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6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112篇
电工技术   131篇
综合类   245篇
化学工业   126篇
金属工艺   54篇
机械仪表   44篇
建筑科学   374篇
矿业工程   28篇
能源动力   70篇
轻工业   14篇
水利工程   375篇
石油天然气   19篇
武器工业   15篇
无线电   205篇
一般工业技术   68篇
冶金工业   36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15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结合农配网线路的特点,研究适合于农配网线路的融冰方法与装置。根据农配网不同线路所制定的融冰方法,研制适合于农配网长线路、短线路和超短线路的直流融冰装置,提高农配网线路抵御雨雪冰冻灾害的能力,并对融冰装置进行了现场试运。  相似文献   
992.
光伏模块的发电效率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温度对光伏模块发电效率的影响分析是基于二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的,现有研究中通常只考虑辐照、风速、安装结构与位置等因素对模块温度的影响,忽视了晴天持续的高辐照使光伏模块持续工作在高发电状态,产生的热量积累使得模块温度随时间推移而上升的情况。文章通过分析屋顶光伏电厂实测数据,验证了晴天热量积累造成模块温度随时间推移而升高,会对发电效率造成负面影响,雨天的雨水起到为电池板降温的作用,发电效率受到的影响较小;在此基础上,在典型发电效率的多元线性模型中加入时间作为另一个因子,构造更准确的不同天气类型的发电效率模型。  相似文献   
993.
在完成了汽车雨刷测试系统的设计制作的基础上,介绍了嵌入式系统在测试系统的应用。系统采用单片机通过总线联接各个传感器和执行器,并通过USB接口与主机通讯。在执行前可以从主机获得执行任务,也可从内部的存储器中读取预存的任务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可以随时更改任务,而且,系统通过通讯接口将整个平台的状态实时地反馈到主机上,由主机通过合理的人机界面将信息反馈至用户。  相似文献   
994.
为评估导管架平台剩余疲劳寿命,以南海某现役导管架平台为研究对象,利用电阻应变传感器对结构高应力区进行应力监测,获取测点处应力时程数据,将其乘以应力集中因数可得到节点的热点应力时程数据。采用雨流计数法获得疲劳应力循环幅值和相应循环次数。参照 DNV推荐的管节点S-N曲线,基于Palmgren-Miner线性疲劳累积损伤准则,得到热点处的疲劳损伤度,并结合海上实测的时间长度,预测导管架平台的疲劳寿命。由结果可知,评价节点的疲劳强度能够满足平台安全性能要求,且基于监测数据的预测寿命低于设计海况下的寿命。  相似文献   
995.
除了导线表面的状态和成分,导线附近大气状况也是引起导线电晕特性变化的重要因素。可听噪声、无线电干扰是反映电晕特性变化的重要参数。通过自制淋雨装置,在小型电晕笼中对单根LGJ-400/50型实际输电导线进行干燥和淋雨情况下的电晕实验,并利用无线电干扰接收机和声级计检测电晕放电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同等电压下LGJ-400/50型导线在大雨状况下,可听噪声和无线电干扰值明显增加,在干燥时的电晕起始电压附近有最大差值;施加电压超过干燥时电晕起始电压后,随施加电压的增长,干燥和淋雨情况下的可听噪声和无线电干扰值差值均减小。  相似文献   
996.
近年来全球气侯变暖及极端气候频发,海平面上升及沿海地区风暴潮等海岸洪水灾害加剧,作为沿海城市安全屏障的挡潮闸,增强防洪能力、适应功能要求、创新结构形式等成为科技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从海岸洪水对沿海城市安全的影响性方面阐明了挡潮闸建设的必要性;结合国内外沿海地区已建大跨度新型挡潮闸的工程应用实例,对各类大型挡潮闸的创新性结构特征、优缺点、适用性及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最后从沿海城市生态建设、新型挡潮闸设计规范制定、控制运行管理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未来沿海河口地区挡潮闸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Lysosomotropism is a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small molecules, independently present of their intrinsic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Lysosomotropic compounds, in general, affect various targets, such as lipid second messengers originating from lysosomal enzymes promoting endothelial stress response in systemic inflammation; inflammatory messengers, such as IL-6; and cathepsin L-dependent viral entry into host cells. This heterogeneous group of drugs and active metabolites comprise various promising candidates with more favorable drug profiles than initially considered (hydroxy) chloroquine in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infections/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and 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CRS) triggered by bacterial or viral infections. In this hypothesis, we discus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s among lysosomotropism, enrichment in lysosomes of pulmonary tissue, SARS-CoV-2 infection, and transition to COVID-19. Moreover, we deduce further suitable approved drugs and active metabolites based with a more favorable drug profile on rational eligibility criteria, including readily available over-the-counter (OTC) drugs. Benefits to patients already receiving lysosomotropic drugs for other pre-existing conditions underline their vital clinical relevance in the current SARS-CoV2/COVID-19 pandemic.  相似文献   
998.
999.
王长宽 《山西建筑》2012,38(16):251-252
研究了杭州站过去和现在的设计暴雨变化趋势,结果证明杭州站的设计暴雨有减小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造成这种变化的可能原因,以使得水利工程的决策制定更具有灵活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00.
Pervious concrete pavements have good drainage capabilities; however, storm water runoff during extreme events can cause the pores clogging in permeable pavement. This study aims to preliminarily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sediment clogging in the pores of the pervious concrete pavement under storm water runoff. An innovative continuous permeability measurement system combined with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 is developed. Laboratory simulation tests are conducted with this system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s of four factors on the permeability reduction. The tests indicate that the pore clogging process generally includes three phases, i.e. quick clogging, temporary mitigation of clogging and progressive clogging. The clogging is more prone to occur in specimens with large porosity. Meanwhile, the variation of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pervious concrete can accurately reflect the clogging process of pervious concrete. A rapid clogging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and validated. Research results obtained are important in optimising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pervious concrete pav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