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08篇
  免费   2668篇
  国内免费   1336篇
电工技术   1784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2447篇
化学工业   3002篇
金属工艺   2057篇
机械仪表   2669篇
建筑科学   2133篇
矿业工程   1432篇
能源动力   994篇
轻工业   755篇
水利工程   992篇
石油天然气   916篇
武器工业   918篇
无线电   1908篇
一般工业技术   3484篇
冶金工业   1008篇
原子能技术   289篇
自动化技术   1720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349篇
  2022年   645篇
  2021年   808篇
  2020年   878篇
  2019年   706篇
  2018年   759篇
  2017年   952篇
  2016年   1059篇
  2015年   1090篇
  2014年   1649篇
  2013年   1822篇
  2012年   1835篇
  2011年   1932篇
  2010年   1482篇
  2009年   1417篇
  2008年   1292篇
  2007年   1499篇
  2006年   1349篇
  2005年   1069篇
  2004年   869篇
  2003年   757篇
  2002年   622篇
  2001年   634篇
  2000年   512篇
  1999年   430篇
  1998年   348篇
  1997年   323篇
  1996年   270篇
  1995年   227篇
  1994年   201篇
  1993年   133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01.
电力系统谐波检测中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由于具有检测精度高、实现简单、抗干扰能力强、易于工程应用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利用基波正序电压相位得到功率因数角并加入滑窗迭代思想,提高谐波检测实时性和目标跟随性。根据电力系统中偶次谐波和DFT的特性,证明了半周期傅里叶变换的可行性,进一步减小了计算量,将检测时间缩短为原来的一半,显著提高了检测速度。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谐波检测方法在特定场合稳态精度高、动态性能好、抗干扰能力强。  相似文献   
902.
介绍了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系统的组成、原理。通过分析离合器的分离结合过程,结合离合器的使用寿命和驾驶人员的舒适性,提出了动力性升挡过程中离合器与发动机协调控制策略,并在装有电控机械式AMT的某轿车上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这种策略对换挡过程中发动机扭矩协调控制,有效地提高了电控机械式AMT的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903.
寻求合适的方法及参数来描述染污复合绝缘子的弱憎水性状态,对弱憎水性状态给出明确的定义,并对当前已有的7个憎水等级进一步细化。通过10μL靛蓝溶液在染污高温硫化硅橡胶试片表面的垂直投影面积,来反映污层的憎水性状况,并尝试将液滴面积与染污绝缘芯棒的污闪电压建立联系,以揭示弱憎水性阶段憎水性能改变对绝缘子污闪特性的影响。结合液滴在污层表面的形态以及试品的污闪特性,在人工污秽试验的基础上将当前憎水等级HC7进一步细化为四个阶段,分别是HC7A、HC7B、HC7C及HC7D。比较液滴面积、液滴接触角以及喷水分级试验结果,将新憎水等级HC7B定义为弱憎水性状态。试验研究认为:液滴面积法弥补了液滴接触角法在染污试品呈弱憎水性状态下的不足,可以用于弱憎水性阶段的憎水特性研究;而憎水性较强时,面积法对憎水性的辨识能力有限,选用接触角法更适合此阶段的研究。  相似文献   
904.
以一台20槽22极的五相分数槽集中绕组表贴式永磁电机为例进行分析。在保持电流有效值不变的前提下,以获得最大平均转矩为目标,采用解析法确定谐波电流分量,并通过有限元法得到验证。此外,对比分析电机在谐波电流注入前后电磁转矩、绕组磁动势、气隙磁密、涡流损耗、径向力波等性能的变化。分析表明,注入谐波电流后电机绕组磁动势出现新的谐波分量(包括低次分量),并导致涡流损耗和最低次径向力波含量增加。分析结果揭示了多相永磁电机设计的重点,为该类电机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5.
为了探究电容换相换流器中串联电容的取值问题,建立了电容换相换流器(capacitor commutated converter,CCC)的稳态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学分析,探讨了串联电容补偿度与串联电容电压、阀电压、阀峰值电压、直流电流、换相重叠角、触发角、视在熄弧角和实际熄弧角之间的关系,最终给出合适的串联电容补偿度的取值范围并进行仿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补偿度的取值上、下限分别由阀峰值电压和实际熄弧角决定,其中阀峰值电压为主要限定因素;补偿度的可选范围涵盖欠补偿、全补偿和过补偿3种状态,且全补偿状态下CCC系统不会发生串联谐振;得出强受端系统下补偿度的可选范围为[0.92,1.4],而弱受端系统补偿度的可选范围为[0,1.08]。  相似文献   
906.
907.
908.
采用环状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预浸料,利用真空袋辅助热压工艺制备了玻璃纤维机织布-碳纤维机织布/聚环状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GF-CF/PCBT)混杂复合材料层合板。利用双悬臂梁(DCB)和三点端部开口弯曲(3ENF)试验对连续纤维增强PCBT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层间强度做出评估。同时,利用低速冲击试验结合Abaqus/Explicit有限元仿真重点考察了混杂纤维增强PCBT复合材料层合板的低速冲击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尽管CF/PCBT复合材料层合板具有优异的层间性能,当冲击能量为114.3J时,由于CF自身的脆性,CF/PCBT复合材料层合板被完全穿透,而GF-CF/PCBT混杂复合材料层合板只在表面形成凹痕。与纯CF增强PCBT复合材料层合板相比,铺层形式为[CF/GF/CF]25的GF-CF/PCBT混杂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抗冲击损伤能力提高2倍。仿真得到的云图显示,冲击引起的应力在CF中的分布区域要明显大于在GF中的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909.
研究了不同层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环氧树脂纬平针织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并讨论了其冲击损伤模式。复合材料板分别为4、6、8层纬平针织结构,采用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VARTM)工艺层合而成,以不同的冲击能量(10~55J)冲击复合材料板直至层合板被穿透,得到冲击能量与吸收能量关系图以及接触力-挠度曲线。分析了不同冲击能量下,复合材料中织物的损伤形式和破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针织结构复合材料中,8层纬平针织结构承受载荷的能力最强,6层纬平针织结构次之,4层纬平针织结构最差;随着冲击能量的增加,3种试样的冲击挠度均增大;基体开裂、纤维断裂是试样被渗透时有效的损伤模式,基体和纤维断裂是试样被穿孔时有效的损伤模式。  相似文献   
910.
Steel fibre reinforc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 (SFRCC) panels are numerically investigated for their performances under high velocity impact of short projectiles. Numerical responses are obtained using advanced constitutive material model of Riedel–Hiermaier–Thoma (RHT) for cementitious materials and adopting appropriate modelling techniques. Effects of steel fibre volume and the thickness of panels on the impact performance are mainly highlighted in this paper.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phenomenon during impact on cementitious composite panels namely, spalling, cracking, scabbing and perforation, are captured which is a difficult task. Scabbing is likely to occur when tensile stresses at the back face of the panel exceed dynamic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material. Various critical aspects in numerical modelling like boundary conditions, material input parameters, and handling severe distortion of the Lagrangian based finite elements are appropriately explained. Design chart is also developed to determine optimum fibre volume and thickness for an impact energy level up to 2.2 kJ. The numerically predicted impact responses are found to corroborate well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