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4篇
  免费   736篇
  国内免费   363篇
电工技术   78篇
技术理论   6篇
综合类   861篇
化学工业   258篇
金属工艺   21篇
机械仪表   26篇
建筑科学   2587篇
矿业工程   568篇
能源动力   215篇
轻工业   213篇
水利工程   1796篇
石油天然气   17篇
无线电   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6篇
冶金工业   207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15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269篇
  2021年   314篇
  2020年   272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566篇
  2013年   375篇
  2012年   429篇
  2011年   565篇
  2010年   409篇
  2009年   446篇
  2008年   392篇
  2007年   451篇
  2006年   402篇
  2005年   296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者力图将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以此融合的视角来剖析当代资本主义面临的生态危机,努力解决资本主义国家的深层矛盾。在高兹看来,"资本主义社会的中心斗争就是扩大经济合理性与限制经济合理性的斗争"。他认为,必不可少的解决方案就是生态重建,而他的生态重建理论,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合理性入手的。  相似文献   
72.
牡丹江河道生态护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注重人水和谐的今天,河道生态问题倍受关注,河道整治中采用生态护岸型式是恢复河道生态的基础。综合分析了生态护岸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原有河道护坡结构对环境水利和生态水利的影响,并在吸取国内外有关城市河道整治和其他领域生态护坡经验的基础上,对牡丹江河道生态护岸的设计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73.
可持续系统是一种全局性的系统工程,按规模大小可分为4个层次:全球性的系统,地理边界为特征的系统,局部的或分布的业务系统,可持续发展技术。本文从这4个层次上探讨了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挑战。今后任何工业过程,包括化学工程,不可能再作为一个孤立的对象来对待,必须考虑工业过程、人类社会及生态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系统工程处于独特位置,最适合把各学科的成果汇集到一个系统工程框架中,来应对这种挑战。  相似文献   
74.
工业木质素的改性及其作为精细化工产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邱学青  楼宏铭  杨东杰  庞煜霞 《精细化工》2005,22(3):161-167,197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正面临着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加剧的困境。积极寻找可再生资源,采用绿色化学工艺、减少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木质素是自然界第二丰富的生物质可再生资源,工业木质素是制浆造纸的副产品,目前回收利用率不高,大部分随废水排放,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工业木质素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实现工业木质素的资源生态化利用,必须考虑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产品的性能价格比、生产工艺的绿色化及发挥工业木质素本身的特性等四方面的因素。技术创新是保证实现工业木质素资源生态化利用最重要的条件。工业木质素通过改性后作为混凝土减水剂、水处理剂、水煤浆分散剂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已取得良好进展,是工业木质素资源生态化利用的成功例子。  相似文献   
75.
面向河流生态完整性的黄河下游生态需水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供适宜的生态流量对维护河流健康和支撑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栖息地模拟法物理机制清晰、应用广泛,但对生物群落考虑不足、生命节律信号缺失等问题长期存在。以维护河流土著生物群落完整性为目标,本文将天然水文情势作为参照系统,结合栖息地模拟与水文参照系统特征值,建立了一种面向河流生态完整性的生态需水过程评估方法,兼顾指示物种生存繁衍和土著生物群落基本生存。黄河下游利津断面评估结果显示:利津断面年最小生态需水量119亿m~3,适宜生态需水量130~137亿m~3,涨水期需提供1~2次持续时间不低于7 d、流量不低于1220 m~3/s的高流量脉冲。对比历史实测流量过程与本文生态需水成果,发现利津断面水量充足,但流量过程不满足生态需求。黄河需加强水库群调度,协调径流年际和年内分布,塑造适宜的生态流量过程,并适时塑造高流量脉冲。  相似文献   
76.
陈志刚  程琳  陈宇顺 《人民长江》2020,51(1):94-103
生态调度是在兼顾水库调度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重点考虑生态因素的水库调度新模式。简要介绍了生态流量、生态调度等概念,同时对世界各地生态调度实践的过去(2000年以前)和现在(2000~2019年)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生态调度研究最早于20世纪40年代从研究河流最小生态流量开始,期间提出水文学方法、水力学方法、生境模拟法等200多种生态流量计算方法。现阶段有关生态调度的探索强调将生态因子纳入传统的水库调度过程,由早期的单目标生态调度发展成多目标生态调度,包括生态水量调度、水质调度、泥沙调度和水生生物资源调度。联合调度、梯级调度、分层取水调度等方式被应用于水库调度实践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此外,大量研究显示,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管理措施可以很好地解决生态调度过程中的一些难题。然而,对生态调度机制的研究仍旧匮乏,大量基于经验统计的生态调度工作难以从本质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益之间的矛盾。因此,从机理层面构建生态调度模型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将成为生态调度领域的新热点。此外,如何对生态调度的效果特别是其对水生态系统健康的效果进行量化,也是当今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7.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流域经济发展要将生态保护摆在压倒性位置。系统分析了生态航道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长江生态航道技术在理论框架与评价体系、生态航道建设技术、生态监测与修复补偿方法3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和突破,并对长江生态航道技术在几个大型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实践进行了概述,最后结合长江生态航道技术研究进展与实践,指出了未来长江生态航道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8.
为了提高博斯腾湖流域水资源管理水平,设计开发了针对该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系统基于Microsoft.NET平台,采用Visual Studio、SQL Server、ArcGIS工具集开发,在流域“地-云-空”一体化监测体系和系统架构的基础上,构建了地图要素管理、基本水文信息、流域生态流量等主要模块,实现了流域空间可视化查询、实时流量动态模拟、流域生态基流计算以及水资源管理配置等功能。结合博斯腾湖流域1956—2019年水文资料及目前数据获取情况,系统可为不同发展模式下水资源管理提供多方面参考信息和技术支撑,能有效提高水资源管理部门决策效率。  相似文献   
79.
针对生态灌区建设与管理存在的产业与资源低效、灌溉水质恶化、生态多样性降低等问题,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理论指导,从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出发,探讨乡村振兴战略思想下的生态灌区建设与管理,提出了农业质量产量底线、生态与环境底线和资源开发利用上限的生态灌区建设与管理三条红线,指出生态灌区应向粮食增产提质和其他产品有效供给、生态环境优美宜居、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方向发展,为实现生态灌区可持续型绿色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0.
The floodplain wetlands of the southern Murray Darling Basin (MDB) have been subject to the impacts of catchment and water resource development for more than a century. Their current degraded state is attributed to the regulation of the rivers and abstraction of water volume for irrigation. The MDB Plan is to return at least 2,750 Gl of mean annual flow to the system to restore the condition of waterways. Considerable recent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enables water to be released into the basin's floodplain wetlands. The proposed watering regime is underpinned by modelling that suggests that, before regulation, overbank flows would have occurred regularly as discharge peaked in winter and spring. Sediment cores have been extracted from over 50 floodplain wetlands of the southern Murray Basin. Those from several, large meander wavelength billabongs extend for 1,000–5,000 years suggesting that these sites were permanently inundated over that time. Others extend to ~200 years and are presumed not to have accumulated sediment until more recently. The records of most wetlands, however, only extend to the onset of river regulation in the 1920s, suggesting that before then they were not inundated for sufficient duration for net accumulation to occur. Preserved diatoms suggest that the shallow, plant‐dominated wetlands of the past have transitioned to deep, turbid water systems today. As rivers are identified as a source of sediment to wetlands, less regular inundation, rather than more, is a viable option in restoring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of these floodplain wetlands and in slowing sediment infi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