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827篇 |
免费 | 2591篇 |
国内免费 | 92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72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1872篇 |
化学工业 | 5250篇 |
金属工艺 | 1148篇 |
机械仪表 | 497篇 |
建筑科学 | 2376篇 |
矿业工程 | 1162篇 |
能源动力 | 706篇 |
轻工业 | 5930篇 |
水利工程 | 956篇 |
石油天然气 | 1392篇 |
武器工业 | 62篇 |
无线电 | 95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728篇 |
冶金工业 | 1901篇 |
原子能技术 | 161篇 |
自动化技术 | 24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18篇 |
2023年 | 433篇 |
2022年 | 733篇 |
2021年 | 852篇 |
2020年 | 904篇 |
2019年 | 817篇 |
2018年 | 806篇 |
2017年 | 943篇 |
2016年 | 1036篇 |
2015年 | 998篇 |
2014年 | 1559篇 |
2013年 | 1768篇 |
2012年 | 1905篇 |
2011年 | 1923篇 |
2010年 | 1390篇 |
2009年 | 1325篇 |
2008年 | 1146篇 |
2007年 | 1505篇 |
2006年 | 1343篇 |
2005年 | 1123篇 |
2004年 | 1107篇 |
2003年 | 926篇 |
2002年 | 695篇 |
2001年 | 581篇 |
2000年 | 520篇 |
1999年 | 427篇 |
1998年 | 328篇 |
1997年 | 279篇 |
1996年 | 239篇 |
1995年 | 232篇 |
1994年 | 191篇 |
1993年 | 162篇 |
1992年 | 133篇 |
1991年 | 93篇 |
1990年 | 67篇 |
1989年 | 68篇 |
1988年 | 59篇 |
1987年 | 41篇 |
1986年 | 49篇 |
1985年 | 42篇 |
1984年 | 25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23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11篇 |
1977年 | 7篇 |
1964年 | 8篇 |
1960年 | 6篇 |
195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食品工业科技》2013,(03):132-135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2008~2011年间采自国内23个省份的15个品种79个批次的蜂花粉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显示蜂花粉样品中的总黄酮含量在0.49%~3.49%之间。在15个品种中,油菜花蜂花粉总黄酮含量最高(平均达到3.15%),其次是玫瑰花蜂花粉和五味子花蜂花粉(平均达到2.20%和2.04%),总黄酮含量最低的是芝麻花蜂花粉(平均为0.52%)。统计分析表明产地和采集年份对蜂花粉总黄酮含量均有影响,但是就同一品种而言,其影响程度有限。如果不考虑品种和采集年份,总黄酮含量最高的是产自青海的蜂花粉(平均达到2.91%),其次是产自新疆的(平均达到2.55%),再其次是产自广东的(平均达到1.93%),产自黑龙江和海南的蜂花粉总黄酮含量最低(两者均为0.64%),但这种差别大多并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3.
34.
35.
目的:确定葡萄籽中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以葡萄籽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葡萄籽多酚。比较酒石酸亚铁法和Folin-Ciocalteau法测定多酚含量的不同,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探讨液料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浸提温度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超声波辅助提取葡萄籽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3∶1(mL/g)、时间100min、超声功率36W、浸提温度45℃,葡萄籽多酚提取量可达17.22mg/g,提取量较高。结论: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多酚在较高温度下的分解,且优化后提取率较高,可以用于葡萄籽多酚的提取。 相似文献
36.
以远东拟沙丁鱼为原料,采用动物蛋白水解酶和风味酶联合水解,通过膜分离等工序制备远东拟沙丁鱼蛋白多肽(Sardinops sagax Polypeptide/SSP),测定其分子量的分布,以生化水平上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细胞水平上对小鼠B16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含量的抑制率为检测指标,研究SSP对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SSP的重均分子量为1664 u,其分子量区间主要为500~3000 u;无论是在生化水平还是细胞水平上,SSP对酪氨酸酶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SSP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胞中黑色素的合成,这一结果表明了SSP具有一定的美白功能,有望作为无毒副作用的天然酪氨酸酶抑制剂,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7.
为探索荣昌猪不同生长阶段肌肉营养品质的变化规律,本研究分别选取了1(初生时)、25、50、90、150、240、300日龄等7个生长阶段的荣昌猪各15头进行肌肉水分、粗蛋白、鲜味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精氨酸)、粗脂肪、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主要营养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荣昌猪肌肉水分、粗蛋白、鲜味氨基酸、粗脂肪、必需脂肪酸等重要营养物质含量均随日龄增长呈现出一定规律性的变化。初生至50日龄是荣昌猪肌肉蛋白显著增长(p<0.05)的阶段,也是鲜味氨基酸维持较高水平的时期,同时也是荣昌猪乳猪粗脂肪和必需脂肪酸含量维持较高水平的一个重要时期;50~150日龄阶段粗脂肪和必需脂肪酸含量处于较低水平;150~240日龄是荣昌猪肌粗脂肪、必需脂肪酸增长的另一个重要阶段,是荣昌猪特征香味形成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单甘酯对冷冻鱼面冻藏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比较单甘酯不同添加量的鱼面在冻融循环4次过程中的品质变化;采用质构仪、核磁共振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鱼面拉断力、水分分布、玻璃化转变温度(Tg’)。结果:单甘酯添加量0.20%时,鱼面的拉断力达134.06 g,空白为107.42 g,冻融4次后,分别为75.12、46.35 g;面汤吸光度比空白低22.54%。空白鱼面自由水和含0.20%单甘酯的鱼面相应自由水含量分别为84.02%、81.69%,冻融处理4次后,自由水分别是增加到87.82%、83.33%。空白鱼面Tg’为-23.03℃,冻融4次后Tg’为-26.08℃;添加0.2%单甘酯的鱼面Tg’和冻融4次后的Tg’分别是-17.76、-18.57℃。结论:添加0.20%单甘酯能有效提高鱼面拉断力,降低蒸煮损失、自由水含量,并对面条冻融过程中结合水转化为自由水有一定抑制作用,还能明显提高鱼面的Tg’,在-20℃下可实现玻璃化贮藏。 相似文献
39.
40.
Elena Piacenza Simona Campora Francesco Carfì Pavia Delia Francesca Chillura Martino Vito Armando Laudicina Rosa Alduina Raymond Joseph Turner Davide Zannoni Alessandro Presentat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2022,23(20)
The intense use of tellurium (Te)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along with the improper disposal of Te-derivatives, is causing their accumulation in the environment, where oxyanion tellurite (TeO32−) is the most soluble, bioavailable, and toxic Te-species. On the other hand, tellurium is a rare metalloid element whose natural supply will end shortly with possibl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effects. Thus, Te-containing waste represents the source from which Te should be recycled and recovered. Among the explored strategies, the microbial TeO32− biotransformation into less toxic Te-species is the most appropriate concerning the circular economy. Actinomycetes are ideal candidates in 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 However, their exploration in TeO32− biotransformation is scarce due to limited knowledge regarding oxyanion microbial processing. Here, this gap was filled by investigating the cell tolerance, adaptation, and response to TeO32− of a Micromonospora strain isolated from a metal(loid)-rich environment. To this aim, an integrated biological, physical-chemical, and statistical approach combining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assays with confocal or scanning electron (SEM) microscopy and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in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 mode (ATR-FTIR) was designed. Micromonospora cells exposed to TeO32− under different physiological states revealed a series of striking cell responses, such as cell morphology changes,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 production, cell membrane damages and modifications, oxidative stress burst, protein aggregation and phosphorylation,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induction. These results highlight this Micromonospora strain as an asset for biotechnological purpos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