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1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120篇
电工技术   52篇
综合类   172篇
化学工业   249篇
金属工艺   100篇
机械仪表   257篇
建筑科学   186篇
矿业工程   127篇
能源动力   34篇
轻工业   404篇
水利工程   130篇
石油天然气   124篇
武器工业   16篇
无线电   5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3篇
冶金工业   84篇
原子能技术   19篇
自动化技术   4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Vertical arrays of nanostructures (NSs) are emerging as promising platforms for probing and manipulating live mammalian cells. The broad range of applications requires different types of interfaces, but cell settling on NS arrays is not yet fully controlled and understood. Cells are both seen to deform completely into NS arrays and to stay suspended like tiny fakirs, which have hitherto been explained with differences in NS spacing or density. Her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is phenomenon is provided by using a model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the extreme membrane deformation needed for a cell to settle into a NS array. It is shown that, in addition to the NS density, cell settling depends strongly on the dimensions of the single NS, and that the settling can be predicted for a given NS array geometry. The predictive power of the model is confirmed by experiments and good agreement with cases from the literature. Furthermore, the influence of cell‐related parameters is evaluated theoretically and a generic method of tuning cell settling through surface coating is demonstrated experimentally. These findings allow a more rational design of NS arrays for the numerous exciting biological applications where the mode of cell settling is crucial.  相似文献   
2.
高密度澄清池在邯钢第二污水处理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密度澄清池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澄清池。介绍了高密度澄清池的工艺原理、运行条件和主要参数及在邯钢第二污水处理厂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静压下ZnS:Te中Te等电子陷阱的发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4块ZnS:Te薄膜样品(Te组分从0.5%到3.1%)的光致发光谱在常压下的温度特性.对于Te组分较小的2块样品观察到2个发光峰,分别来自Te1和Te2等电子陷阱;而对Te组分较大的2块样品则只观察到1个来自Te2等电子陷阱的发光.我们还研究了这些发光峰在低温1.5K下的流体静压压力行为.观察到与Te1有关的发光峰压力系数比ZnS带边的要大很多,而与Te2有关的发光峰压力系数则比带边小.根据Koster-Slater模型,价带态密度半宽随压力的增加是Te1中心有较大压力系数的主要原因,而Te1和Te2中心的不同压力行为则是由于压力对两者缺陷势增强的不同效果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单云涛 《焊管》2003,26(2):48-50
可编程控制器在恶劣环境下比继电器,接触器安全,可靠,耐用,以水压试验机编程控制器程序控制为例。阐述了液压,气动。电气联合作用下系统的可编程控制设计方法以及防干扰措施。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新设计炉子的总体结构和主要参数;对炉子中的升降机构,电热元件,砌砖体等部分的设计构想和结构特点分别作了阐述。炉子经过制造和使用表明,制作容易,维修方便,使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6.
高密度钨合金热静液挤压流动粘度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粘性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分析工作介质在锥模中的挤压流动,通过分析工作介质的粘度对热静液挤压的影响,指出了合理的选择工作介质的成分使得粘度适宜,可以使热静液挤压力最小,而且能够避免挤压件缺陷的产生。挤压介质的粘度是关系到坯料变形流动的润滑性能及挤压变形流动性能的关键。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挤压介质的粘度的数学关系式,为热静液挤压工艺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浅谈一次盐水的工艺指标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次盐水的各项工艺指标对生产的影响以及稳定控制这些指标的方法,强调了在生产中控制好一次盐水的工艺指标是影响产品质量及离子交换膜使用寿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焦化废水除氟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长青 《燃料与化工》2002,33(4):196-199
阐述了焦化废水中氟离子的降解机理,分析了化学沉淀法和混凝沉降法等除氟工艺及其处理效果,并对宝钢焦化废水的除氟工艺的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张卓杰  任志添 《广州化工》2002,30(4):74-76,61
分析了气雾型自动喷漆中影响沉降,分散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研究了助剂的应用及工艺改进等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海水淡化旋转式能量回收装置(RERD)高、低压流体间的泄漏主要在转子与端盘的配合间隙中发生,这种泄漏直接影响到装置的能量回收效率水平。本文通过在平面端盘上引入阻尼孔和静压支承槽,构建了静压支承端盘方案,将静压支承技术应用到自主开发的电驱RERD装置中,以解决其运行过程中泄漏量大、能量回收效率低等问题。在转子与上、下端盘配合总间隙为0.04mm、转子转速为500r/min的条件下,RERD分别使用平面端盘和静压支承端盘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操作压力为4.5MPa和处理量为13m3/h的工况下,与平面端盘相比,采用1#静压支承端盘(静压支承槽槽宽为2.0mm)时,装置的泄漏量从0.45m3/h减小至0.28m3/h,能量回收效率从91.3%提升至92.7%。采用2#静压支承端盘(静压支承槽槽宽为3.0mm)的RERD在相同工况下,装置的泄漏量可降低至0.11m3/h,能量回收效率提升到95.0%。上述研究显示静压支承技术对于减小RERD装置泄漏量、提高装置效率具有显著的效果,对RERD装置密封结构设计与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