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2篇
  免费   1081篇
  国内免费   575篇
电工技术   292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796篇
化学工业   170篇
金属工艺   14篇
机械仪表   30篇
建筑科学   1083篇
矿业工程   156篇
能源动力   502篇
轻工业   48篇
水利工程   5657篇
石油天然气   278篇
武器工业   6篇
无线电   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62篇
冶金工业   54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175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72篇
  2020年   266篇
  2019年   305篇
  2018年   272篇
  2017年   338篇
  2016年   373篇
  2015年   370篇
  2014年   481篇
  2013年   459篇
  2012年   592篇
  2011年   583篇
  2010年   411篇
  2009年   410篇
  2008年   436篇
  2007年   527篇
  2006年   496篇
  2005年   426篇
  2004年   307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252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1.
对黄河宁夏段河道淤积因素进行了分析论述,根据实测水文资料和径流模型对现状条件下宁夏河道泥沙淤积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2011—2020年年平均来水量可能为260亿~280亿m^3;2011—2020年宁夏河段的淤积情况可能与1986--1995年淤积情况相近,主槽年淤积速率可能为0.02~0.03m,如若支流来沙量大则年均淤积速率将可能达到0.05m,甚至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112.
水土保持措施对汾河水库泥沙淤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西省汾河水库1962~2008年淤积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水库淤积量总体呈减小趋势。汛期降水量和来水量是造成水库淤积的主要原因,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可减少水库淤积。  相似文献   
113.
在河流生态径流计算中Tennant法应用比较广泛,但其多年平均流量的确定一直是该方法应用的一个难点,以往使用的平均数有时并不能准确反映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针对这一问题,通过研究实测数据的统计特性,引入中位数及众数理论,对原Tennant法进行改进,有效的去除了极端数据对统计规律的影响,找出了典型流量过程。将其应用在滦河下游生态径流计算中,通过新老方法的比较,认为采用改进后的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更加科学合理。该方法具有原理简单、计算过程“透明”等特点,对河流生态环境研究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4.
长江中游四大家鱼产卵场河段形态与水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长江中游四大家鱼产卵所需的水流环境,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产卵河段的形态特征和水流特性进行了量化分析.通过统计和对比研究了4类产卵河段的能量坡降、水流流态、动能梯度、能量损失和弗劳德数等水力特性,分析了水力要素在典型断面上的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四大家鱼产卵的河床形态比较特殊,能量坡降具有明显的2维特性;水流流态复杂多样;水流流经产卵河段后能量损失较大;河段横断面上的动能梯度和弗劳德数数值较小.以期为四大家鱼产卵场水流环境的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5.
山地城市径流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重庆主城某大学校园为例,对路面、屋面和绿地等3种典型的城市下垫面径流水质进行了监测,指标包括pH、悬浮固体(SS)、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磷(TP)等。研究结果表明:除TP外主要污染物质的平均浓度均超过地表水环境Ⅴ类标准,降雨径流SS的平均浓度可高达1.73×103mg/L,COD和NH3-N平均浓度可高达76.25 mg/L和3.67 mg/L;存在显著地初期冲刷效应,混凝土路面的SS、COD、NH3-N的初期径流浓度分别为2.33×103mg/L、106.4 mg/L、5.64 mg/L,初期径流浓度相当于全场降雨径流浓度的2-4倍左右,其最高值出现在产流后10~15 min内。对比3场不同降雨强度下的径流水质,降雨强度越大,径流污染物浓度越高,其中降雨强度对大坡度路面的地表径流污染物浓度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16.
江水源热泵尾水排放方式优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江水源热泵尾水在不同排放方式下对江河水域温升的影响,利用数字式温度传感器构建实时温度传感器网络,针对江水源热泵尾水淹没式、表面式和射流式3种排水方式及其在12种出流方式下江河水域的温升情况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对各种排放方式下的温升均值、温升方差、最高温升值、超温升均值点数等指标项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优选值,并结合三维温升图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射流式排放方式优于表面式和淹没式排放方式,双口出流方式优于单口出流方式,其中对河道水域温升影响最小的排放方式为表面式排水顺流双口出流方式。  相似文献   
117.
为了确定松花江水域冬夏季对哈尔滨市及周边区域的影响,给城市河流规划与合理利用提供正确的理论支持,采用地面数据采集与遥感数据采集相结合的方法,对2004年1月25日和6月1日的热红外遥感影像图进行分析,以流经哈尔滨市的松花江段为研究对象,根据冬夏季温度、相对湿度分布,确定松花江城市河道对周边区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夏季,市区温度较郊区温度低,水域两侧地表温度呈递增分布,且变化趋势北岸比南岸明显,湿度市区较郊区高,市区以松花江及毗邻地区为湿度分布中心,且北岸比南岸影响半径大.在冬季,市区温度比郊区温度高约4℃,水域两侧温度分布差异明显,冰封水体表面温度与南岸温度接近,比北岸温度高约2℃,湿度分布符合城市干岛效应,市区湿度比郊区低约1%.该成果为后期地面定点观测和移动测量奠定了数据基础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8.
传统时间序列模型无法同时考虑径流序列的长记忆性和时变波动性,且模型参数限制严格,从而使日径流序列模拟受到限制,影响径流模拟预测精度。本文提出了同时考虑非平稳性、季节性、长记忆性和时变波动性的新型双自回归模型(WOA-SFIDAR),并与经典长记忆波动率模型(SFIAR-GARCH)进行对比,选取渭河流域4个水文站日径流序列进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WOA-SFIDAR模型的模拟能力优于SFIAR-GARCH模型,模拟结果很好地保持了日径流过程的统计特性。7、8月份模拟均值误差相对较大,WOA-SFIDAR模型的误差范围(5.72~32.56)低于SFIAR-GARCH模型(7.42~48.02)。WOA-SFIDAR模拟逐月变差系数(Cv)和偏态系数(Cs)与实测序列统计值间偏差范围为0~0.51和0.02~1.31,优于SFIAR-GARCH模型(0.02~0.56和0.06~1.52);模拟结果能够保持日径流序列自相关系数(ACF)的变化趋势,且随滞时的增加,实测序列与模拟序列的ACF差距减小。文中模型扩展了水文随机模拟方法,可为日径流模拟...  相似文献   
119.
为给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与运行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比《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制定水平年更加完整的水文观测数据识别2001年以来工程区降水、径流变化特征,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比较期(2001—2016年)相对于基准期(1956—2000年)的降水、径流统计特性差异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相对于基准期,比较期调水区降水量变化不明显,长江大通水文站天然径流量下降3.5%,调水区水资源条件较为稳定;比较期受水区降水量较基准期基本无变化,天然径流量较基准期上升3.9%,但山东省、河北省和天津市受水区天然径流量下降6.6%,3省市天然径流量呈明显衰减态势。  相似文献   
120.
针对粤港澳大湾区水问题多维交织特性,基于流域系统整体观梳理总结了技术上可控、逻辑上关联的5个水安全调控子系统结构,包括:河势调控子系统、内河水环境水生态调控子系统、外江咸潮调控子系统、城市暴雨洪涝调控子系统、外江洪潮调控子系统。探讨了各子系统关键机理、系统间的协同作用原理、协同调控的关键技术需求及协同调控模型算法架构,构建了大湾区水安全协同调控理论框架,以珠江河口为例开展了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协同调控理论的应用,为大湾区水问题系统治理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