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45篇
  免费   2324篇
  国内免费   1394篇
电工技术   854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006篇
化学工业   610篇
金属工艺   263篇
机械仪表   773篇
建筑科学   3498篇
矿业工程   582篇
能源动力   294篇
轻工业   569篇
水利工程   919篇
石油天然气   743篇
武器工业   120篇
无线电   2009篇
一般工业技术   948篇
冶金工业   869篇
原子能技术   146篇
自动化技术   3659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285篇
  2022年   629篇
  2021年   601篇
  2020年   696篇
  2019年   562篇
  2018年   501篇
  2017年   602篇
  2016年   624篇
  2015年   722篇
  2014年   1029篇
  2013年   936篇
  2012年   1162篇
  2011年   1325篇
  2010年   1048篇
  2009年   997篇
  2008年   942篇
  2007年   1097篇
  2006年   922篇
  2005年   765篇
  2004年   690篇
  2003年   557篇
  2002年   413篇
  2001年   381篇
  2000年   264篇
  1999年   215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基于RTlinux和AD2S80A的角位置测量系统,选用旋转变压器和感应同步器作为测量系统的传感器,利用AD2S80A轴角变换器将两种测量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相应的数字信号。根据双通道测角系统粗精耦合的原理,在RTLinux嵌入式系统中对两种数字信号进行耦合处理,并对耦合后信号的进行补偿处理,实现角位置的高精度测量。检测数据表明,这种测量系统可以实现以内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92.
复杂场景实时目标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含有非平稳背景的复杂场景,提出一种基于空间混合高斯模型的实时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以混合高斯模型作为颜色分布的统计框架,并在空间邻域中利用背景与前景隶属度之间的竞争确定像素的归属,提高了检测准确率;同时通过基于偏差均值的匹配判断和低权重模型的移除提升了混合高斯统计框架的性能,以实时地对运动目标进行准确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对非平稳背景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在检测准确率和运行效率上均优于其他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3.
由于用户在各种不同场景下采用不同的MIMO模式可以达到不同的传输效果,为了使用户达到平均吞吐量和频谱效率的最佳要求,提高系统传输率,研究了TDD LTE系统下行MIMO模式切换技术。搭建TDD LTE下行业务控制信道PDSCH仿真平台,对MIMO传输模式进行仿真实验,通过比较不同模式下的误码率和吞吐量的仿真结果,确定切换门限,提出MIMO模式自适应切换算法。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这种算法自适应地配置适合的MIMO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系统频谱利用率,此方法优于单独采用一种MIMO技术达到的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94.
多分辨率点状地标实时渲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规模点状地标的高性能实时渲染是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图形技术面临的一项具有挑战性的难题。采用多分辨率的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其本质是通过动态控制显示的规模获得最佳的显示效果和性能。根据不同层次分辨率的点状地标的空间分布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空间分割和视点高度的显示规模控制方法,推导了帧时间计算公式,由此确定最佳空间分割尺寸。通过两个不同层次点状地标的空间分割和性能测试,给出了最佳空间分割尺寸,验证了基于空间分割的多分辨率点状地标渲染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5.
为提高有限元分析后处理中等值线图的处理效率,利用VB Scripter编程实现Surfer等值线图的拼合,实现向Word中批量插入等值线图并为其设置格式、添加标题等功能.溪洛渡拱坝实例表明该程序可以减少有限元后处理的文件整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96.
为解决有纹理模型在遮挡条件下6D位姿估计精确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局部特征表征的端到端6D位姿估计算法。首先为了得到准确的定位信息,提出了一个空间—坐标注意力机制(spatial and coordinate attention),通过在YOLOv5网络中加入空间—坐标注意力机制和加权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directional feature pyramid network),YOLOv5-CBE算法的精确度(precision)、召回率(recall)、平均精度均值(mAP@0.5)分别提升了3.6%、2.8%、2.5%,局部特征中心点坐标误差最高提升了25%;然后用 YOLOv5-CBE算法检测局部特征关键点,结合3D Harris关键点通过奇异值分解法(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计算模型的6D位姿,最高遮挡70%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保证二维重投影精度(2D reprojection accuracy)和ADD度量精度(ADD accuracy)在95%以上,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7.
采用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水文气象资料,对比分析了该地区23个(区间)流域的年径流深、集中度与集中期、基流系数、退水系数等径流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并进一步研究了这些径流特征的控制因子。结果表明:该地区径流特征的空间分布规律为年径流深从东南(700~1 300 mm)向西北(<400 mm)递减,而集中度则呈相反的空间格局(从<0.44增加到>0.59);退水系数及基流系数,在低海拔地区随高程增大而增大(分别为0.55~0.69、0.51~0.73),但在高海拔地区则随高程增大而减小(0.74~0.42、0.79~0.63)。本研究发现,青藏东南径流特征空间规律的控制因子,具有显著的区域分异:在低海拔流域(平均高程<3 000 m),降水是径流特征的主要影响因子;而在高海拔流域(平均高程>3 000 m),仅径流深和集中度受降水控制,其他特征则主要受温度、冻土、地形等条件的共同影响。可见,由于青藏高原东南部降水和冻土对气候变化敏感,该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格局将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对此应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98.
鱼道是为鱼类提供洄游通道的一种重要的工程措施。基于Flow-3D采用标准RNG k-ε紊流模型和Tru-VOF追踪自由液面方法,对鱼道池室内流场进行三维紊流数值模拟,研究池室内水流流速、流态空间分布,分析鱼道的水力特性对目标鱼类洄游上溯的影响。结果表明:溢流堰与竖缝组合隔板式鱼道在设计流速v=0.75 m/s条件下,竖缝处平均流速为0.83 m/s,竖缝处流速分布范围为0.76~0.89 m/s;堰上流速为0.90~1.12 m/s,回流区流速分布范围为0.09~0.25 m/s,流速大小在鱼类的克流能力范围之内,但靠竖缝隔板处存在明显的主流贴壁现象。为此开展了池室优化方案设计,使鱼道池室流态满足鱼类上溯要求。  相似文献   
99.
针对混凝土坝位移监测数据的时频非线性特征严重影响到数值模型预报精度的难题,通过小波技术解析原型数据中多重交叉环境驱动的效应实况,有机结合非线性自回归模型(Nonlinear Autoregressive Model with Exogenous Input, NARX)和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 ARIMA),建立了多尺度组合机制下的自回归模型体系,解决了内蕴复杂混沌特性的监测序列的信息挖掘难点。工程实例分析表明,所建模型的拟合精度及预测能力均得以提升,相比于传统模型具有较好的抗噪性和鲁棒性。此外,所建立的计算模型经一定的优化和拓展,亦可推广应用于其它水工建筑物的效应预报分析。  相似文献   
100.
针对地下水功能评价中单独采用主观赋权法或客观赋权法存在的问题,结合二者的优点,采用基于主观赋权的层次分析法与客观赋权的熵权法相结合的级差最大化组合赋权法评价地下水功能,并通过计算不同赋权方法权重结果与平均值的相对偏差来衡量级差最大化组合赋权法的准确性。将该方法应用于伊犁河谷西北部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功能评价,评价结果基本符合评价区实际情况,验证了该评价方法在地下水功能评价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