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51篇
  免费   2310篇
  国内免费   2606篇
电工技术   693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2658篇
化学工业   1907篇
金属工艺   323篇
机械仪表   409篇
建筑科学   9565篇
矿业工程   1072篇
能源动力   519篇
轻工业   1070篇
水利工程   3134篇
石油天然气   215篇
武器工业   31篇
无线电   46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89篇
冶金工业   428篇
原子能技术   161篇
自动化技术   925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258篇
  2022年   528篇
  2021年   689篇
  2020年   678篇
  2019年   631篇
  2018年   575篇
  2017年   713篇
  2016年   764篇
  2015年   772篇
  2014年   1415篇
  2013年   1145篇
  2012年   1537篇
  2011年   1638篇
  2010年   1251篇
  2009年   1300篇
  2008年   1158篇
  2007年   1503篇
  2006年   1354篇
  2005年   1298篇
  2004年   1079篇
  2003年   837篇
  2002年   615篇
  2001年   489篇
  2000年   445篇
  1999年   363篇
  1998年   292篇
  1997年   228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171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36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环境因子对土壤水分蒸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有作物生长的条件下,土壤散失到大气中的水分主要通过土壤表面蒸发和作物叶面蒸腾两种方式进行,二者之和称为土壤水分蒸散。由于作物冠层的遮荫作用,作物覆盖下土壤水分的蒸发强度与裸土情况下显然不同。本文建立了土壤水分蒸散率的计算公式,并对几个环境因子的影响进行了讨论。计算结果表明,冠层净辐射强度和空气饱和差对蒸散率影响较大,而气温和风速的影响相对较小。当冠层净辐射强度和空气饱和差增大时,蒸散率和日蒸散总量的增加均较为明显。另外,作物的叶面积指数对蒸散也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它对蒸发和蒸腾在蒸散中所占的比重影响很大,叶面积指数增大时,叶面蒸腾所占的份额增大,而蒸发所占的份额相应地减小。  相似文献   
942.
黄河三角洲地区,其土质大部分为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粉土、粉砂,属典型的软土场地。胜利油田综合办公写字楼工程成功应用了复合土钉墙深基坑支护技术。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结构的优点是:造价低,基坑支护深,既可有效防渗,又可有效减轻开挖过程中的基坑变形,施工速度快。文章介绍了施工场地的地质情况、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对施工过程中基坑变形和土钉锚固力等的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施工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943.
膨胀土对建筑设施的安全有很大影响,通过对国内外多种膨胀土判别与分类方法的评判指标进行综合统计,结合当地经验和工程实际情况,提出了膨胀土膨胀潜势等级判定标准。利用石灰对膨胀土改性最重要的是寻求石灰的最佳掺和比,先后进行了4%、6%、8%、5%不同石灰掺和比的试验,现场试验表明,在石灰掺量为5%时,经改性的各层土均属非膨胀土,改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44.
在役油气管道土壤腐蚀研究现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油气输送管道在运行过程中,由于防腐层破损,管道将受到土壤的腐蚀作用,从而导致腐蚀穿孔事故的发生。开展管道土壤腐蚀速率测试和腐蚀寿命预测方法研究,对于保障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避免管道失效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对在役管道土壤腐蚀速率测试方法、土壤腐蚀速率模型建立和土壤腐蚀剩余寿命预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45.
黄土坡面侵蚀产沙沿程变化的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坡面侵蚀产沙的沿程分布规律研究是认识土壤侵蚀规律,进行有效水土保持的理论基础。为了揭示坡面侵蚀产沙的铅程分布规律以及不同坡长下细沟的发育规律。我们进行了不同坡长(2.5,5,7.5,10m)和不同雨强(0.72,1.16,1.4,2.0,2.4mm/min)的室内模拟降雨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黄土坡面侵蚀产沙从坡顶向下依次增大,但在不同雨强条件下变化趋势有所差异。当雨强小于2mm/min时,坡面侵蚀在5-7.5m坡段急剧增加;雨强大于2mm/min时,发生急剧变化的坡段上移至2.5/5m。上方来水是影响坡面侵蚀产沙的重要原因。短坡条件下,坡面侵蚀量与上方来水量成直线关系。细沟密度是描述细沟发育程度较好的指标。其大小随雨强以及坡长呈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946.
中国泥沙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王兆印  林秉南 《泥沙研究》2003,14(4):73-80,F003
几千年来泥沙一直是中国河流治理和灾害防治中的难题。众所周知,黄河频繁的迁徙和洪水灾害就是泥沙淤积的结果。中国学者在黄河治理和土壤侵蚀、水库淤积、河口海岸泥沙漂移、泥石流灾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促进了学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概述这些泥沙问题、治理方略和研究成果。在21世纪,泥沙研究将面临新的挑战。泥沙理论研究方面,非恒定流输沙、环境泥沙学、生态泥沙学和经济泥沙学将成为新的生长点。为了检阅现有泥沙理论和研究方法,国家大量投资对三峡工程建设中和建设后的泥沙运动和沉积规律进行大规模的测量。中国的泥沙研究将有一个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947.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人为影响程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影响程度始终是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和黄河泥沙变化研究中的热门问题。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影响研究主要可以分为地质地貌学法,土地利用变化法,气候演变法和水土保持措施法等四类,地质地貌学方法又包括黄河下游冲积扇沉积模式、地貌循环理论、侵蚀的自然脉动、沟谷侵蚀速率、侵蚀期与堆积期轮回等方法。不同研究方法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评价存在明显异同。通过对现有研究方法、结果和观点的整理与讨论,认为应该提取和组织高时空分辨率的自然与人类活动要素,恢复地史与历史时期侵蚀面貌,探讨人类活动与水土流失变化的过程与机制,评价和预测人类活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8.
不同应力条件下砂土动模量特性的试验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郭莹  栾茂田  董秀竹  王栋 《水利学报》2003,34(5):0041-0045
利用新研制的三轴—扭剪多功能剪切仪分别进行了竖向与扭转双向耦合剪切振动、振动三轴和振动扭剪等3种试验,采用内置于三轴室的轴力及扭矩双出力传感器和非接触式微小位移传感器测量荷载与位移,着重研究了均等固结条件下福建标准砂的动模量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动力双向耦合试验在扭转方向和竖向的动模量与应变之间的变化规律分别与相同条件下的动扭剪、动三轴试验结果一致;归一化动模量与按照参考应变归一化后的应变比之间的关系不再依赖于初始固结压力、密度及应力路径;动三轴试验与动扭剪试验所得到的最大动剪切模量与初始固结应力之间的关系基本一致,与此相比,由动力耦合试验中扭转向振动分量所得到的结果偏高,由动力耦合试验中竖向振动分量所得到的结果又稍低。  相似文献   
949.
中国湿地面面观——兼论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及其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我国湿地概况,探讨我国湿地的消减原因、保护措施和可持续利用策略;阐述湿地保护对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作用;以促进流域水土资源保护及湿地保护工作,挽救湿地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950.
作者应用地质统计学原理与方法,在山东簸箕李引黄灌区开展大尺度区域水土特性参数时空变异性的研究,描述农田排水、地下水、表层土壤中含盐量的空间与时间变化分布趋势和特征,分析其间存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一个完整的水文循环年内,研究区域的水土特性参数之间具有相近的空间变异分布状态和特点,但却表现出不同的时间变异分布趋势与特征。农田排水和表层土壤的含盐量随季节变化的分布状态在灌区上、下游相对稳定,在中游却变化明显;地下水的盐分浓度在整个灌区的分布状况没有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变异性。在春季至初夏时段内,农田排水中含盐量的增加似乎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较小,而对表层土壤积盐状况影响较大。研究成果为灌区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与农田水土管理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