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7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202篇
电工技术   206篇
综合类   338篇
化学工业   352篇
金属工艺   115篇
机械仪表   242篇
建筑科学   691篇
矿业工程   228篇
能源动力   294篇
轻工业   81篇
水利工程   496篇
石油天然气   943篇
武器工业   7篇
无线电   37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43篇
冶金工业   189篇
原子能技术   142篇
自动化技术   27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340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268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276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5 毫秒
81.
Abstract. Since the seminal paper by Dickey and Fuller in 1979, unit‐root tests have conditioned the standard approaches to analysing time series with strong serial dependence in mean behaviour, the focus being placed on the detection of eventual unit roots in an autoregressive model fitted to the serie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completely different method to test for the type of long‐wave patterns observed not only in unit‐root time series but also in series following more complex data‐generating mechanisms. To this end, our testing device analyses the unit‐root persistence exhibited by the data while imposing very few constraints on the generating mechanism. We call our device the range unit‐root (RUR) test since it is constructed from the running ranges of the series from which we derive its limit distribution. These nonparametric statistics endow the test with a number of desirable properties, the invariance to monotonic transformations of the series and the robustness to the presence of important parameter shifts. Moreover, the RUR test outperforms the power of standard unit‐root tests on near‐unit‐root stationary time series; it is invariant with respect to the innovations distribution and asymptotically immune to noise. An extension of the RUR test, called the forward–backward range unit‐root (FB‐RUR) improves the check in the presence of additive outliers. Finally, we illustrate the performances of both range tests and their discrepancies with the Dickey–Fuller unit‐root test on exchange rate series.  相似文献   
82.
为解决油田抽油系统开采原油效率低、能耗大等问题,以抽油机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抽油机动力学模型与效率模型,并利用该数学模型计算出该抽油机悬点载荷示功图与效率,进而提出一种新的动力系统传动方案,即利用弹簧组存储抽油系统减速换向惯性能量,抽油系统换向后加速起动时能量释放.结果显示:加入弹簧储能装置的电动机减小了电机工作状态转换之间的冲击,大幅节省系统能量消耗.本设计的抽油系统弹簧储能装置能够显著减小电机扭矩波动,缩短启动时间,减小电机发热,延长电机寿命.对比传统往复式抽油机有明显的改善,节能率达到10.46%.  相似文献   
83.
为解决取水泵站预沉池内水流流态紊乱、曝气池及前池存在大面积回流区及旋涡等问题, 针对某一具体水源 地取水泵站, 基于三维不可压缩流体的有限体积法和标准 k2E 湍流模型, 采用 ANSYS CFX 软件对该泵站预沉池、 曝气池及前池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进行后处理, 分析了取水泵站所选横断面水流流态、流速云图以 及压力云图。在原方案基础上通过对曝气池廊道转角处设置倒圆角、廊道转角内设置/ U0 形导流墙与 1/ 4 弧形导 流墙、前池内设置八字形导流墩及泵机组间设隔墩来对泵站进行优化。优化后改进方案与原方案相比, 廊道转角处 脱流、回流现象得到改善, 曝气池及前池内大范围回流区域消失, 泵站整体水流不存在明显的不良流态。该研究成 果对于优化内水流流态, 预防泥沙沉淀, 提高泵站运行稳定性、高效性、安全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4.
采用现场数据跟踪分析的方法分析了J油田平衡度的影响因素、平衡度调整前后的变化以及平衡度调整的周期。结果表明,原油黏度越大,抽油机井平衡度越低;对于蒸汽吞吐转抽后的油井,平衡度在0~80d内平衡度较差,在81~240d内平衡度较好,在240d以后平衡度又变得较差;抽油机使用天数与平衡度关系不大,皮带式抽油机比游梁式抽油机的平衡度高;调整抽油机井平衡,抽油机的有效功率增加,泵的充满程度增加,泵效提高;平衡度增加10%~50%,用电量节省11.2~23.2kW·h,节省电量3.9%~14.2%;随着平衡度差值变大,抽油机井用电量增加。新一轮注汽结束后,建议开采7d后开始调节平衡,对于黏度较大的井,应当加强平衡度调整频率;对于生产较稳定,黏度适中的油井,每间隔21~78d调节1次。  相似文献   
85.
针对抽油机示功图人工目测误差大、效率低的现状,研究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理论的示功图自动识别技术。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理论对示功图进行自动识别的可能性,提供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理论的示功图自动识别步骤,并对无杆抽油机正常、供液不足、游动凡尔泄漏以及油管漏失4种工况下的示功图进行了自动识别研究。识别结果表明:基于支持向量机理论的示功图自动识别方法能对以上4种工况的示功图进行准确有效的识别。  相似文献   
86.
数据包采样方法是提升数据包处理能力很好的方法 ,在网络流量监测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 ,传统的数据包采样算法应用在 IDS中会极大降低入侵检测率。针对入侵检测的特性 ,利用攻击流量和正常流量在时间上的连续性 ,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包采样方法 ,在保证检测率的前提下 ,极大地提升了 IDS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87.
冷却速率对Al-Si-Mg三元合金凝固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志  张瑞杰  介万奇 《铸造》2005,54(2):187-189
试验研究了冷却速率对Al-2.06%Si-1.58%Mg三元合金凝固过程的影响.同时通过热力学计算预测了不同冷却条件下Al-2.06%Si-1.58%Mg三元合金的凝固路径和相析出规律.试验及计算结果均表明,改变凝固速率可使Al-2.06%Si-1.58%Mg合金的凝固过程按照不同的路径进行,从而达到控制析出相种类的目的.在低的冷却速率下,相析出规律为:L→L1 Fcc_A1→L1 Fcc_A1 Si→L1 Fcc_A1 Si Mg2Si,而在较高的冷却速率下,相析出规律为:L→L1 Fcc_A1→L1 Fcc_A1 Mg2Si→L1 Fcc_A1 Si Mg2Si.  相似文献   
88.
In this systematic study, dispersion-strengthening effect of the Cu–25.91Mn (wt.%), Cu–26.62Mn–8.99Al (wt.%), Cu–22.17Mn–12.32Zn (wt.%) ingot alloy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Samples were homogenized at a high fixed temperature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cooled with different cooling rates. After processes, microanalysis of the samples were interpreted by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weight percentages of the elements of the occurrence phases in the samples obtained by using electron dispersion spectroscopy (EDS) technique. Additionally, some characteristic properties of the heat treated samples with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Cu–Mn, Cu–Mn–Al, Cu–Mn–Zn ingot alloys we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89.
用光磁共振实验测定铷原子的g因子和地磁场,并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确定测定g因子的最佳扫场幅度。从理论上对各种抽运信号图形的产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0.
张戚 《机床与液压》2019,47(14):88-98
针对泵送技术中的油缸换向可靠性差、液压系统换向冲击大、泵送效率低等技术难点,以泵送单元的控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传递函数模型、状态空间描述模型的深入分析,提出一种泵送系统集成冗余控制方法:采用独特的信号采集方式,通过控制器闭环实时调整泵送系统的串联油缸同步状态,一体化解决上述泵送系统控制的技术难点。还探讨了这种串联油缸实时同步控制的控制律及实用的中央控制器运算策略,建立了VR泵送单元三维动态可视化模型及Simulink泵送单元动态系统模型,而其中的串缸同步补泄油逻辑控制模型,还利用StateFlow状态流建模技术。基于统一的MATLAB软件平台,对该控制方法进行必要的仿真,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并在实际工况下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