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53篇 |
免费 | 210篇 |
国内免费 | 17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49篇 |
综合类 | 90篇 |
化学工业 | 28篇 |
金属工艺 | 5篇 |
机械仪表 | 16篇 |
建筑科学 | 20篇 |
矿业工程 | 26篇 |
能源动力 | 31篇 |
轻工业 | 4篇 |
水利工程 | 11篇 |
石油天然气 | 1191篇 |
无线电 | 2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9篇 |
冶金工业 | 14篇 |
原子能技术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70篇 |
2021年 | 76篇 |
2020年 | 86篇 |
2019年 | 93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66篇 |
2016年 | 76篇 |
2015年 | 108篇 |
2014年 | 128篇 |
2013年 | 93篇 |
2012年 | 122篇 |
2011年 | 137篇 |
2010年 | 93篇 |
2009年 | 93篇 |
2008年 | 100篇 |
2007年 | 121篇 |
2006年 | 122篇 |
2005年 | 97篇 |
2004年 | 78篇 |
2003年 | 95篇 |
2002年 | 59篇 |
2001年 | 53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渤海海域辽中凹陷LD油田油源断层运移能力定量评价及运移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海域辽中凹陷多个复杂断裂带内受次级调节正断层的控制形成了数量众多的断块圈闭,探井已经证实位于成熟烃源岩层系之上的断块圈闭其油源断层的垂向输导能力对不同断块的油气富集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认为研究区油源断层的断面形态及其与成熟烃源岩段的接触面积是油气运移能力的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地震资料对油源断层进行精细解释,刻画断面三维形态展布及其与成熟烃源岩的接触,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定量计算了这两个地质因素控制下不同油源断层油气运移能力的大小,并结合测井资料对断层伴生裂缝带的发育特征进行了识别,建立了LD油田油气运移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6条油源断层的油气运移能力存在明显差别;在整个油田范围内含油层段有24个油气充注点,且充注能力不同,控制了不同断块储量丰度的差异;油源断层伴生裂缝带的发育在断层两盘存在横向不对称性,在下降盘附近的裂缝更为发育,孔渗得到改善,从而导致这些充注点的油气在下降盘发生明显的分流作用。基于上述成果建立了研究区的油气运移模式,与实际钻探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泥页岩和致密砂岩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古压力测试,恢复了其流体压力演化过程,并探讨了其石油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渤南洼陷沙三段在馆陶组沉积期及之后共经历了4次压力场重建过程,每次压力场重建的持续时间均为3~4 Ma,表现为低序级幕式特征。(2)与沙三段低序级幕式压力建场过程不同的是,沙四上亚段在上覆石膏岩的封盖下,压力场重建的门限较高,在东营组沉积期及馆陶组沉积末期发生2次压力场重建过程,表现为高序级幕式特点。(3)研究区沙三段低序级幕式压力建场过程指示着开放的流体环境和较强的酸性溶蚀作用,以低序级幕式压力建场为主的沙三段储集层物性整体优于高序级幕式建场的沙四上亚段储集层;沙三段烃源岩在排出大量烃类物质的同时,其自身储集空间中也会存在部分残留,从而形成常规油与页岩油的共同富集区。 相似文献
33.
为准确识别电网中的各类电压暂降源,并避免其他方法在识别过程中特征提取困难的问题,从最小距离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判别分析的电压暂降源识别方法。利用暂降分段法对电压暂降有效值的波形变化特点进行分析,并以粗粒化的有效值波形构建了与电压暂降源类型相对应的六个总体。采用多总体马氏距离判别分析方法,利用训练样本进行学习,建立相应的判别函数及其判别准则对待判样本进行判别,从而实现电压暂降源的识别。通过仿真建模对所提方法进行了验证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识别准确率和性能较高、交叉误判率低,对噪声鲁棒性好,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34.
西湖凹陷中部西斜坡地区超压成因机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沉积盆地超压成因研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关于超压主要成因的认识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以往一些被普遍认为属于典型不均衡压实成因的超压已被部分或完全否定,生烃作用作为超压成因的普遍性得到愈来愈多的证实。西湖凹陷多个构造带的不同层位均发育超压,目前认为超压的形成仍然离不开不均衡压实(欠压实作用)的贡献。根据异常压力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和异常压力产生的地质、地球物理效应两方面因素,利用测井曲线组合分析法、鲍尔斯法(加载-卸载曲线法)、声波速度-密度交会图法、孔隙度对比法、压力计算反推法以及综合分析法系统解剖分析了西湖凹陷中部西斜坡地区平湖组不同岩性异常压力成因。研究结果表明:西湖凹陷中部西斜坡泥岩中烃源岩超压主要为自源生烃增压,非烃源岩超压为邻源压力传导成因。储层中至少存在常压-超压型和常压-超压-常压型两种压力结构类型,异常压力自南向北顶界面逐渐变深,主要为油气在生烃增压驱动下向储层运移过程中的压力传导所致。 相似文献
35.
东营凹陷页岩油储集地质特征与有效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偏光显微镜、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分析以及高压压汞、小角X射线散射等实验,表征泥页岩不同尺度储集空间类型及组合连通方式,结合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等数据,明确其储油的孔径及孔隙度下限。综合热演化程度(Ro)、岩相发育特征、地层压力特征和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孔隙度和孔径)等因素,建立东营凹陷泥页岩储集空间发育分布模式,预测页岩有利储集相带。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泥页岩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有机质和粘土矿物收缩孔及碳酸盐晶间孔,且具有三级孔缝网络的连通形式;②粘土片间孔和碳酸盐晶间孔对总孔隙度的贡献率最高,平均可达50%~70%,其次为粘土收缩缝和构造张裂缝;③页岩油赋存的孔径下限、游离油赋存孔径下限以及游离油大量富集的孔径门槛值,分别为5、10和30 nm;④富有机质和富碳酸盐矿物的纹层状页岩在总孔隙度、孔隙连通率和有利于游离油赋存的孔隙所贡献的孔隙度等方面最好,可作为优势岩相类型;⑤泥页岩岩相类型、成岩阶段、地层压力与裂缝发育程度控制了储集空间的发育分布特征,也是页岩油甜点评价的重要因素;有利储集相带预测就是在储集分级评价方案的指导下,寻找富有机质纹层状页岩分布区、相对较高的热演化程度页岩发育区、裂缝发育区、高地层压力发育区等叠合区。 相似文献
36.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陆相页岩油地质特征与聚集机理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烃源岩热解、铸体薄片、场发射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与高压压汞等分析测试的结果,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陆相页岩油地质特征与聚集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吉木萨尔凹陷咸化湖盆型沉积地层富含有机质,是烃源岩层也是储层,页岩油藏具有“源储一体”的地质特征,存在粉砂岩类与泥岩类和白云岩类与泥岩类两类岩性组合类型。芦草沟组大面积整体含油、“甜点”富集且原油成熟度较低。页岩油赋存岩石的润湿性为亲油性,生烃增压是页岩油运聚的主要动力。微纳米孔喉、层理缝与构造裂缝形成页岩油的有利储集空间与渗流通道。页岩油整体为源内或近源聚集,并以游离态和吸附态赋存于芦草沟组“甜点”段与泥页岩层段中。 相似文献
37.
岩相约束下的深层致密砂岩气藏储层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海盆地深层致密气藏沉积和成岩演化复杂,不同岩相储层的成岩演化是揭示沉积-成岩耦合及认识致密储层甜点成因的关键,也是甜点预测的基础。本研究将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粒度分析和X-衍射等资料相结合,选取东海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深层花港组典型致密气藏,研究不同岩相储层的成岩演化。通过开展岩石学特征研究,划分主要岩相类型,结合埋藏史分析成岩演化序列,分析不同岩相砂岩成岩差异及成岩演化过程,建立不同岩相的成岩演化模式,揭示沉积对成岩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花港组储层以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体,主要发育块状层理中-粗砂岩、砾质砂岩、平行层理中-细砂岩和泥砾质砂岩四种岩相类型。块状层理中-粗砂岩和砾质砂岩刚性石英含量较高,粘土含量较低,胶结物类型以薄层绿泥石和硅质胶结为主;前者经历的成岩作用较为完整,埋藏后期仍然发育有一定的原生孔隙和次生溶孔,容易形成较好储层;但后者常常因为分选性较差,最终易形成压实紧密,硅质胶结强烈的致密储层。平行层理中-细砂岩刚性石英含量较低,粘土含量较高,胶结物类型以厚层绿泥石、伊/蒙混层和伊利石相伴生为主;由于沉积分异作用,碎屑颗粒常呈层状定向排列,埋藏后期细粒层部分压实致密,粗粒层部分保留有块状层理砂岩性质,发育局部孔隙带,形成次一级储层;泥砾质砂岩塑性泥岩撕裂屑含量较高,同时混杂有大量泥质杂基,在埋藏早期就已经压实致密,各类孔隙均不发育,基本为非储层。 相似文献
38.
通过岩心描述、薄片分析、古生物鉴定等分析测试手段,采用岩相学与岩石化学联合分析技术,利用岩性组合、古生物化石等综合划分地层结构单元,对辽河坳陷大洼地区玄武质火山角砾岩储层成因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玄武质火山角砾岩成因为玄武岩水下喷发,经淬火碎裂后快速堆积形成。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角砾间孔,次为气孔、溶蚀孔、裂缝等,为中高孔、中低渗储层;水下喷发环境的确定对原中生界地层划分方案提出了质疑,认为玄武质火山角砾岩地层应归属为新生界沙三段。 相似文献
39.
泌阳凹陷页岩油主要以吸附油和游离油两种方式赋存在较大孔隙及裂缝中,其中游离油主要赋存在层间缝、构造缝以及较大的基质孔隙内,其分布主要受基质孔隙、裂缝影响;吸附油主要赋存在有机质及黏土矿物颗粒表面。通过开展页岩可动油相关实验,建立了页岩可动油评价指标及界限,明确了可动油影响因素,实验表明,游离烃(S1)与有机碳含量比值为60 mg/g、氯仿沥青"A"与TOC比值为0.2、埋深为2 000 m时为页岩可动油门限;可动油富集程度主要与深度、有机碳含量、孔隙度和石英、长石、黏土等矿物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