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2篇
  免费   476篇
  国内免费   449篇
电工技术   132篇
综合类   418篇
化学工业   173篇
金属工艺   24篇
机械仪表   43篇
建筑科学   341篇
矿业工程   78篇
能源动力   145篇
轻工业   65篇
水利工程   2653篇
石油天然气   139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87篇
冶金工业   143篇
原子能技术   30篇
自动化技术   4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effects of precipitation and vegetation coverage on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in the Jinsha River Basin. Results of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taken as input variables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adaptive network-based fuzzy inference system (ANFIS) to simulating annual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recipitation indices, whil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vegetation indices.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of stepwise regression show that annual precipit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the variation of runoff, followed by forest coverage,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variation of runoff are 69.8% and 17.3%, respectively. For sediment yield, rainfall erosiv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followed by forest coverage,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the variation of sediment yield are 49.3% and 24.2%, respectively. The ANFIS model is of high precision in runoff forecasting, with a relative error of less than 5%, but of poor precision in sediment yield forecasting, indicating that precipitation and vegetation coverage can explain only part of the variation of sediment yield, and that other impact factors, such as human activities, should be sufficiently considered as well.  相似文献   
122.
为解决在不具备海洋远洋原位测试的情况下仍然需要对沉积物进行还原海底环境声学测试的问题,将虚拟仪器技术应用于沉积物测试中,建立可以在实验室中还原海底环境的声学测试系统。采用虚拟仪器智能判断首波的方法测试沉积物在相应环境的声速,应用虚拟仪器频谱分析技术实现对超声波信号的滤波及分析,利用Labview工具编写软件实现超声测试与温度和压力的测量与控制同步。建立小尺度地质物理模型可以通过对海洋底质沉积物样品施以温度、压力控制,在实验室内还原海底特殊环境,同时对沉积物样品进行超声无损探测。在测试系统平台上对远洋获取的沉积物进行声速测试实验,对比传统方法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测试系统操作简单、可还原样品环境、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23.
沿湖泊沉积物垂直高度取表层(SL,0~2cm)、中层(ML,14~16cm)、底层(BL,28~30cm)3层底泥微生物为对象,研究了湖泊沉积物对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的生物降解效能。结果表明:无论在好氧还是厌氧条件下,E2及其副产物雌激素酮(estrone,E1)的降解行为与沉积物沉积深度和环境温度有密切关系:底泥沉积深度愈深,E2降解速率愈低;在微生物活性温度范围内,环境温度愈高,E2降解速率愈高。好氧条件下,湖泊沉积物中E2降解反应的k值为0.002~0.120h^-1·g^-1·L;厌氧条件下,k值为0.002~0.057h^-1·g^-1·L。由于诱导驯化及有机物竞争关系减小等原因,向反应体系中再次添加E2后,其k值增大约34%。湖泊沉积物中硝化细菌的存在对E2降解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4.
水流含沙量和流速是影响水轮机磨蚀性能的非常重要的两大因素,其影响规律对水轮机磨蚀的防治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采用黄河原型沙,通过试验研究不同泥沙含量和不同水流流速条件下水轮机材料的磨蚀外貌、磨蚀失重量和磨蚀失重率.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到水轮机磨蚀与水流含沙量、磨蚀与水流流速之间的关系,并得到数学回归式,找出水轮机磨蚀的基本规律,为多泥沙河流水轮机的参数选择与磨蚀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5.
冲积河流稳定平衡条件与断面几何形态的数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冲积河流稳定平衡条件长期以来被认为无闭合解,致使众多经验假说得以应用。本文通过将两个无量纲断面形态参数宽深比和边坡角度引入到冲积河流三大基本运动方程中,详细分析了推移质输沙率与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从数学上推导得出冲积河流达到稳定平衡的水动力学条件是推移质输沙率最大。河流达到稳定平衡时的过水断面形态数学表达式表明,天然冲积河流在平滩水位时所展现的水力几何关系是河流通过调整过水断面形态达到的稳定平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6.
瓯江河口入海水沙通量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瓯江流域圩仁水文站1950-2008年的实测流量资料和1956-1998年的实测输沙量资料,采用水文学和数理统计学方法,分析瓯江河口入海水、沙通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瓯江多年平均入海流量和悬沙通量分别为442m3/s、61.9kg/s;入海水、沙通量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沙通量的变幅要大于水通量;瓯江洪枯季流量、输沙量悬殊,洪峰暴涨暴落,是输水、输沙最集中时期;入海水、沙通量之间具有较好的峰、谷对应关系,但1975年特大洪水导致流域侵蚀模量发生较大变化;紧水滩、石塘水库的建成和运行,对瓯江入海径流起到了明显的调节作用,水沙通量年内分配趋于均匀化。  相似文献   
127.
通过改进蔡树棠两相流基本方程的相间阻力项,建立能够进行二维解析研究的水沙动力学基本方程.该研究给出沙相压力和沙相粘性切应力的学科定义,以及它们的本构关系.对于牛顿流体,当输沙稳定时,挟沙水流的能坡与清水并无差别.沙相压力的二阶导数不为零是泥沙扩散条件,也是凹岸冲、凸岸淤自然现象的力学本质.蔡树棠方程隐含着流体的粘性切应力按运动组成可以分解或叠加的物理性质.正是这个结构性特点,给了解答浑水粘性这个古老的力学难题的方法,使我们能够完整地推导出牛顿流体沙相运动学粘滞系数vs公式;推导并证明了浑水综合粘滞系数μm=εv+ svνs,而不是习惯使用的μm=v+svvs.探讨了影响vs值的一些复杂因素,如颗粒表面束缚水的影响.本文研究能够证明:对分散相应用连续介质原理不仅可行,且是遵从压力传递规律惟一的正确方法.而揭示粘性切应力的结构性,在多相流和流变学领域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8.
泥沙起动流速是河流泥沙动力学基本概念之一,对泥沙运动及河床冲淤变形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天然河流中的泥沙运动多处在紊流状态下,其影响因素极其复杂,具有显著的随机性.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流体力学层面论述了以作用于泥沙颗粒上的局部流速表示泥沙起动流速的合理性,进一步拓展分析,指出了以往公式的不足,给出了以局部点流速表示的包括散粒体与粘性颗粒在内的全沙起动流速公式,继而与各家公式作了对比;基于随机理论,给出了泥沙普遍动、少量动、个别动的判据,并将均值流速概率化,扩展了泥沙颗粒起动的范围与认知.  相似文献   
129.
泥石流泥沙输移比的概念与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泥石流SDR,可将泥石流流域侵蚀产沙、泥沙输移及泥石流沟道和入汇处主河河床演化有机地联系起来,用于推求流域的土壤侵蚀量,泥石流沟道的冲刷与淤积状况,泥石流所输送的泥沙进入主河的数量,以及对下游河道演变、水库使用年限的影响程度等方面。但目前泥石流SDR的研究还没有开始,在分析泥石流输沙特征的基础上,将SDR引入泥石流输沙的研究中,并将泥石流SDR分解为反映泥石流沟输沙能力的沟道泥石流SDR和反映主河输移泥石流泥沙能力的汇口泥石流SDR两个环节。给出了根据定义使用实际的监测数据计算两类泥石流SDR的具体方法,并在蒋家沟中实施,计算出蒋家沟2007年的一场泥石流过程中沟道SDR为0.14,入汇主河后的悬移质汇口泥石流SDR为0.36。泥石流SDR的模型计算法方面也根据定性分析列出了可能的影响因子,在总结河流SDR的研究成果和分析泥石流输沙特性的基础上进行了模型建立方法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0.
海河隧道线路全长2 3034 m,其中主河道沉管段长240 m,沉管断面宽度374 m,高98 m,共设置两节,每节120 m。河道沉管段采用水中沉管法施工。管段安装会对河道的防洪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故须对河段的水沙条件有严格的要求。本文采用三维分层水流泥沙数学模型,通过错层处理,较好地解决了同层网格产生急剧变化,在突变点处隔层网格物理量的影响远大于层间网格的影响问题。对隧道管段悬浮状态、沉放过程中的过流能力、水流流态和河段水流泥沙运移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管段对河段水沙的影响程度及解决措施。本研究拓展了三维分层水流泥沙数学模型的应用范围,为保证工程施工安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