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41篇
  免费   4048篇
  国内免费   2736篇
电工技术   3417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3944篇
化学工业   5045篇
金属工艺   1324篇
机械仪表   1520篇
建筑科学   4163篇
矿业工程   1446篇
能源动力   1544篇
轻工业   3773篇
水利工程   4022篇
石油天然气   3286篇
武器工业   263篇
无线电   2460篇
一般工业技术   3729篇
冶金工业   1933篇
原子能技术   889篇
自动化技术   2764篇
  2024年   145篇
  2023年   493篇
  2022年   1178篇
  2021年   1416篇
  2020年   1309篇
  2019年   1036篇
  2018年   1072篇
  2017年   1281篇
  2016年   1515篇
  2015年   1517篇
  2014年   2258篇
  2013年   2468篇
  2012年   2738篇
  2011年   3043篇
  2010年   2206篇
  2009年   2328篇
  2008年   2122篇
  2007年   2554篇
  2006年   2297篇
  2005年   1981篇
  2004年   1647篇
  2003年   1400篇
  2002年   1271篇
  2001年   1034篇
  2000年   846篇
  1999年   787篇
  1998年   602篇
  1997年   522篇
  1996年   456篇
  1995年   399篇
  1994年   287篇
  1993年   228篇
  1992年   195篇
  1991年   138篇
  1990年   136篇
  1989年   126篇
  1988年   110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51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5篇
  1964年   10篇
  1961年   8篇
  1960年   9篇
  1959年   8篇
  195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裂缝性油气藏采收率:100个裂缝性油气田实例的经验总结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世界上100个裂缝性油气藏的综合评价,研究储集层及流体本身的性质(包括孔隙度、渗透率、黏度、可动油比例、含水饱和度、润湿性及裂缝分布特征等)和驱动机制及油藏管理战略(优化日产量和采用不同类型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对其最终采收率的影响。将裂缝性油气藏分为4类:I类的基质几乎没有孔隙度和渗透率,裂缝是储存空间和流体流动的通道;Ⅱ类的基质有较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基质提供储存空间,裂缝提供流动通道;Ⅲ类(微孔隙)的基质具有高孔隙度和低渗透率,基质提供储存空间,裂缝提供流动通道;Ⅳ类(大孔隙)的基质具有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基质提供储存空间和流动通道,裂缝仅增加渗透率。对26个Ⅱ类油气藏和20个Ⅲ类油气藏的开采历史的研究表明:Ⅱ类油气藏的采收率受水驱强度和最优日产量控制,日产量过高会很容易破坏Ⅱ类油气藏,一些Ⅱ类油气藏如果管理得当,采收率可以很高,不需要二次或三次采油;Ⅲ类油气藏的采收率主要受岩石和流体本身性质的影响,特别是基质渗透率、流体重度、润湿性以及裂缝强度等,不进行二次或三次采油不可能完全开采,往往需要采用一些提高采收率的专门技术。以往将Ⅱ类和Ⅲ类裂缝性油气藏归为一类,认识它们的区别将有助于选择更好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92.
ABSTRACT The fatigue crack growth behaviour of 0.47% carbon steel was studied under mode II and III loadings. Mode II fatigue crack growth test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specially designed double cantilever (DC) type specimens in order to measure the mode II threshold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range, ΔKIIth. The relationship ΔKIIth > ΔKIth caused crack branching from mode II to I after a crack reached the mode II threshold. Torsion fatigue tests on circumferentially cracked specimens we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mechanisms of both mode III crack growth and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factory‐roof crack surface morphology. A change in microstructure occurred at a crack tip during crack growth in both mode II and mode III shear cracks. It is presumed that the crack growth mechanisms in mode II and in mode III are essentially the same. Detailed fractographic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factory‐roofs were formed by crack branching into mode I. Crack branching started from small semi‐elliptical cracks nucleated by shear at the tip of the original circumferential crack.  相似文献   
93.
董世坚 《电力电容器》2003,(2):41-42,48
就我公司动力厂给水车间155kW水泵电机无功就地补偿的可行性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工厂用电如何节能降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4.
The paper presents an expression useful to estimate the notch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NSIF) from finite element analyses carried out by using a mesh pattern with a constant element size. The evaluation of the NSIF from a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local stress field usually requires very refined meshes and then large computational effort. The usefulness of the presented expression is that (i) only the elastic peak stress numerically evaluated at the V‐notch tip is needed and no longer the whole stress–distance set of data; (ii) the adopted meshes are rather coarse if compared to those necessary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whole local stress field. The proposed expression needs the evaluation of a virtual V‐notch tip radius, i.e. the radius which would produce the same elastic peak stress than that calculated by FEM at the sharp V‐notch tip by means of a given mesh pattern. Once such a radius has been theoretically determined for a given geometry, the expression can be applied in a wide range of notch depths and opening angles.  相似文献   
95.
根据高炉风机配置的具体情况 ,为充分发挥大风机生产优势 ,建立了适宜的送风制度及装料制度 ,对利旧风机采取了自动防喘振控制、高压水阻软启动的措施 ,风机仪表采用集散控制 ,并优化上料系统 ,提高了高炉上料能力。一系列优化方案保证了高炉稳定、安全、顺行 ,1号、2号高炉利用系数分别由 3 .3 64、3 .43 2t/m3.d提高到 3 .917和 3 .767t/m3.d。  相似文献   
96.
97.
恰当选择原材料、确保铆接工序质量、重视工作电解液的配比、严控各工序成品率是提高超小型铝电解电容器投入产出一次合格率的关键。以10V-47μF(4mm×7mm)产品为例,投入产出一次合格率达94%以上。  相似文献   
98.
利用美国SSI公司研制的COMPN模拟软件对双重孔隙介质油藏一种重要的开采机理 吸渗排油进行了模拟研究,考察了一个基质岩块为四周裂缝所包围时.在驱动压力和毛管压力的不同平衡(驱动压力和毛管压力的相对大小)关系下的水驱油采收率和水驱油效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9.
河口水流、波浪、潮流、泥沙、河床变形二维数学模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根据河口“波浪掀沙,潮流输沙”的泥沙运动机制,引入“波浪幅射应力”反应波浪对水体和泥沙的驱动力.考虑波浪对底部泥沙作用力、波浪对水流挟沙能力的影响及风场对水流和泥沙运动的影响.同时考虑泥沙粒径大小、水体含盐度、含沙量及水流紊动程度等因素对絮凝沉速的影响.用ADI算法求解沿水深平均方程,破开算子法解悬移质不平衡输沙方程及河床变形方程,引入通度概念处理岸滩不规则边界,建立河口水流、波浪、潮流、泥沙、河床变形二维数学模型.通过实测资料及卫星摇感图像对所建数学模型进行检验,表明它可以较好地预测河口泥沙的运动  相似文献   
100.
本文首先简述D>0.06mm泥沙的粒析沉降特性及其粒径偏粗的原因。继之对悬沙中粒径大于0.06mm的粒析级配组成机理,及级配组成不同对标准粒径Db与粒析粒径DL关系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在以上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Db与DL的比较试验,得出了粗、中、细型悬沙的Db~DL关系和对DL的改正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