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30篇
  免费   2200篇
  国内免费   1817篇
电工技术   1398篇
综合类   1928篇
化学工业   2074篇
金属工艺   1344篇
机械仪表   674篇
建筑科学   1234篇
矿业工程   825篇
能源动力   862篇
轻工业   914篇
水利工程   595篇
石油天然气   2223篇
武器工业   144篇
无线电   146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34篇
冶金工业   708篇
原子能技术   256篇
自动化技术   2769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371篇
  2022年   611篇
  2021年   662篇
  2020年   644篇
  2019年   674篇
  2018年   598篇
  2017年   691篇
  2016年   755篇
  2015年   720篇
  2014年   1037篇
  2013年   1155篇
  2012年   1266篇
  2011年   1400篇
  2010年   977篇
  2009年   1044篇
  2008年   956篇
  2007年   1109篇
  2006年   989篇
  2005年   895篇
  2004年   799篇
  2003年   586篇
  2002年   563篇
  2001年   440篇
  2000年   376篇
  1999年   348篇
  1998年   256篇
  1997年   258篇
  1996年   221篇
  1995年   194篇
  1994年   159篇
  1993年   141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郑沛峰  胡光辉  崔子雅  潘湛昌  郝志峰 《表面技术》2023,52(2):377-384, 403
目的 用电化学的方法探究化学镀钯出现拖缸现象的原因 方法 通过开路电位方法探测化学镀钯的引发过程,利用线性扫描伏安法测量极化曲线。在测量阳极极化曲线时不加入钯盐;在测量阴极极化曲线时,不加入次亚磷酸钠。分别求得次亚磷酸钠的起始氧化的电位(EO)、钯离子的起始还原电位(ER)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以及甘氨酸浓度对EO和ER的影响,并且采用化学镀实验,研究钯层厚度变化与甘氨酸浓度的关系。结果 发现第1次使用和多次使用的化学镀钯液对引发钯沉积的快慢存在差异,即存在拖缸现象。在镀钯过程中,温度越高,镀液活性越强,越不容易出现拖缸现象,同时稳定性也会下降。在电化学实验中发现,EO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负移,ER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正移,二者的差值|ΔE|总体上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ΔE可以反映镀液的稳定性和衡量化学镀钯引发的难易程度。ΔE<0意味着镀液稳定,化学镀钯需要在催化剂表面引发。当|ΔE|≤0.73 V时,化学镀钯可以正常引发。当|ΔE| >0.73 V时,引发过程存在拖缸现象。甘氨酸的浓度可以影响ΔE。当甘氨酸的质量浓度接近10 g/L时,拖缸现象不明显,无甘氨酸或者其质量浓度大于20 g/L时,容易出现拖缸现象。结论 ΔE的值与化学镀钯液的稳定性和拖缸现象是否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52.
王湘涵  弯艳玲  楚顺顺  许金凯  吴庆堂 《表面技术》2023,52(9):351-357, 407
目的 探究出能使液滴移动距离达到最大的复合表面制备手段,以及液滴在其表面的移动机理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电火花加工技术在H62黄铜表面制备四棱锥结构构建结构梯度,并通过化学刻蚀在四棱锥表面制备润湿梯度,从而形成复合梯度结构。分别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速摄像机观察复合表面的微观结构与试件表面液滴的移动过程。结果 复合结构表面不仅具有不对称几何形状引起的拉普拉斯压力,其上的液滴还会受到不平衡表面张力的作用。润湿梯度提供的不平衡表面张力与结构梯度形成的拉普拉斯压力共同组成驱动合力,令液滴在相较单一梯度表面表现出更强的移动性能。对比分析侧面夹角等因素对液滴定向移动的影响规律后得出,经化学蚀刻后的复合表面,液滴移动距离提升明显,并且移动距离增加量与夹角β成正比。在结构梯度与润湿梯度的共同作用下,液滴在β=5°的试件表面上定向移动距离达到最大,最大移动距离Lmax=6.96 mm。结论 相较于单一梯度表面,复合型液滴定向移动表面可以获得最长的移动距离,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制备方法上,电火花线切割与化学刻蚀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有助于推动制备大批量液滴定向移动复合表面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53.
许雄亮 《硬质合金》2008,25(1):12-18
研究了一次烧结制备两相梯度合金的工艺,并对一次烧结和两次烧结制备的梯度合金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如工艺控制得当,一次烧结法可以制备出较理想的梯度结构,随着渗碳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增加,无η相层厚度增大,一次烧结法比二次烧结法的渗碳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954.
1 INTRODUCTIONWiththedevelopmentofflotation processforbeneficiationofsulfidemineralswithxanthateascol lector ,manystudieshavebeenmadeineffortstoim prove ,controlandunderstandflotation process .Fromtheseinvestigations ,itisgenerallybelievedthattheoxidationo…  相似文献   
955.
A control method of direct adaptive control based on gradient estimation is proposed in this article. The dynamic system is embedded in a linear model set. Based on the embedding property of the dynamic system, an adaptive optimal control algorithm is proposed. The robust convergence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algorithm has been proved and the static control error with the proposed method is also analyzed. The application result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to the industrial polypropylene process have verified its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相似文献   
956.
根据兰纳-琼斯位能提出计算Wilson方程中同类分子间能量参数gii的一个简便方法,用于单参数Wilson方程可成功地预测二元体系气液平衡,预测精度与已有方法相当,且仅需要纯物质的Tc,Pc,Zc数据。  相似文献   
957.
梯度功能氧化物电极的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首次将梯度法应用于电极材料的制作中,进行了梯度法对电极的表面形貌和电性能影响的一系列实验,包括梯度的组成及变化次数,每次的涂制次数,梯度一层的热氧化温度和时间等。  相似文献   
958.
Nd对锌电积用Pb-Ag合金阳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恒流极化、失重法和抗拉强度测试研究不同含量Nd的加入对锌电积用铅银合金阳极主要性能(稳定阳极电位、耐腐蚀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循环伏安(CV)和计时电位(CP)等电化学手段对恒流极化条件下Nd的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03%Nd(质量分数)加入可以将Pb-Ag合金的抗拉强度提高21.8%;锌电积条件下,铅阳极表面腐蚀膜主要成分为PbO2及PbSO4,Nd加入可以抑制PbSO4的形成,从而明显降低阳极腐蚀速率;由于Nd能降低析氧过电位,且对高阻抗PbSO4的生成具有抑制作用,使得Pb-Ag合金的阳极电位亦有一定程度的下降。Nd对锌电积阳极主要性能均有较大程度的改进作用,是很好的锌电积阳极改性剂,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9.
利用模拟闭塞电池测出“1Cr3钢/Cl~-”体系闭塞区不同阶段的化学变化,并在不同阶段的模拟闭塞区溶液中测1Cr13钢的腐蚀串和极化曲线等,绘制出描述该体系闭塞电池腐蚀行为的实验电位/pH图。由“腐蚀率/pH”曲线和电位/pH图都表明该体系存在一个闭塞电池加速腐蚀的临界pH值。约为3.7。当闭塞区溶液的pH值降到临界值以下时,1Cr13钢孔底或缝尖的腐蚀率骤增。其原因是闭塞区内发生了“钝态/活态”转变,并开始放氢反应。  相似文献   
960.
工业纯Al的缝隙腐蚀再钝化电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成浩 《金属学报》1994,30(16):165-168
工业纯Al的缝隙腐蚀再钝化电位ER是缝隙结构的特征值,与缝隙腐蚀下限电位VCREV一致,比孔蚀电位负约100mV,说明缝隙腐蚀更易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