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5篇
  免费   424篇
  国内免费   235篇
电工技术   338篇
综合类   325篇
化学工业   484篇
金属工艺   52篇
机械仪表   200篇
建筑科学   386篇
矿业工程   85篇
能源动力   241篇
轻工业   638篇
水利工程   799篇
石油天然气   140篇
武器工业   9篇
无线电   8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50篇
冶金工业   45篇
原子能技术   49篇
自动化技术   14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234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Different flow regimes are known to occur in the interaction of multiphase gas–liquid flows over packed beds of solid particles, such as those observed in trickle bed reactors (TBRs). There are four major flow regimes that are known to occur in downward cocurrent flow in TBRs, namely: trickle, pulse, bubble, and mist flow regimes. In this work, the focus is on macro-scale experimental visualizations and investigations of the flow regimes in a two-dimensional TBR.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are made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ition of these flow regimes over a wide range of liquid and gas velocities. Cylindrical particles are placed between two glass plates that are sealed on the sides, and water and air are injected over them using an injection manifold to simulate multiphase flow in a TBR. A diffused light emitting device (LED) light table is used to illuminate the experimental window, while real time images are obtained using a high-speed camera. Flow maps are reported depicting all four regimes and the transition regions between them. Transition regions occur whe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re than one flow regime coexist.

The 2D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then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data of three dimensional results and found to be in good agreement.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transition between the trickle and pulse regimes, since t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mode of operation in industrial TBRs.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change in diameters of the cylindrical particles in a two-dimensional TBR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transition between the flow regimes when the porosity of the bed is kept constant.  相似文献   

992.
随着风电大规模入网,传统调度模式在弃风消纳方面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利用柔性负荷需求响应作为调度补充,提高风能利用率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选取冰蓄冷空调作为研究对象,在负荷聚合商的概念下,分析了受控用户的调度潜力,构建了以低价购置弃风电量为激励,最小化聚合商运行成本为目标的调度模型。算例采用IEEE-33配电系统进行仿真验证,分析用户响应前后聚合商调度潜力及风电出力变化下的调控效果,证明了计及冰蓄冷空调蓄冷潜力,以及在提高受控用户运行经济性、跟踪弃风分布增强系统风电接入能力、优化系统负荷曲线等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3.
水电梯级开发水文情势累积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乌江中上游流域洪家渡水电站至乌江渡水电站的水利工程干扰典型段为研究区域,利用MIKE11模型模拟计算乌江渡水电站建设前、建设后单库运行以及与上下游水电站联合调度3个时间段坝址处径流量、水位月均变化过程,对乌江干流水电梯级开发对水文情势累积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水电梯级开发方案实施后,水电站建设和联合调度运行使该河段径流量得以均化、库区水位抬高,这种均化作用减少了汛期流量,补偿了枯期流量,水位抬高增大了库区库容,梯级电站调度较天然情况下对汛期的下泄流量有削弱作用,对下游鱼类产卵繁殖的生态需水带来一定的生态影响。  相似文献   
994.
王军  李志颀  程铁杰  隋觉义 《水利学报》2021,52(10):1174-1182
在寒冷地区,河道中冰盖的存在会改变河道流速分布。与明流条件相比,冰盖条件下水流最大流速点会向河床移动,加剧桥墩周围的局部冲刷。过度的局部冲刷会导致桥梁倒塌。基于水槽清水冲刷试验,对冰盖与明流条件下圆柱型桥墩局部冲刷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冰盖下桥墩局部冲刷速率大于明流。平衡冲刷深度比明流条件下的约大12%,且冲刷平衡所需时间比明流条件下的要约大10%。分析了水流强度与无量纲冲刷深度的关系以及冰盖与明流条件下冲刷深度变化速率的差异,给出了冰盖下局部冲刷深度随时间变化的经验方程,研究成果可供实际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95.
为探究三峡水库运用后下游连续急弯河道的冲淤调整规律,根据七弓岭、观音洲河段实测地形资料和水文资料,研究了水沙变异条件下河势变化和冲淤特性。研究发现:①三峡水库受上游水库调蓄作用,上游来沙量大量减少,上游来水基本处于清水状态;径流量重分配,枯水期流量增加,汛期洪峰削减。②三峡水库运行后,七弓岭、观音洲上下2个急弯河段首先冲刷,然后转变为“上冲下淤”的相反的冲淤性质,后又恢复为同时冲刷的状态;年内表现为枯水期冲刷,汛期淤积,上下弯道总是表现出相反的冲淤形态,即枯水期“上淤下冲”,汛期“上冲下淤”。③三峡水库运行后,七弓岭急弯河道趋向窄深,观音洲急弯河道则以展宽为主,弯道段与过渡段冲淤表现相反。研究结果以期完善弯曲河道的演变理论,并对下荆江河床演变预测、河道整治及河道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6.
由于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鄱阳湖水文情势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需定量评估不同驱动因子对鄱阳湖水情演变的影响。采用一系列水文指标表征鄱阳湖水文情势,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模拟鄱阳湖水位,通过情境对比分析长江干流流量、鄱阳湖子流域入湖流量以及地形变化对各水文指标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长江干流流量是鄱阳湖7—10月份月平均水位降低的主要驱动因子,贡献率为52%~67%,对年最高极值水位的拉低效应明显,对年最低极值水位起到一定的抬高作用;地形是鄱阳湖12月—翌年3月月平均水位下降的主要驱动因子,贡献率为92%~185%,对年最低极值水位的拉低效应明显。最后对鄱阳湖水资源管理和调控提出一些建议:优化三峡水库运行调度,根据实际情况将三峡水库汛末蓄水时间适当提前;加强鄱阳湖子流域水利工程建设,在三峡蓄水期间增加五河泄流;规范采砂。  相似文献   
997.
封河期水面-大气界面热量交换决定了河道内水温变化,是影响河流冰情及冰凌堵塞的主要热力因素。以黄河内蒙古段冰期水面-大气净太阳辐射、有效长波辐射、蒸发及热传导辐射特征为基础,探讨分析现存非线性热力学模型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基于ShenChiang和Ashton非线性热力学模型的黄河内蒙古段封河期水面-大气平均热交换量分别为124.05和114.31 W/(m~2·h),受太阳短波辐射昼夜交替变化及内蒙古高纬度地区昼夜温差较大的影响,日均热量损失规律性明显,水体表面吸收的热量在11:00-15:00时段内大于其释放的热量,其他时段则相反;气象因子对总热量损失的贡献率呈现气温(T_a)相对湿度(RH)露点温度(T_d)风速(V_a)大气压(P),蒸发辐射对风速的响应大于热传导辐射,但风速对总热量损失的影响效应并不显著;风速突增与气温骤降的双重作用是导致热量传输速度加快和极值出现的主要原因,风速大于4 m/s时模型结果差异性显著,揭示了模型在冰期热力学过程研究中的区别和影响因素;总体而言,Ashton热力学模型更适用于黄河内蒙古段封河期流凌密度及冰情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8.
针对幂律流体在填充多孔介质平行板通道中强迫流动充分发展的流动特性问题,基于Darcy-Brinkman-Forchheimer流动模型,通过假定边界层内速度分布经验关系式,采用边界层动量积分方法,推导出边界层厚度、轴向流速及压力降的无量纲计算表达式。比较了线性、抛物线两种速度分布模型与分析解的接近程度,并讨论了达西数Da、综合惯性参数F'、粘性比M、孔隙率φ及幂律指数n等对无量纲轴向流速分布和压力降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非达西流区抛物线速度分布模型的精度更高,除M外,Da、F'、M、φ及n对无量纲轴向流速分布和压力降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99.
黄河下游游荡段持续淤积及冲刷时平滩河槽形态调整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6年以来,由于上游来水来沙量不同程度的减少及小浪底水库的运用,进入黄河下游的水沙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下游河道分别经历了持续淤积和持续冲刷的过程,其平滩河槽形态调整较为显著,尤其在游荡段.利用1986-2012年汛后实测淤积断面资料,统计了各年游荡段汛后28个断面的平滩河槽形态参数(平滩河宽、水深及面积等).然后,采用基于对数转换的几何平均结合断面间距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了基于河段尺度的游荡段平滩河槽形态,并分析了这些参数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河段平滩河槽形态的调整与汛期及非汛期水沙条件都密切相关,且能与前期4年平均的汛期及非汛期的流量及来沙系数建立经验函数关系.该关系式可反映出流量、来沙系数对平滩河槽形态各参数的不同影响,并有较高的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1000.
气—固密相流化床流型转变的机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机理实验为依据,提出了一个描述气-固流化床中从鼓泡流态化向湍动流态化流型转变的物理模型。导出了当单位床层体积中气泡数目对气速的二阶导数为零时发生流型转变,该模型的计算机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