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54篇
  免费   1571篇
  国内免费   861篇
电工技术   729篇
综合类   951篇
化学工业   5336篇
金属工艺   1260篇
机械仪表   406篇
建筑科学   808篇
矿业工程   375篇
能源动力   1487篇
轻工业   920篇
水利工程   243篇
石油天然气   560篇
武器工业   115篇
无线电   11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879篇
冶金工业   751篇
原子能技术   219篇
自动化技术   436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451篇
  2022年   535篇
  2021年   674篇
  2020年   700篇
  2019年   701篇
  2018年   627篇
  2017年   700篇
  2016年   607篇
  2015年   586篇
  2014年   893篇
  2013年   1096篇
  2012年   1045篇
  2011年   1251篇
  2010年   879篇
  2009年   919篇
  2008年   809篇
  2007年   1000篇
  2006年   898篇
  2005年   786篇
  2004年   627篇
  2003年   546篇
  2002年   445篇
  2001年   382篇
  2000年   346篇
  1999年   299篇
  1998年   269篇
  1997年   198篇
  1996年   154篇
  1995年   171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8篇
  197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61.
The superdense lithium-graphite intercalation compound (GIC),LiC2, first synthesized by the author was prepared by the original technique in a piston-cylinder high-pressure chamber with internal heater. Cleaved surfaces of this compound, LiC3, LiC6 and pristine graphite were studied by the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technique. It was shown that chemical shifts of carbon do not vary in the range LiC6 to LiC2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additional lithium intercalation into LiC6 give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charge transfer rate per carbon atom. Carbon/lithium atom ratios were obtained for freshly cleaved surfaces and for the surfaces after argon ion bombardment. It was shown that the bombardment results in the surface decomposition of LiC2-GIC.  相似文献   
962.
合金元素对Cu-Ag合金组织、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采用冷变形及中间热处理方法制备了具有双相纤维复合组织的Cu-Ag合金,研究了成分与组织,性能的关系,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合金强度上升而电导率下降,合金中Ag含量由6%增加至24%时,铸态组织中第二相数量明显增多,变形后能够形成更多的Ag纤维复合相,因而合金强度明显上升,在Cu-6%Ag中添加1%Cr元素可以使合金基体得到进一步强化并在一定程度上细化了Ag纤维相,也可使合金度得到显著改善,在Cu-6%Ag-1%Cr合金中添加微量稀土元素可使Ag纤维分布更为弥散,因而使合金在不降低导电性的同时增加强度,尤其在高强度范围内这种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63.
用萃取-置换镀-球磨法一次性制备片状银包铜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自制的球形超细铜粉,通过球磨改性成为片状铜粉,同时进行化学还原和铜离子萃取,在银氨溶液中置换镀银,使银均匀地沉积在铜的表面,并借助球磨的机械作用使镀层更紧密,包覆更完全.该工艺过程简单,可兼顾成本和性能两方面要求,可一次性制备高性能、低成本的片状镀银铜粉.  相似文献   
964.
高强度高电导率形变铜基原位复合材料是一类具有优良综合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应用潜力的功能材料,其突出的特点是具有超高的强度和良好的电导率。结合制备Cu-15%Cr(质量分数)合金原住复合材料,阐述形变铜基原位复合材料目前的研究状况。介绍该类材料的组织演变、结构、强化导电机理和综合性能特点,同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介绍。指出这类材料的发展方向为高性能Cu—Cr、CU—Fe系原位复合材料的开发以及该体系材料的工业化制备和应用。  相似文献   
965.
程福龙 《物理测试》2008,26(3):11-0
 锂离子蓄电池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先进蓄电池,它具有比能量大、电压高、寿命长、无污染及无记忆效应等特点。几年来,从电极活性物质、电极制作工艺、电液、隔膜、卷绕工艺、焊接工艺及安全性等方面对50 Ah圆柱形锂离子蓄电池进行大量的研究。现电池额定容量为50Ah,比能量达147Wh/kg以上,放电特性、短路、过充和针刺以及荷电保持能力、循环寿命及贮存性能有明显的改善。这种大容量锂离子蓄电池目前主要作为水下兵器用电源,将来也可以用在电动汽车和航天等领域,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先进电源。  相似文献   
966.
采用喷射成形技术制备了新型电子封装材料60wt%Si-Al合金,选用两种热等静压工艺对其进行致密化处理,研究热等静压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观察、分析了热等静压致密化后合金组织,测试了热等静压后合金的致密度、导热及热膨胀性能。结果表明,热等静压可有效减少或消除喷射成形60wt%Si-Al合金坯件内部的缩松缩孔,使合金接近理论密度。固态(520℃)热等静压后的合金相比半固态(600℃)热等静压合金,表现出更高的致密度、热导率和更低的热膨胀系数。  相似文献   
967.
稳态导热系数测量方法的原理和数学模型简单,但热源均温性要求高和测量时间长限制了稳态导热系数测量方法的实际应用。提出一种测量导热系数的新型微球法稳态热测量方法,建立对应的物理模型和试验方法。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不同质量分数的石墨烯 石蜡复合相变材料,并采用微球法对不同质量分数的石墨烯 石蜡复合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进行测量。测量得到样品的导热系数分别为0.278 W/(m·K)(0%)、0.330 W/(m·K)(0.5%)、0.402 W/(m·K)(1%)、0.524 W/(m·K)(2%)、0.604 W/(m·K)(3%)、0.654 W/(m·K)(4%)和0.711 W/(m·K)(5%)。该方法具有微球体积小、热源均匀、测量快、样品制备简单等优点,可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相变材料和液体的原位导热系数测量。  相似文献   
968.
对Cu-3.2Ni-0.75Si-0.3Zn合金的时效工艺进行了正交试验,结果发现,各因素对合金导电率和显微硬度影响程度的主次顺序为:时效温度〉合金状态〉时效时间。综合分析后认为,该舍金热轧板材经60%冷变形后,可直接时效而省去固溶处理。析出相的体积分数、颗粒半径、颗粒间距分别是该合金时效初期、中期和后期影响强化效果的主要因素,因而在时效过程中该合金分别遵循3个不同的强化规律。  相似文献   
969.
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及其电导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评述了影响铝合金力学性能和电导率的主要因素,说明铝合金的力学性能与其电导率有一定的关联。介绍了电导率在铝合金热处理工艺制定和力学性能检测中的应用,指出借助于电导率的测定,可以初步推测铝合金的某些力学性能和初步优化铝合金的某些热处理工参数,达到测试快速、无损和简便的目的。  相似文献   
970.
Cu-Ni-Si合金的时效强化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分析了Cu-3.2Ni-0.75Si-0.30Zn合金在时效过程中显微硬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合金在500℃时效时可以获得最大显微硬度,而550℃时效时可以获得最高导电率。分析表明,该合金的强化效果主要取决于析出第二相体积分数以及第二相颗粒半径;第二相体积分数接近平衡态以前,第二相的析出对强化效果起主要作用;而体积分数接近平衡态以后,第二相颗粒的长大则成为导致强化效果降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