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09篇 |
免费 | 1749篇 |
国内免费 | 57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20篇 |
技术理论 | 5篇 |
综合类 | 1262篇 |
化学工业 | 499篇 |
金属工艺 | 124篇 |
机械仪表 | 167篇 |
建筑科学 | 1689篇 |
矿业工程 | 313篇 |
能源动力 | 523篇 |
轻工业 | 290篇 |
水利工程 | 7802篇 |
石油天然气 | 733篇 |
武器工业 | 36篇 |
无线电 | 26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53篇 |
冶金工业 | 365篇 |
原子能技术 | 91篇 |
自动化技术 | 80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67篇 |
2024年 | 326篇 |
2023年 | 356篇 |
2022年 | 515篇 |
2021年 | 548篇 |
2020年 | 578篇 |
2019年 | 501篇 |
2018年 | 429篇 |
2017年 | 511篇 |
2016年 | 550篇 |
2015年 | 544篇 |
2014年 | 708篇 |
2013年 | 708篇 |
2012年 | 932篇 |
2011年 | 1024篇 |
2010年 | 703篇 |
2009年 | 685篇 |
2008年 | 640篇 |
2007年 | 729篇 |
2006年 | 740篇 |
2005年 | 612篇 |
2004年 | 516篇 |
2003年 | 429篇 |
2002年 | 374篇 |
2001年 | 297篇 |
2000年 | 264篇 |
1999年 | 210篇 |
1998年 | 149篇 |
1997年 | 145篇 |
1996年 | 135篇 |
1995年 | 88篇 |
1994年 | 107篇 |
1993年 | 70篇 |
1992年 | 58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54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5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2篇 |
1975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利用所建立的临淮岗工程洪水调度运行模型,针对临淮岗工程三湖圈圩方案,就百年一遇洪水情况下临淮岗工程洪水调度运行方案进行了研究.按照工程上下游控制条件,分析研究临淮岗工程以及行蓄洪区运用方式,得出通过适当的工程调度可以达到百年一遇洪水控制设计标准,为临淮岗工程运行调度方案的确定提供可靠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2.
针对松花江流域存在季节性水环境容量不均衡的问题,以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段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维岸边排放模型段尾控制法,在动态水文设计条件下,计算COD和NH_3—N的环境容量。研究结果表明:计算区段内COD和NH_3—N的环境容量分布不够均匀,且COD环境容量分布均匀性更差;COD和NH_3—N的环境容量最大值出现在8月份,最小值出现在2月份,丰水期环境容量最大,枯水期环境容量最小;同时,实际环境容量要远远小于理想环境容量,且NH_3—N的环境压力更加严峻。动态水环境容量研究结果可为水环境容量的合理利用以及松花江水质保障提供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3.
黄河干流水生态系统结构特征沿程变化及其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根据2008年黄河干流刘家峡以下河段水生态调查资料,分析了黄河干流水生态系统理化性状和生物群落结构的沿程变化。参照20世纪50和80年代水生态调查资料,对比了黄河干流水生态系统几十年来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变化的原因。通过建立黄河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对黄河干流各河段的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揭示了黄河水生态系统的现实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差异,黄河干流水生态系统结构特征沿程分布差异比较大;2008年黄河干流水生态状况与20世纪50、80年代相比,除底栖动物外,其它生物种类和数量均下降明显;黄河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干流大部分河段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部分生态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104.
中通道“西电东送”规划研究概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通道“西电东送”是将西部的三峡水电、四川水电和金沙江梯级水电送往华中、华东和福建地区。三峡电力供电范围为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湖南省、湖北省、江西省、河南省和广东省八省一市。四川水电的特点是具有丰富的可开发资源,可形成较好的调节性能,可建设大、中、小水电站。四川电力在外送华东、华中、福建电网的同时,也将向重庆、广东送电。金沙江电力“西电东送”是对金沙江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的电力在大区之间消纳和在各大区内分省消纳。输电系统中,在对送电方式分别按纯直流、纯交流、交直流混合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后,推荐采用纯直流±500~ ±600 kV 送电方案。至华中送电落点考虑湖北、湖南、江西3 个落点,至华东考虑上海、浙江、安徽3 个落点。 相似文献
105.
南海东部海域经过30多年的油气勘探,在浅水区非烃源层系取得了岩性油藏的勘探突破。目前已发现的岩性油藏相对集中在惠州凹陷南部珠江组,通过对其岩性油藏的分布特征、类型及主控因素开展详细解剖,划分出上倾尖灭型、背斜-上倾尖灭复合型、断层-上倾尖灭复合型和条带型4类岩性油藏。其有利成藏条件主要受4种因素控制:(1)河流、波浪和潮汐等多水动力交互控制着储层的平面分布特征,不同水动力控制了不同的储层和岩性圈闭类型;(2)海平面的多期升降控制了储-盖组合,在主要成藏期具有6套有利成藏组合;(3)东沙运动控制了岩性圈闭的有效性和运移通道,调整了砂体的尖灭、翘倾状态,有利于岩性圈闭形成和成藏;(4)\"烃源-断层-构造脊\"的立体耦合影响油气的高效聚集。南海东部浅水区可划分出3类共6个岩性油藏勘探潜力带。 相似文献
106.
基于赣江外洲站年径流量时间序列(1957-2008年)和年输沙量时间序列(1966-2008年),采用肯德尔秩次相关检验法、有序聚类分析和秩和检验法、小波分析法对赣江水沙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径流量时间序列趋势变化不明显,不存在显著跳跃点,当时间尺度为17时,存在以10~12a为周期的丰枯变化.年输沙量时间序列下降趋势明显,在1984年和1998年附近发生跳跃,周期性变化可分为两段,1966-1986年间,在时间尺度为6时平均变化周期约为4a,1986年后,在时间尺度为1时平均变化周期约为3.7a.水土保持、人工采砂、万安水库拦沙等是影响赣江输沙量显著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7.
以内蒙古乌拉盖地区地下水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水化学计量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空间统计分析及氧化还原分析等,开展区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异性;水岩作用是控制水化学演化的主要因素,蒸发浓缩及离子交换作用次之;硅酸岩风化是主控的水岩作用,碳酸盐岩溶解次之,蒸发岩影响较为微弱,这与区域地质背景相匹配;部分地下水存在硝酸盐污染,空间分析表明区域分散的农牧业及生活污水排放成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重要来源,氧化还原分析表明区域存在潜在的反硝化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及半干旱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8.
DLMP算法是一种在高斯和分数低阶α稳定分布噪声环境下均具有良好韧性的EP信号潜伏期变化检测算法.本文基于分数低阶统计量的原理,根据确定性平均方法,结合文中给出并证明的两个引理,对DLMP算法的收敛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证明.结果表明,若EP潜伏期变化为EP信号采样间隔的整数倍,则DLMP算法对这种变化的估计是无偏估计.若整数倍的条件不满足,则DLMP算法的估计偏差不大于半个采样间隔. 相似文献
109.
为综合评价区域水资源可持续性状况,构建基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体系,采用投影寻踪模型和云模型合理确定各指标的综合权重,引入正态云模型确定指标隶属度,建立基于组合赋权-云模型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性评价模型对珠江三角洲9座城市的水资源可持续性状况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2007-2020年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水资源可持续性状况整体呈上升趋势,到2020年已处于较好水平;区域内部水资源可持续状况呈现东部城市优于西部城市、南部近海岸城市优于远海岸城市的空间分布格局;各子系统之间可持续性等级不和谐,生态环境子系统发展水平较好,水资源子系统、社会经济子系统是造成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水资源可持续性状况存在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0.
河道内生态需水是目前生态学、水文学和水资源学研究的热点领域,现有计算方法中从生态系统功能完整性的角度出发计算生态需水的较少。首先利用Ecopath模型对小清河流域2014年5月、8月、11月生态系统内群落间营养关系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了小清河流域生态系统关键功能组;然后,利用栖息地适应性指数(HSI)确定了各关键鱼类生存和繁殖的适宜流速及水位;最后,耦合多物种的适宜流速及水位,利用改进后的AEHRA法计算生态需水量。结果显示,小清河流域鱼类非产卵期(1月-3月、8月-12月)上、中、下游生态需水量分别为4.28m3/s、0.74m3/s、3.47m3/s;产卵期上、中、下游生态需水量分别为23.52m3/s、5.96m3/s(8.65m3/s)、37.38m3/s。与Tennant法比较,本方法计算结果可以将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维持在\"一般\"水平以上,即可以满足流域内大多数水生物需水量,同时,该方法计算结果显示出鱼类产卵期与非产卵期的生态需水量差异,为流域内跨季节调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