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3篇
  免费   858篇
  国内免费   519篇
电工技术   108篇
综合类   540篇
化学工业   1541篇
金属工艺   934篇
机械仪表   126篇
建筑科学   315篇
矿业工程   238篇
能源动力   233篇
轻工业   444篇
水利工程   798篇
石油天然气   254篇
武器工业   27篇
无线电   189篇
一般工业技术   696篇
冶金工业   1059篇
原子能技术   88篇
自动化技术   450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279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308篇
  2019年   278篇
  2018年   261篇
  2017年   294篇
  2016年   303篇
  2015年   255篇
  2014年   428篇
  2013年   470篇
  2012年   517篇
  2011年   524篇
  2010年   384篇
  2009年   357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386篇
  2006年   376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69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李志斌 《酿酒》2008,35(5):44-46
白酒中的异物多种多样,既有外界带入的,也有自身经过一系列的物理或化学变化后形成的。晶状沉淀是一种经常容易出现的沉淀,是酒液中的Ca^2+、SO4^2-的浓度积超过其浓度积常数后形成CaSO4·2H2O结晶状沉淀析出的。  相似文献   
992.
为了弄清压裂液返排过程中对页岩气储层裂缝的损害机理,选取四川盆地长宁区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和压裂返排液,利用压裂返排液对造缝岩样开展压裂液返排和气驱压裂液实验,监测压裂液返排流动阶段的岩样液相渗透率、返排液固相粒度分布和浊度变化,对比压裂液气驱前后的气测渗透率,分析压裂返排液对页岩气储层中裂缝的损害机理与损害程度。研究结果表明:①压裂返排液作用后,页岩渗透率损害率介于53.1%~97.6%,返排液固相粒度区间显著缩小,液相滞留所造成的相圈闭损害、固相残渣堵塞、气相携液诱发微粒运移和盐结晶是其主要的损害方式;②气相流阶段,渗透率损害率降至23.1%~80.2%,滞留液相损害有所缓解,但固相残渣堵塞和返排液在裂缝面的盐结晶损害仍然难以避免;③基于页岩气井压裂液返排过程中对裂缝的损害机理,考虑到返排液的处理难度及其对储层裂缝的损害,建议应积极发挥压裂液的造缝能力,优化压裂液性质与用量,尽量做到不返排或少返排压裂液。  相似文献   
993.
采用电阻层析成像技术(ERT)实时监测反应器内横截面电导率变化,进而考查络合法形成球形硫酸钡颗粒的过程中溶液电导率变化趋势。在拟均相条件下,根据ERT实时监测、采集、分析硫酸钡颗粒生成过程中电导率变化情况,得出电导率变化曲线,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方法观察随着反应时间变化硫酸钡颗粒的形态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使用ERT监测电导率变化可以得出不同浓度条件下电导率变化趋势及其浓度条件下的最适宜反应时间,并验证了采用电阻层析技术(ERT)对研究硫酸钡颗粒的形成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用于研究硫酸钡颗粒的形成最适宜时间;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络合法合成硫酸钡最开始形成一种梭型颗粒,随着钡离子的缓慢释放,硫酸钡颗粒不断生长,最终得到粒度均匀、分散性良好的球形硫酸钡颗粒。  相似文献   
994.
选区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能直接根据CAD模型制备形状复杂的个性化医用植入物.本工作旨在研究SLM和后续热处理后生物纯钛(TAl)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 表明,SLM打印后的TAl合金为针片状a'马氏体组织,且沿建造方向保留初始β柱状晶形貌;热处理后发生再结晶组织转变,形...  相似文献   
995.
In this decade, the use of nano particles (NPs) against bacterial growth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due to remarkable alternative properties compared to molecular antibiotics. Thus, the use of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IONPs) has prove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ransition metals oxide‐based remedy in nanotechnological advances and biological applications due to enriched biocompatibility of iron. In this study synthesis of IONPs was carried out via co‐precipitation method. The crystallographic morphology of the synthesized particles was studied via X‐ray diffraction which revealed cubic structure of the particles, whereas, the spinal shaped morphology of the prepared NPs was confirmed fro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Likewise, the presence of the major elements in the sample was determined through energy dispersive X‐ray analysis characterization. Bactericidal effect of the NPs was assessed at pre‐defined concentrations (50 and 100 μg/ml) against Gram +ve bacteria Staphylococcus aureus, Gram ?ve bacteria Shigella dysentry and Escherichia coli . Bacterial strains, which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 of NP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assess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synthesized NPs for 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harmful bacterial activity.  相似文献   
996.
Asphaltene precipitation and deposition in different parts of petroleum industry increase considerably cost and problems in oil production. Due to these facts controlling asphaltene precipitation becomes one of valuable topics for research in petroleum engineering. Utilization of Asphaltene inhibitors is known as one of the dominant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sphaltene precipitation so in this paper Adaptive neuro-fuzzy inference system (ANFIS) is joint with Genetic Algorithm (GA) to study effectiveness of asphaltene inhibitors on precipitation in terms of oil and inhibitors properties. In order to prepare and evaluate the ANFIS-GA algorithm, some reliable experimental data were gathered. The obtained results from the comparison shows the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R2) for training and testing phases are 0.98804 and 0.9916 respectively. The determined indexes and graphical comparisons expresses that ANFIS-GA has enough accuracy and potential to estimate effectiveness of inhibitors on asphaltene precipitation reductions.  相似文献   
997.
998.
以十一烯酸(UA)和马来酸酐(MAH)为原料,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通过沉淀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十一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UMA),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及反应温度对共聚反应的影响,通过FT-IR、13C NMR、DSC分析和酸酐质量分数的测定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FT-IR和13C NMR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十一烯酸(UA)与马来酸酐(MAH)发生了共聚反应。当反应温度为75 ℃、AIBN用量为0.75%时,随着MAH用量的增加,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得率和酸酐质量分数呈现先增大后略有减小的趋势,当UA与MA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0:60时共聚物的得率及酸酐质量分数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1.78%和20.05%,与DSC曲线中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当n(UA):n(MAH)为40:60,Tg达到最大值71.98 ℃。提高引发剂用量和反应温度有利于共聚反应的进行,但相对分子质量有所下降,因此可根据所需聚合物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999.
杜占 《化工学报》2019,70(11):4143-4152
从热力学角度出发,揭示了还原条件对高温气基还原过程中颗粒表面铁析出行为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通过改变还原气氛调控铁析出形貌的操控方法。研究表明在CO中混入H2可以加快铁晶粒的生长速率,同时增加还原初期矿粉表面的铁形核数量,导致矿粉表面新生成的金属铁由晶须状转变为致密状。随着CO-CO2中CO2含量的升高,矿粉表面新生成的金属铁会由“锋利”的晶须状转变为“仙人掌状”,并且表面铁的分布密度会变小。随着还原温度的降低,矿粉表面铁晶须的强度会变弱。  相似文献   
1000.
酪蛋白质量分数作为乳品掺假检验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我国乳品掺假的原因、方式和危害,以及掺假鉴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了酪蛋白是牛乳中的特征性成分,根据乳品中酪蛋白占乳蛋白的质量比例(即酪蛋白质量分数)一般会稳定在77%~78%左右,提出了酪蛋白质量分数≥73%,可以作为乳品掺假检验的定量指标,探讨了国内外酪蛋白定量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等电点沉淀法无疑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操作简单的酪蛋白检验方法,对防治乳品掺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通过分析提出了该检验方法所需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