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1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75篇
电工技术   42篇
综合类   253篇
化学工业   297篇
金属工艺   44篇
机械仪表   46篇
建筑科学   589篇
矿业工程   68篇
能源动力   39篇
轻工业   40篇
水利工程   427篇
石油天然气   24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51篇
一般工业技术   69篇
冶金工业   38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11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This paper present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a pulsed bicomponent contaminant emission into a free-surface wetland flow.The basic equations are for the bicomponent contaminant transport in the wetland flow under the combined action of advection,mass dispersion,and ecological reaction at the phase averaged scale.The effect of the ecological reaction is separated from the hydro-dynamic effect via a set of widely used transforms.The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the evolution of the depth-averaged concentration is rigorously derived,with a limiting case covering the known solution for the single component contaminant transport.It is found that the depth-averaged species concentration of the bicomponent contaminant can approach an equilibrium state determined by th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相似文献   
32.
生态需水量的核算是湿地水文生态恢复的关键步骤。通过分析计算,评估天津滨海新区湿地生态系统各类生态需水的3个特征值:最低生态需水量(即湿地生态系统丧失生态功能的临界需水量)、最适生态需水量(即维持湿地生态功能最佳状态的需水量)、最高生态需水量(即湿地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水量),得出如下结论:天津滨海地区湿地的生态需水主要包括蒸发蒸散需水量、湿地土壤需水量、补给地下水、湿地生物栖息地需水量4个部分;湿地的最低生态需水量为177.68×106~276.85×106 m3,最适生态需水量539.23×106~807.81×106 m3,最高生态需水量1 206.55×106~1 409.02×106 m3。  相似文献   
33.
潜流人工湿地不同基质除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实验材料的磷吸附容量,优选1~2种除磷性能良好的湿地基质材料.方法分析材料的理化特性,通过吸附等温曲线实验和吸附动力学实验比较材料的除磷容量,并对除磷容量与其本身的理化特性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当接触液初始质量浓度为320mg/L时,试验材料对磷的吸附量为石灰石〉硅灰石〉沸石〉陶粒〉沙子;在pH为6.60~7.69时,决定基质材料磷吸附容量最关键的因素是材料钙和铝的含量.接触液磷质量浓度不同对不同材料的吸磷量影响显著.不同材料基质的磷吸附平衡时间和吸附速率都存在着差异,对磷的吸附速率与材料对磷的吸附容量没有直接的相关性.结论石灰石和硅灰石是较好的潜流人工湿地除磷基质,可以与普通沙子混合级配,陶粒如果在制造过程中添加一些钙化合物也将成为一种合适的人工湿地基质材料.  相似文献   
34.
闽江口湿地遥感影像最佳景观观察尺度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景观最佳观察尺度选择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构建了“定量化景观指数粒度敏感区间,定性化尺度大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决定最佳观察尺度值“的最佳景观观察尺度选择模式,并以ASTER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应用该模式对闽江口湿地景观最佳观察尺度进行了研究,指出闽江口湿地的景观观察尺度应以50m和100m为主,最大尺度不应超过200m.  相似文献   
35.
利用HyperChem获取反应过渡态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HyperChem的动态数据交换DDE(Dynamic Data Exchange)功能,通过Excel中的Visual BasicA编程来控制HyperChem的运行,从而控制反应过程中的反应坐标和反应步长,计算得到反应系统沿反应坐标的能量变化曲线,从而可获取反应的过渡态和活化能△E。利用该计算方法搜寻了喹啉分子在S-Mo-Ni催化剂晶体表面催化加氢反应的过渡态,取得较好的效果。利用该方法可以确定复杂反应过渡态,从而为实验研究起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6.
本文研究如下的伪币鉴定问题:设有n枚硬币,其中隐藏着若干枚伪币.真币具有相同重量,伪币也具有相同重量,但真币与伪币重量不同.问题要求利用一台没有法码的天平,在最少或尽可能少次数的测试后将真伪币一一区分出来.X.D.Hu和F.K.Hwang[1][2]等人研究了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两分算法.本文基于一种新的逐次成倍扩展搜索技巧,构造了一个改进算法.根据测试次数分析,即使在最不顺利的情况下,我们的算法也能使用更少的测试次数,从而大大节省了测试的时间与经费.  相似文献   
37.
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成水或成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它对人类生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许多潜在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半参数回归模型两步估计的渐近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近邻权函数并综合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半参数回归模型中非参数g(t)和参数β的估计量g^(t)和β^,在适当条件下,研究了它们的渐近性质。  相似文献   
39.
40.
Estimation of total water balance is a substantial issue for watershed modelling in order to simulate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the hydrological cycle to determine the stress of different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on the available water resources within a catchment. In this context, the fully distributed physically based MIKE SHE modelling system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individual hydrological components of the total water balance for the Paya Indah Wetlands (PIW) watershed in the west of Peninsular Malaysia.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overall water balance is predominantly controlled by climate variables.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 to the PIW watershed provides detailed estimation of the total water balance for a first‐order catchment in which 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 (ET) represents approximately 65 and 58%, while overland flow (OL) to the PIW lake system represents 12.38 and 12.3% of the total rainfall during the 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 periods,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of the inflow and outflow was taken as storage in depth. Overall, the model gives a reasonable output of total error of less than 1% of the total rainfall, which in turn indicates that the interaction among components is satisfactorily susta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