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74篇 |
免费 | 731篇 |
国内免费 | 34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40篇 |
技术理论 | 4篇 |
综合类 | 637篇 |
化学工业 | 154篇 |
金属工艺 | 10篇 |
机械仪表 | 29篇 |
建筑科学 | 1064篇 |
矿业工程 | 140篇 |
能源动力 | 291篇 |
轻工业 | 65篇 |
水利工程 | 4867篇 |
石油天然气 | 324篇 |
武器工业 | 6篇 |
无线电 | 1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7篇 |
冶金工业 | 31篇 |
原子能技术 | 12篇 |
自动化技术 | 19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8篇 |
2024年 | 154篇 |
2023年 | 166篇 |
2022年 | 193篇 |
2021年 | 227篇 |
2020年 | 244篇 |
2019年 | 255篇 |
2018年 | 208篇 |
2017年 | 267篇 |
2016年 | 329篇 |
2015年 | 328篇 |
2014年 | 431篇 |
2013年 | 368篇 |
2012年 | 479篇 |
2011年 | 485篇 |
2010年 | 363篇 |
2009年 | 342篇 |
2008年 | 340篇 |
2007年 | 436篇 |
2006年 | 408篇 |
2005年 | 356篇 |
2004年 | 266篇 |
2003年 | 214篇 |
2002年 | 229篇 |
2001年 | 179篇 |
2000年 | 130篇 |
1999年 | 135篇 |
1998年 | 101篇 |
1997年 | 86篇 |
1996年 | 75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45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48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针对惠民凹陷大芦家地区各断块地层单元划分不一致,沉积相认识存在分歧等问题,依据旋回级次?旋回性质等,将馆陶组三段划分出2个四级旋回?4个五级旋回、16个六级旋回;并以岩芯及室内分析资料、测井资料等为主要依据,综合分析岩石类型、粒度及结构特征、垂向粒序变化、层理构造类型及自然电位曲线形态等。结果表明:惠民凹陷大芦家地区馆陶组三段主要发育冲积扇及辫状河;冲积扇主要发育辫流砂岛、辫流沟道、辫流带、漫流席状砂、远端砂丘等微相;辫状河主要发育心滩,辫状河道充填,天然堤、漫滩和道间洼地沉积,泛滥平原沉积,废弃河道等微相;2个四级旋回的沉积相类型及空间展布特征相似;第Ⅰ五级旋回在研究区中偏西部属冲积扇沉积,主要发育辫流砂岛、辫流沟道、辫流带微相,在东部属扇前平原沉积;第Ⅱ五级旋回早期以辫状河沉积为主,河道规模较大,仅在第Ⅱ1六级旋回的东北部位见冲积扇的辫流砂岛及辫流沟道微相;第Ⅱ五级旋回中期属辫状河沉积,河道规模减小,2个河道群自NW向SE方向流动;第Ⅱ五级旋回晚期河道规模更小,逐渐向曲流河沉积过渡。 相似文献
72.
建立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分级标准及回归支持向量机( SVR )河流健康评价模型,并以云南省文山州清水河健康评价为例进行研究。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 AHP )从水文水资源、物理结构、水质、水生生物和社会服务功能5个方面遴选出13个评价指标,构建3个层次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5个等级的分级标准;其次,基于SVR原理,利用随机生成和随机选取的方法,在等级标准阈值间构造5种不同容量大小的训练样本和检验样本,提出5种不同容量方案的SVR河流健康评价模型,设计合理的输出模式,并构建具有良好性能的RBF(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 )回归模型作为对比模型,利用模型随机5次运行的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最大相对误差绝对值和运行时间对各方案模型性能进行评价;最后,利用达到期望精度的SVR模型对实例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①无论是训练样本还是检验样本,5种方案的SVR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均优于 RBF模型。在相同参数设置条件下,SVR模型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其精度和泛化能力变化不大;而RBF模型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其精度和泛化能力均有提高。表明SVR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泛化能力,可以用于河流健康评价,尤其在小样本情况下,SVR模型的精度和泛化能力是RBF模型不可比拟的。②5种方案的SVR模型对清水河2011-2012年3次调查的评价结果均为健康,但已接近于亚健康。 相似文献
73.
为提高河流管理质量,在已有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尺度划分的河流健康评价理论。以滦河为例,建立了其上游、中游和下游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改进的模糊物元可拓模型对滦河河流生态健康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滦河上游、中游、下游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健康,滦河全河总体为轻度疾病状态,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因此,本文方法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可用于其他区域的河流生态健康评价。 相似文献
74.
黄淮海流域片种植结构变化对灌溉需水的影响与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面临的水危机表现之一为黄淮海流域片的灌溉用水危机。减少流域片高耗水作物种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被认为是解决灌溉水危机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未来黄淮海流域片种植结构变化对区域灌溉需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果不采取提高灌溉水价等新的灌溉用水政策,流域片播种面积在全国总播种面积下降的情况下还会增加。种植结构调整引起流域片灌溉需水总量增长而不是减少。如果没有新的水资源管理办法,减少黄淮海流域片高耗水作物种植的政策可能会难以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5.
通过对比混凝土四面体与特大块石这两种截流材料的抗冲稳定性和施工的方便性,分析了混凝土四面体截流材料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①混凝土四面体密度、综合稳定系数、化引球形粒径都偏小,在龙口的抗冲稳定性不如特大块石;②混凝土四面体制作麻烦,成本高,占地面积大,装运困难,抛投强度低,施工不如特大块石方便;③在截流施工中宜优先使用特大块石,慎用混凝土四面体。 相似文献
76.
根据马莲河流域地形地貌特点、水资源分布状况及社会经济、能源产业的发展情况,将流域系统概化为5个水资源分区,并依据2020和2030年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利工程建设速度、分为12个方案,采用指标分析法对12个方案进行供、需水量预测。结果表明:2020年最大概率方案为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水利工程低速建设方案,流域总需水量6.45亿m3,供水量4.67亿m3,缺水率27.56%。2030年的最优方案为2020年社会经济高速发展、2030年社会经济低速发展,水利工程高速建设方案,流域总需水量10.33亿m3,供水量8.72亿m3,缺水率15.62%。按照供需平衡方案进行水资源分配,可促使流域综合缺水率逐年减少,促使流域的水资源能够更好地为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服务,从而提高流域的供水、用水水平,为流域生产、生活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相似文献
77.
78.
传统村落是人居环境活态、立体的宝库,是可堪栖居理想家园的设计源泉。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和全面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阶段,希望通过对陆巷古村人居环境的相关探讨,管中窥豹分析中国传统人居文化的生命观及中华民族的存续智慧,以期为赋能乡村振兴,助推家园营建,赓续民族血脉提供探索及思考。以陆巷古村为锚点,尝试探讨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生命栖居模式,分析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地缘适应的显性脉络及人伦秩序的隐形脉络,解析村落人居环境的生长形式;继而从人居环境的择址与营建两大方面认知村落人居环境对生命的守护。对村落人居环境与人之间的双元互动进行剖析,读取人的生命指向在人居环境上的投射表达,以及人居环境反作用于人的生命指向的交互影响,最终得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与居住者相辅相成、共生共荣的生命栖居模式。 相似文献
79.
把随机微分运用到河道的行洪过程分析与计算中,通过考虑金沙江中游某河段行洪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建立随机微分方程模型,模拟河道出流过程,并用该河段某水文站的实测流量值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统计参数有较好的拟合性,随机微分模型有较高的精度与准确性,模型在河道调洪验算中具有较高的适用性。本文为河道洪水验算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考虑河道洪水验算过程不确定性的洪水计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0.
基于灞河流域马渡王水文站1956-2005年实测径流量数据,综合采用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Cu、年内分配完全调节系数CV和集中度指标CR对灞河流域径流量的年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Mann-Kendall(M-K)方法对其年际变化特征进行趋势分析和突变研究。结果表明:1灞河河川径流在20世纪50-90年代内大部分年份分配比较集中,21世纪后年内分配较均匀,且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Cu和径流年内分配调节系数CV变化规律一致;2灞河年径流量呈明显减少趋势,置信度水平达到99.7%。四季径流量特征中除冬季外其它季节均下降趋势显著;3灞河年径流量在1961和2002年分别发生两次突变;丰水期在1972、1977、1987年共发生三次突变;枯水期在1977、1983年共发生两次突变,且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径流量趋势基本与全年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