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89篇
  免费   7181篇
  国内免费   5137篇
电工技术   3398篇
技术理论   7篇
综合类   8031篇
化学工业   9138篇
金属工艺   3703篇
机械仪表   2300篇
建筑科学   8718篇
矿业工程   3372篇
能源动力   2931篇
轻工业   3928篇
水利工程   8416篇
石油天然气   18566篇
武器工业   290篇
无线电   5389篇
一般工业技术   9261篇
冶金工业   3132篇
原子能技术   802篇
自动化技术   6225篇
  2025年   27篇
  2024年   1358篇
  2023年   1462篇
  2022年   2046篇
  2021年   2555篇
  2020年   2629篇
  2019年   2440篇
  2018年   2131篇
  2017年   2601篇
  2016年   2818篇
  2015年   2793篇
  2014年   4340篇
  2013年   4413篇
  2012年   5489篇
  2011年   6292篇
  2010年   4646篇
  2009年   4864篇
  2008年   4499篇
  2007年   5414篇
  2006年   5322篇
  2005年   4633篇
  2004年   3989篇
  2003年   3768篇
  2002年   3089篇
  2001年   2487篇
  2000年   2105篇
  1999年   1673篇
  1998年   1302篇
  1997年   1129篇
  1996年   981篇
  1995年   907篇
  1994年   715篇
  1993年   486篇
  1992年   419篇
  1991年   305篇
  1990年   289篇
  1989年   249篇
  1988年   173篇
  1987年   129篇
  1986年   100篇
  1985年   87篇
  1984年   68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51篇
  1980年   42篇
  1979年   37篇
  1976年   19篇
  1975年   24篇
  1974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笔者结合自己的建筑工程施工实践经验,针对小区给排水工程中比较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了简单地介绍,并对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62.
牛月 《城市建筑》2014,(26):21-22
袁家村从一个物质文化双重匮乏的村子,后以发展文化为基点,为乡村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使之最终成为现代化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了全国知名的乡村旅游品牌。在这期间,袁家村经历了寻找文化、复制文化、创造文化、衍生文化四个过程。  相似文献   
63.
《食品工业科技》2013,(05):295-298
为了保证新疆特色林果产品的持续优质化及可追溯性,通过新疆特色林果质量安全实时监控系统信息流程、追溯信息系统结构、前馈与反馈耦合的超前管理控制模型、质量安全追溯预警模型及其整体网络平台设计,解析了新疆特色林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组成及设计方法。本研究为新疆特色林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了有效手段,实践应用效果初步表明采用此理论研究成果建立完善新疆林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可行,能为生产基地管理者、果品经营者、职能管理部门及消费者提供便捷可靠的信息咨询,并为相关农产品质量追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4.
《食品工业科技》2013,(06):167-169
综合单向扩散、双膜理论以及有效膜模型等原理,提出了荷兰黄瓜在贮藏前期的外部水分迁移传质模型——类单向扩散过程,通过实验导出了荷兰黄瓜在恒温恒湿条件下水分迁移时的有效膜厚度△x,避免了理论分析过程中存在的有效膜厚度难以确定等问题,为预测果蔬前期水分损失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5.
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储层易井漏、堵漏浆难以滞留、堵漏配方和工艺复杂的难题,提出了理想填充-紧密堆积理论结合的思路。通过优选可酸溶堵漏材料及其颗粒级配,研究形成封堵1~5 mm不同尺寸裂缝的5套堵漏配方,室内承压能力在10 MPa以上,酸溶率超过75%。上述堵漏配方分别生产为一袋化产品,在塔河油田X13H井和X193井奥陶系储层堵漏均一次成功。新型一袋化堵漏技术的配方颗粒级配和施工工艺合理有效,且实现了可酸溶解堵。  相似文献   
66.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典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随着注水效果逐渐变差,有必要探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采的新方法,其中注气开采是有效手段之一。以提高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气效率方法为研究目的,通过对比溢出口距离、注气时机、注气速度和注气作业的气水比,提出了提高碳酸盐岩强能量油藏注气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67.
采用双槽电化学腐蚀法制备多孔硅(porous silicon, PS), 对其进行超声后处理.以PS为模板采用一步浸渍沉积法制备大小均匀、形状规则的铜纳米颗粒, 并研究沉积时间对纳米颗粒形状、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PS超声后处理并未造成其物理和化学结构的破坏, 大量的硅氢键(SiHx)和蜂窝状多孔结构(直径150 nm左右)分别为纳米铜的形成和生长提供了还原剂和场所;沉积时间对铜纳米颗粒形貌具有重要影响, 当沉积时间为40s时得到形状和尺寸较为均匀的铜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68.
为了提高非正弦时域正交调制通信系统的性能,增强抗干扰能力,将M元扩频技术引入到非正弦时域正交调制通信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编码的M元非正弦时域正交扩频调制方法.采用理论推导和数值仿真的方法,分析了该系统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下的误码性能和频带利用率.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误码性能,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69.
分析了不同温度热处理及不同时间热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产物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不同时间热处理及不同温度的热处理均对大豆蛋白的消化有一定促进作用,大豆蛋白的最佳热处理条件为85℃、20 min,蛋白质的消化程度最大。大豆分离蛋白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消化1 h,消化产物的最大吸光波长(λmax)即随着加热温度的上升而红移,在加热90℃时达到最大值后下降,而荧光强度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经过不同时间热处理后消化1 h,大豆分离蛋白消化产物的λmax先上升后下降。且荧光强度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在020 min不断升高时,20 min时达到最大值,而继续加热至60 min,荧光强度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70.
Three fentanyl analogues Acrylfentanyl, Ocfentanyl and Furanylfentanyl are potent, rapid-acting synthetic analgesics that recently appeared on the illicit market of 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NPS) under the class of new synthetic opioids (NSO). Pharmacotoxicological data on these three non-pharmaceutical fentanyl analogues are limited and studies on their genotoxicity are not yet available. Therefore,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is property. The ability to induce structural and numerical chromosomal aberrations in human lymphoblastoid TK6 cells was evaluated by employing the flow cytometric protocol of the in vitro mammalian cell micronucleus test. Our study demonstrated the non-genotoxicity of Fentanyl, i.e., the pharmaceutical progenitor of the class, while its illicit non-pharmaceutical analogues were found to be genotoxic. In particular, Acrylfentanyl led to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MNi frequency at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tested (75 μM), while Ocfentanyl and Furanylfentnyl each did so at both concentrations tested (150, 200 μM and 25, 50 μM, respectively). The study ended by investigating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induction as a possible mechanism linked to the proved genotoxic effect. The results showed a non-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ROS levels in the cultures treated with all molecules under study. Overall, the proved genotoxicity raises concern about the possibility of serious long-term conseque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