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00篇
  免费   2080篇
  国内免费   909篇
电工技术   1642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1687篇
化学工业   1090篇
金属工艺   294篇
机械仪表   585篇
建筑科学   2696篇
矿业工程   743篇
能源动力   1070篇
轻工业   1574篇
水利工程   1861篇
石油天然气   695篇
武器工业   341篇
无线电   93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53篇
冶金工业   1130篇
原子能技术   329篇
自动化技术   2659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322篇
  2022年   583篇
  2021年   747篇
  2020年   720篇
  2019年   614篇
  2018年   655篇
  2017年   653篇
  2016年   911篇
  2015年   799篇
  2014年   1316篇
  2013年   1595篇
  2012年   1326篇
  2011年   1541篇
  2010年   1150篇
  2009年   1084篇
  2008年   977篇
  2007年   1073篇
  2006年   959篇
  2005年   755篇
  2004年   570篇
  2003年   460篇
  2002年   391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199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4篇
  1971年   3篇
  1965年   14篇
  1961年   3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his paper describes a framework for assessment of the risk that a proposed machine or system, such as an aircraft or computer, will not operate to its required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s when it is developed. The method is based upon decomposition of the system under assessment into a hierarchy of functionally or structurally defined assessment areas. Within each area, technical risks, and methods of assessing these risks, are identified. The framework provides a systematic structure for selecting assessment methods and integrating results of the use of selected methods into a coherent overall assessment of the system.  相似文献   
992.
边坡稳定性的三维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46,自引:5,他引:4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边坡稳定性评价,特别是对于具有复杂几何特征的问题,应作为三维问题来处理。文中提出了一种评价边坡稳定性的三维极限平衡方法。该方法中滑面可采用4 种类型:天然不连续面,剪切作用形成的球面,剪切作用形成的旋转椭球面和组合面。程序使用者可结合工程经验方便地确定可能的滑面,对工程上可能的多个滑动方向进行计算。同时可考虑地下水作用、地震等因素。水库库岸滑坡区分析算例表明,该方法及SSA 3D 程序适合处理三维边坡稳定性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993.
网架结构施工完毕后必须进行验收评定 ,网架结构安装工程质量的验评是确保结构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为使验收评定工作更为科学、合理、客观 ,根据我国网架结构验收特点 ,通过对网架结构工程质量因素和层次结构的研究 ,建立了网架结构安装工程质量多级模糊综合评判 ,利用AHP法进行了第一级质量因素权重的确定 ,并通过一个实例论述了该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4.
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建造连续栓焊钢桁梁桥,由于设计荷载等级较低,已不能满足当前迅猛增长的荷载要求,同时频繁的超载使得该类桥梁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病害。本文以某公路桥为例。探讨了一套完整的适用于钢桁梁桥的评定加固一体化方法。首先通过病害调查找出钢桁梁的各种病害,结合实桥测试结果建立并修正ANSYS三维分析模型,通过对疲劳、结构承栽能力以及构造的综合分析,对通行汽-20标准荷载下的桥梁技术状态进行评定。然后依据评定结果进行加固设计,通过比较。最终加固方案确定为焊接法加固节点板和拉杆,栓接法加固压杆,修补并加强桥道纵梁,设置剪力钉并重新现浇连续桥面板。  相似文献   
995.
根据已建立的烟控模型结合某工程实例 ,按照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的步骤和要求进行了一次性能化设计的二级评估。通过实践 ,验证了烟控模型在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中可发挥的重要作用 ,并提出了中庭防火设计在规格式规范设计方案之外的又一方案  相似文献   
996.
按建设部颁布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对各因素评分中,存在"一分之差成两级"的不合理现象。为了更合理、科学地对建筑安全状况进行评判,引入了模糊综合评判的评定方法。按照JGJ59-99标准,把建筑安全的内容划分为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等十项目指标,并根据模糊综合评判的评判集,得出评判结果,然后按照最大隶属原则理论可得到综合评定的安全等级。通过这种数字化、定量化综合地反映了建筑施工安全状况的实际情况,从而避免了"一分之差成两级"的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997.
马维珍  贡力 《山西建筑》2008,34(17):222-223
建立了施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施工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其研究结论对加强我国大中型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98.
 阐述人工合成考虑空间非一致性的多点地震动加速度时程步骤,提供合理的空间非一致地震动输入。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大型地下洞室群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一致与非一致两种地震动输入情况下该地下洞室群的地震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洞室群地震响应与激振源的位移时程曲线形式接近,表明围岩的惯性效应可以忽略;地震波幅值对于地下洞室地震响应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地震动的空间非一致特性对于讨论的轴向长度水平(轴线长度尺寸为300~400 m)的地下洞室的破坏未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进行类似的岩体地下洞室地震动安全评价时可以不考虑地震动空间非一致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边坡加固效果的评价是边坡加固的关键环节之一,边坡加固效果的评价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和岩石力学研究的定性或半稳定性方法,其不足在于在预测和评价准确度上很难得到保证;第二类是基于现场监测分析的定量评价方法,其缺点是在测点安装并作监测之后才有可能根据监测数据做出判断。加固需求度(DRD)是一种新提出的评价方法,由于可将基于工程地质条件岩石力学研究评价和基于现场监测的评价进行综合集成,发挥两类方法的长处并弥补各自的不足,具有独特优势。广西龙滩水电站左岸开挖形成的组合坡高达435 m,边坡的变形和稳定直接关系着工程建设的成败,以左岸A区边坡为例进行加固需求度评价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其加固效果较好,与监测数据及现场调查的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000.

Background

There is a need to understand much more about the geographic variation of air pollutants. This requires the ability to extrapolate from monitoring stations to unsampled locations. The aim was to assess methods to develop accurate and high resolution maps of background air pollution across the EU.

Methods

We compared the validity of ordinary kriging, universal kriging and regression mapping in developing EU-wide maps of air pollution on a 1 × 1 km resolution. Predictions were made for the year 2001 for nitrogen dioxide (NO2), fine particles < 10 µm (PM10), ozone (O3), sulphur dioxide (SO2) and carbon monoxide (CO) using routine monitoring data in Airbase. Predictor variables from EU-wide databases were land use, road traffic, population density, meteorology, altitude, topography and distance to sea. Models were developed for the global, rural and urban scale separately. The best method to model concentrations was selected on the basis of predefined performance measures (R2,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Results

For NO2, PM10 and O3 universal kriging performed better than regression mapping and ordinary kriging. Validation of the final universal kriging estimates with results from all validation sites gave R2-values and RMSE-values of 0.61 and 6.73 µg/m3 for NO2; 0.45 and 5.19 µg/m3 for PM10; and 0.70 and 7.69 µg/m3 for O3. For SO2 and CO none of the three methods was able to provide a satisfactory prediction.

Conclusion

Reasonable prediction models were developed for NO2, PM10 and O3 on an EU-wide scale. Our study illustrates that it is possible to develop detailed maps of background air pollution using EU-wide datab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