006,35(3):38-40
主要论述了从铅阳极泥中回收铋的全火法工艺流程改造与实践,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