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00篇
  免费   1922篇
  国内免费   710篇
电工技术   426篇
综合类   1355篇
化学工业   6249篇
金属工艺   855篇
机械仪表   598篇
建筑科学   1721篇
矿业工程   837篇
能源动力   626篇
轻工业   2030篇
水利工程   722篇
石油天然气   1373篇
武器工业   68篇
无线电   55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77篇
冶金工业   1420篇
原子能技术   333篇
自动化技术   585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248篇
  2022年   576篇
  2021年   651篇
  2020年   763篇
  2019年   633篇
  2018年   550篇
  2017年   642篇
  2016年   683篇
  2015年   727篇
  2014年   1054篇
  2013年   1178篇
  2012年   1427篇
  2011年   1375篇
  2010年   1025篇
  2009年   1100篇
  2008年   876篇
  2007年   1136篇
  2006年   1014篇
  2005年   817篇
  2004年   708篇
  2003年   628篇
  2002年   511篇
  2001年   413篇
  2000年   355篇
  1999年   311篇
  1998年   243篇
  1997年   216篇
  1996年   185篇
  1995年   155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51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Agronomic efficiency (AE) is defined as the increase in economic yield of a crop per unit fertilizer applied. Components of AE are physiological efficiency and apparent recovery fraction. The latter can be further separated into uptake efficiency and availability index. Ways to increase the nitrogen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in rainfed agriculture through fertilizer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2.
Recent progress in particle capture and rebound and its effect on the adhesion force i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Particles rebound when the incident velocity is greater than a characteristic critical velocity. Lower impaction velocity particles experience elastic and plastic deformation. Recent models for particle rebound and capture are discussed and evaluated in terms of their restrictive assumptions and results. Recent experimental data of particle rebound and capture is also discussed, as is the hydrodynamic removal of captured particles. The removal of particles occurs when the applied hydrodynamic removal force overcomes the adhesion force. The effect of adhesion-induced deformation on the removal of particles is introduc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3.
Isothermal storage of NO2 and subsequent reduction with different reducing agents (H2, CO or H2 + CO) in a lean NO x trap catalyst was tested by 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 (TPD) and Temperature Programmed Reduction (TPR) experiments at temperatures representative of automotive “cold-start” conditions (<200 °C) using a commercial NO x trap catalyst. Results from the TPR experiments revealed that no reduction of stored NO2 to N2 was observed at 100–180 °C, and at 200 °C 10% reduction only of NO2 to N2 was measured. A special affinity of H2 to form NH3 was observed during the reduction of stored NO2. The formation of NH3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amount of stored NO2 and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storage temperature. Direct relation exists between the amount of adsorbed and/or stored NO2 and the formation of H2O and NH3.  相似文献   
144.
以玉米黄粉酶解液为氮源应用于黄原胶发酵培养基,探讨了蛋白酶种类、玉米黄粉酶解液添加量和酶添加量等因素对其发酵黄原胶粘度和产胶率的影响,并优化了复配氮源的种类及其复配比例。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水解液作为氮源发酵黄原胶的粘度和产胶率优于其它蛋白酶解液;当酶解液添加量为6%、碱性蛋白酶添加量为8kU时,发酵黄原胶的粘度和产胶率可以达到4235cp和24.4g/L。大豆蛋白与玉米黄粉酶解液复配效果优于与棉籽粉、豆粕粉、花生粉的复配;玉米黄粉酶解液与大豆蛋白复配比为3:7时,发酵黄原胶的粘度和产胶率可以达到5833cp和32.4g/L,与单独以大豆蛋白为氮源无明显差异。本研究为提高玉米黄粉资源利用率、降低黄原胶的发酵生产成本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5.
玉米浆为有机氮源的L-乳酸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细菌厌氧发酵生产L-乳酸,以降低L-乳酸生产成本为主要目的,实验以玉米浆为有机氮源,以硫酸铵为主要无机氮源,研究了不同接种量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并就以玉米浆替代酵母粉、豆粕水解液、生物素为有机氮源的L-乳酸发酵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实验证明了玉米浆做为有机氮源用于L-乳酸发酵的可行性。在保证生产能力的同时,使用玉米浆为有机氮源对进一步降低L-乳酸生产成本,减少玉米浆对环境的污染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6.
高产小麦磷钾效应和适宜氮磷钾配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泛冲积石灰性土壤在适宜施氮水平下磷钾不同用量及配比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表现为:(1)磷肥以中量施用水平(每公顷施用P2O5120kg)增产效果最好,分别比未施磷、低量施用水平(每公顷用P2O548kg)增产30.82%、20.27%,高量施用水平(每公顷施用P2O5192kg),虽然比中量施用水平表现出增产,但增产幅度很小,只有2.85%;(2)钾肥对小麦的增产效应小于磷肥,只有在施用磷肥的基础上配施钾肥,才能使钾的效应得到充分发挥;(3)小麦全生育期氮磷钾施用比例1∶0.5∶0.5为最佳,每公顷施用N240kg、P2O5120kg、K2O120kg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47.
电凝聚方法处理聚氯乙烯工业废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电凝聚方法处理聚氯乙烯工业废水的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现场运 行结果表明,该方法试验装置对聚氯乙烯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出水水质达到综合排放 标准,对COD,BOD和T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91%和90%;对废水流量负荷的变化 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保证出水水质稳定;装置的运行成本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48.
对高炉主出铁沟用Al2O3-SiC-C质浇注料的结合相变化进行了分析,其中涉及到溶胶结合、氮化硅铁为添加物形成的sialon结合、水泥形成的水硬性结合。溶胶结合强度主要来自于化学结合;而sialon结合、水泥结合的强度仍然来自少量水泥形成的水硬性凝固相的作用,因此对烘烤工艺、使用效果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49.
本文针对工业废气中NOx治理技术,对氧化NO的方法进行了论述,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主要技术特征,着重分析了用空气作为氧化剂的可行性,得出了用空气氧化NO有较好的经济性、应用前景广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0.
渗透汽化汽油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世界各国对清洁汽油中硫含量做出了严格的规定,汽油的低硫化甚至无硫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汽油的深度脱硫技术已成为各石油公司和相关研究者的研究热点。渗透汽化是一种新型高效的膜分离技术,其在汽油深度脱硫技术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介绍了渗透汽化汽油脱硫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特点及国内外有关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