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167篇 |
免费 | 1579篇 |
国内免费 | 95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15篇 |
技术理论 | 2篇 |
综合类 | 1454篇 |
化学工业 | 1125篇 |
金属工艺 | 505篇 |
机械仪表 | 686篇 |
建筑科学 | 1025篇 |
矿业工程 | 435篇 |
能源动力 | 703篇 |
轻工业 | 1273篇 |
水利工程 | 619篇 |
石油天然气 | 929篇 |
武器工业 | 132篇 |
无线电 | 55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282篇 |
冶金工业 | 374篇 |
原子能技术 | 93篇 |
自动化技术 | 27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7篇 |
2023年 | 250篇 |
2022年 | 506篇 |
2021年 | 562篇 |
2020年 | 572篇 |
2019年 | 514篇 |
2018年 | 465篇 |
2017年 | 531篇 |
2016年 | 569篇 |
2015年 | 572篇 |
2014年 | 772篇 |
2013年 | 965篇 |
2012年 | 928篇 |
2011年 | 1014篇 |
2010年 | 719篇 |
2009年 | 667篇 |
2008年 | 682篇 |
2007年 | 766篇 |
2006年 | 643篇 |
2005年 | 500篇 |
2004年 | 381篇 |
2003年 | 318篇 |
2002年 | 301篇 |
2001年 | 246篇 |
2000年 | 186篇 |
1999年 | 138篇 |
1998年 | 140篇 |
1997年 | 137篇 |
1996年 | 114篇 |
1995年 | 82篇 |
1994年 | 57篇 |
1993年 | 61篇 |
1992年 | 46篇 |
1991年 | 42篇 |
1990年 | 39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66年 | 2篇 |
1961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为对压水堆一回路系统热工参数的选择,堆芯安全分析等亡作提供帮助,针对压水堆一回路系统的特点,建立了压水堆一回路系统热上水力稳态计算模型;模型包括棒状燃料元件平均通道及热通道、立式U型管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及一回路流体强迫循环流量等热工水力计算模型,并使用fortran语占编制计算程序,将某型压水堆结构参数作为输入参数进行计算并对该型压水堆堆芯热通道在不同堆芯寿期下的热工参数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一回路系统热工参数计算值同设计值吻合良好,证明了模型建江的合理性;不同堆芯寿期下的热通道热工参数均低于设计限值,满足安全需要。 相似文献
113.
114.
115.
为了提高智能系统的准确性与快速性,针对多传感器网络,提出了一种以融合技术为数据基础与改进遗传算法-广义旋转回归神经网络IGA-RGRNN(improved genetic algorithm and rotated 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算法相结合的预测模型。利用RGRNN强大的非线性随机变量的处理能力,把预测理论引入改进遗传算法循环中,将该模型应用于低阶煤制甲烷产量预测过程,并对预测模型效果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数据融合IGA-RGRNN低阶煤制甲烷产量预测模型的相对误差最大值为2.99%,相对误差最小值为0.25%,相对误差平均值为1.76%,相较其他预测模型具有泛化能力更强和预测精度更高的优势,为低阶煤制甲烷产量预测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6.
以5Å分子筛/氧化铝混合填料的层析柱对烃源岩抽提物进行了分离,成功获取了以藿烷类化合物为主的亚组分,可直接用于单化合物碳同位素分析。通过对典型海、陆相烃源岩中的藿烷碳同位素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湖相页岩中藿烷系列单体化合物的碳同位素值(δ13C)分布在-40.7‰~-62.7‰,且呈现出随着碳数的增加同位素值变轻的特点;而川西北二叠系海相页岩中藿烷化合物δ13C则相对较重,分布在-20.5‰~-45.4‰,具有随碳数增加先变轻再变重的趋势。两类页岩中藿烷类化合物的碳同位素变化幅度可达±20‰以上,尤其是川西北二叠系海相页岩中藿烷类化合物单体碳同位素的差异可达到±24.9‰,表明藿烷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多源特征。藿烷类化合物的分子碳同位素受到原始沉积环境、母质来源与演化过程的影响而可能具有较大的差异,但这并不影响其有望成为新的油源对比指标。 相似文献
117.
我国南方海相深层(主体埋深大于3 500 m)页岩气具备良好的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巨大,但由于埋深大,研究程度低,不同位置的水平井之间产能差异比较明显,勘探开发面临诸多挑战。在调研国内外深层页岩气现状及发展动态的基础上,重点梳理我国南方海相深层页岩气储集空间差异化发育、石英等刚性矿物抗压保孔和储层流体超压保孔等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就川东南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而言,储集空间差异化发育及其是否有效保持是控制含气量、产能和单井EUR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差异化发育特征及保持机理并不明确,储层近深层原位条件下的差异化响应过程及机理仍需要深入研究;石英等刚性矿物在抗压保孔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关于“石英抗压保孔”对不同储集空间类型的差异化作用仍不十分明确;“储层流体超压”作用对于深层页岩气储集空间保持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对“储层流体超压”究竟如何作用于深层页岩储集空间了解甚微。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研究典型富有机质页岩处于近深层原位状态下(多重应力加载和高温)不同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差异化发育、响应及保持特征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18.
近年来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实践表明其产量与压力系数呈正相关关系,但准确的地震预测难度较大。页岩气储层富含有机质及有机质孔隙,其矿物组分及微观结构相比常规储层更复杂。为此,构建了一种适用于海相页岩的岩石物理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该模型的页岩地层压力系数预测技术。首先结合页岩储层微观结构特征,针对骨架矿物的差异性,分别采用自洽(SCA)模型和微分等效介质(DEM)模型模拟得到背景介质,结合孔隙及流体等特征,建立等效岩石物理模型;进而通过计算背景介质体积模量及饱和流体等效岩石体积模量,发现两者的差异与实钻井压力系数正相关,并建立地震预测模型;最后推导建立了基于Gray近似弹性阻抗的体积模量直接反演方法,实现了页岩地层体积模量及压力系数的定量预测。实际数据试验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钻井及后验井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9.
为明确四川盆地页岩气碳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采用气相测谱等分析手段,对涪陵、长宁、彭水、威远地区页岩气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页岩气成分以甲烷为主,含量为96.10%~99.40%,乙烷、丙烷等含量低;非烃气体中以N2与CO2为主;含有微量氦气,含量为0.01%~0.03%,CO2的碳同位素含量为-12.5‰~8.9‰,表明CO2的来源包含有机成因与无机成因。目前四川盆地页岩气田均发现碳同位素倒转排序(δ13C3<δ13C2<δ13C1),其机理主要为不同来源的烃类气体混合、气体与矿物反应、烷烃的解吸/扩散过程的分馏作用。页岩气碳同位素倒转程度与页岩层系的封闭性密切相关,因为页岩层系的自封闭性直接影响气体排烃及天然气扩散程度。此外,页岩气产量与倒转程度有良好正相关性,表明页岩气碳同位素特征对页岩气产量预测、保存条件与富集规律评价有重要指示作用。研究结果对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深入勘探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0.
下侏罗统烃源岩是东非海岸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及地球化学分析化验等资料,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对东非海岸盆地下侏罗统的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并结合其烃源岩发育特征,对烃源岩的成因模式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刻画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东非海岸盆地早侏罗世受区域构造作用影响,形成了狭长而闭塞的海湾沉积环境,发育河流-三角洲-滨浅海-局限海或浅海沉积体系;②下侏罗统发育的局限海相泥岩为盆地内的优质烃源岩,其TOC平均为4.2%,有机质类型以Ⅰ—Ⅱ1型为主,已达成熟—过成熟演化阶段,泥岩厚度大且分布广,生烃潜力大;主力烃源岩的发育与展布受其独特的海湾沉积环境影响,由北向南盆地主力烃源岩的质量及生烃潜力逐渐变好;③东非海岸盆地发育局限海相沉积型、潟湖相沉积型和三角洲相沉积型3种烃源岩成因模式,其中局限海相沉积型烃源岩是盆地优质烃源岩的主要成因类型,岩性以稳定分布的厚层泥岩为主,夹薄层砂岩,总体评价为好烃源岩;④东非海岸盆地最有利的生烃区带位于鲁伍马盆地和坦桑尼亚盆地深水沉积的中心区域。该研究结果可为东非海岸盆地的油气勘探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