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3篇
  免费   339篇
  国内免费   162篇
电工技术   82篇
综合类   224篇
化学工业   36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237篇
矿业工程   23篇
能源动力   233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1508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25篇
自动化技术   2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邱彪  崔国伟 《矿产勘查》2023,14(12):2459-2469
凡口铅锌矿山隐伏岩溶发育,地下水径流带易发育岩溶管道,地面塌陷活动频繁、生态破坏严重。岩溶管道基本位于逆冲断裂F203的上盘,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在背斜轴部尤为发育。研究发现岩溶管道的分布与岩溶发育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方向以东西向、北西向为主。多源示踪试验证实岩溶管道呈树枝状,集中径流带两侧交错发育低角度支流,存在明显的分支、复合现象。岩溶管道内,地下水径流速度186~546m/h,径流量9151 m3/d。研究结果可为矿山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2.
针对金泽水源地雨水径流磷污染控制需求,以及现有雨水处理技术中传统填料对溶解性磷的去除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开发出以给水厂污泥为基材的除磷颗粒,并通过低浓度、短时间、少用量的盐酸浸泡改性强化了除磷效果.当使用改性除磷颗粒作为主体填料,构建雨水源头处理的生态滞留池或末端处理的滤池时,过滤装置具有表面水力负荷高、出水磷浓度...  相似文献   
113.
为了掌握江苏里下河地区水循环与生态系统特征,根据里下河腹部地区1961—2018年降水、径流资料,运用累积距平、相关性分析、Mann-Kendall检验、滑动T检验以及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揭示径流系数多年的演变趋势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径流系数随着降水量丰枯而变化,且与降水量主、次周期基本一致,但年内、年际不...  相似文献   
114.
葛凌文 《净水技术》2020,39(1):24-28
文中介绍了某电影文化综合体项目采用的集中雨水控制利用技术:透水性地面铺装、屋顶绿化、下凹式绿地、微生态雨水处理回用一体机。通过合理划分汇水面积,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计算给出了在限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条件下,合理采用多种手段联合,使项目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中的场地生态设计要求,实现了海绵城市的控制目标,也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15.
结合杭州市低影响开发区对雨水控制的要求,运用SWMM模型模拟常规开发模式、组合LID设施、组合LID+蓄水池对雨洪控制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组合LID设施可以有效降低场地内洪峰流量、径流系数,并使场地在50 a重现期以下的降雨情况无溢流节点;组合LID+蓄水池可以控制杭州市100 a重现期2 h短历时降雨量的94.3%...  相似文献   
116.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养分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和定位观测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王家沟流域水土养分流失特征, 提出了水土流失量与降雨量、前期土壤含水率、土壤、地形、植被等有关自然因素间的定量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坡地损失的养分总量占其养分输出总量的近 80%. 流失泥沙中的细小颗粒是养分流失的主要载体, 采用综合治理措施能有效控制小流域土水养分流失.  相似文献   
117.
从产流过程分析下凹式绿地对城市雨水径流和汇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产流模型,针对北京市不同降雨频率不同硬化绿化比例面积,分析计算了下凹式绿地关于拦蓄雨水径流、补充地下水、滞后汇流的影响,得出下凹式绿地能有效地拦蓄雨水径流和补充地下水,并使汇流明显滞后.  相似文献   
118.
A field study was conducted in 1982 to measure the effect of no-till (NT) and conventional till (CT) systems on N transformation after surface and subsurface applications of N fertilizers. Urea, urea-ammonium nitrate (UAN) solution, (NH4)2SO4 (AS), and CA(NO3)2 were applied to NT and CT plots (5.95 m2) at a rate of 448 kg N ha–1. A comparison of fertilizer N recovered in soils receiving incorporated or surface applied N was used to estimate NH3 volatilization while denitrification was estimated from fertilizer N recovered in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nitrapyrin with incorporated N. Immobilization was assessed in microplots (0.37 m2) after surface application of (15NH4)2SO4 to NT and CT systems at a rate of 220 kg N ha–1.The results indicate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NT and CT systems on urea hydrolysis rates and immobilization of surface applied fertilizer N. Approximately 50% and 10% of the surface applied N was recovered in the inorganic and organic fractions, respectively, on both tillage systems. The N not recovered was likely lost from plot areas through soil runoff. Incorporation of UAN, urea and AS resulted in 20 to 40% greater inorganic N recovery than from surface application. Nitrification rates were greater under the NT than the CT system. The similarities in concentration in the various N pools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tillage systems may be partially due to the short length of time that NT was imposed in this field study (<1 year) since other researchers using established tillage systems (>5 y) indicate that NT tends to promote decreased efficiency of fertilizer N.  相似文献   
119.
枯水径流若干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着重对枯水径流频率分析、流量历时曲线、基流分割及退水分析等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枯水径流特征与流域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特性和土地利用等空间信息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无资料地区的枯水径流预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0.
利用渭河流域1960~2012年13个气象站的逐日降雨资料和三个水文站的径流资料,分析ENSO事件对该区域的降雨、径流、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的影响。结果表明,ENSO事件对渭河流域的降雨量和径流的影响较为明显,尤其是在7、8、9、10月;EI Ni1o事件对降雨量/径流有减少作用,而La Ni1a事件对降雨量/径流有增加效应;ENSO事件对径流的影响具有空间和时间的差异性,且由下游到上游逐渐变大;渭河流域共发生142次气象干旱和76次水文干旱,发生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2.56、3.40个月,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发生次数呈增加趋势;ENSO事件对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的影响较大,经过卡方检验,在10月EI Ni1o事件和La Ni1a事件与气象干旱的发生有显著(α=0.05)关系,同时10月EI Ni1o事件和水文干旱的发生也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