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21篇
  免费   8778篇
  国内免费   4615篇
电工技术   5358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5996篇
化学工业   16331篇
金属工艺   2575篇
机械仪表   4679篇
建筑科学   3024篇
矿业工程   4400篇
能源动力   5696篇
轻工业   2731篇
水利工程   5290篇
石油天然气   5080篇
武器工业   736篇
无线电   2657篇
一般工业技术   6907篇
冶金工业   4171篇
原子能技术   1882篇
自动化技术   6198篇
  2024年   247篇
  2023年   1113篇
  2022年   1937篇
  2021年   2444篇
  2020年   2523篇
  2019年   2189篇
  2018年   2031篇
  2017年   2508篇
  2016年   2832篇
  2015年   2900篇
  2014年   4094篇
  2013年   4779篇
  2012年   5031篇
  2011年   5418篇
  2010年   3807篇
  2009年   4068篇
  2008年   3725篇
  2007年   4389篇
  2006年   4136篇
  2005年   3717篇
  2004年   3041篇
  2003年   2831篇
  2002年   2260篇
  2001年   1898篇
  2000年   1639篇
  1999年   1388篇
  1998年   1172篇
  1997年   966篇
  1996年   887篇
  1995年   784篇
  1994年   659篇
  1993年   496篇
  1992年   409篇
  1991年   277篇
  1990年   263篇
  1989年   195篇
  1988年   154篇
  1987年   110篇
  1986年   81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58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5篇
  1974年   6篇
  1959年   24篇
  1951年   4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5 毫秒
81.
试油井产量折算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试油折算产量的条件尽可能的相同,增强试油产量的可比性,消除地面计量的人为误差,研究了试油求产时井底流压的变化规律,认为采用油柱在油管内上升的流压变化速率来折算产量更趋于合理,并能最大限度地接近地层真实产量.该方法从根本上消除了因试油周期选定不合理、地面计量误差,以及试油工艺不同、储层条件差异带来的试油产量误差.  相似文献   
82.
针对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石油二厂催化裂化装置再生器第三级旋风分离器(三旋)效率低的问题,对三旋的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核算,找出了原因,认为主要问题是烟气中催化剂细粉较多、粒度大,以及三旋单管烟气线速较低和单管排尘锥体处粉尘返混严重.采取堵管和排尘锥体开孔的措施后,实际运行结果证明,三旋效率提高了,三旋出口烟气中催化剂浓度、粒度达到标准,保证了烟气轮机的安全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83.
聚合物熔体的非等温平板收缩流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有限元法模拟了Carreau流体在4:1平板收缩口模中的非等温挤出流动,采用3节点的三角形单元对速度、压力和温度进行等阶插值,运用特殊的罚函数处理流体的不可压缩条件,解决了压力场的数值振荡问题,并用改进的Newton迭代法对非线性方程进行求解,成功地计算了Carreau流体在平板收缩流动中的速度、压力、粘度以及应力的分布,同时得到温度场的分布,计算的应力分布与实验的结果及Renardy的分析结构相符。  相似文献   
84.
为了提高非稳定渗流计算的计算精度 ,通过数学分析得到了水位传导系数随时间变化时 ,一类非稳定渗流井流模型的半解析解 ,并进行了计算比较  相似文献   
85.
透水坡面降雨径流过程的运动波近似解析解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李占斌  鲁克新 《水利学报》2003,34(6):8-13,21
本文从坡面流运动波理论的基本方程出发,利用运动波特征线法和分级叠加法,推导出了实验条件下考虑净雨强随时间变化的坡面流运动波方程近似解析解。用实验实测资料对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坡面漫流过程的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86.
A new and original method of calibrating helium leaks that makes it possible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existence of a number of auxiliary phenomena is described. For this purpose, a hollow leak the purpose of which is to reproduce only desorbed gas flows, is introduced into the vacuum system of the calibration bench.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corresponding cumulation measurements makes it possible to introduce corrections for these phenomena.  相似文献   
87.
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对创造性劳动受到尊重、支持、鼓励的创新体制,是实现创造力持续增长的关键。为此就要在干部制度、分配奖励制度和资金管理制度上深入改革,进行制度创新,为培养造就综合素质强的复合型人才,使创造性工作能获得持久的动力与激励提供条件和保证。  相似文献   
88.
作者应用地质统计学原理与方法,在山东簸箕李引黄灌区开展大尺度区域水土特性参数时空变异性的研究,描述农田排水、地下水、表层土壤中含盐量的空间与时间变化分布趋势和特征,分析其间存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一个完整的水文循环年内,研究区域的水土特性参数之间具有相近的空间变异分布状态和特点,但却表现出不同的时间变异分布趋势与特征。农田排水和表层土壤的含盐量随季节变化的分布状态在灌区上、下游相对稳定,在中游却变化明显;地下水的盐分浓度在整个灌区的分布状况没有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变异性。在春季至初夏时段内,农田排水中含盐量的增加似乎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较小,而对表层土壤积盐状况影响较大。研究成果为灌区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与农田水土管理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9.
胜坨油田浅水浊积相储集层流动单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胜坨油田沙二段1砂层组2小层是浅水浊积相储集层,综合考虑岩性、物性、电性及非均质性和水淹特征,采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将其分为4类流动单元。流动单元E以中砂岩为主,处在沉积旋回下部,分布于浊流中心相,基本没有无水开采期,高含水期含水上升减缓,非均质性弱,纵向剩余油分布差别小;流动单元G以细砂岩为主,处于沉积旋回中下部,分布于浊流中心相边部及边缘相内侧,非均质性最弱,水淹较均匀,高含水期仍有可观的可动剩余油;流动单元M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处于沉积旋回中上部,分布于浊流边缘相的外侧,非均质性较强,是剩余油较富集的部位;流动单元P以夹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的细、粉砂岩为主,处于沉积旋回的顶部及底部,分布浊流相与湖相的交界部位,非均质性强,极容易形成剩余油,但剩余油总量不大且较难开发,经济价值不大。把流动单元研究与剩余油研究结合起来,可以为提高油气采收率提供可行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0.
An approach is presented to satisfy the demand for simple criteria, guidelines and models for the preliminary sizing of horizontal subsurface flow (SF)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s. This approach eliminates time-consuming calculations and iterations by providing graphical solutions for wetland system sizing. Therefore, it can be used for the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new 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existing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s. The validity of this methodology is checked with data from existing systems and is found to be quite satisfactory. This methodology is combined with simple equations predicting the maximum wetland capacity in summer, so as to assist designers in sizing installations in tourist areas with increased summer populations. Furthermore, based on this methodology, a sensitivity analysis is performed of the area requirements for wastewaters of various strengths and various design conditions and performance criteria. The results provide a useful overview to engineers and further simplify the design methodology of new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