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19篇 |
免费 | 344篇 |
国内免费 | 17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23篇 |
综合类 | 249篇 |
化学工业 | 488篇 |
金属工艺 | 211篇 |
机械仪表 | 634篇 |
建筑科学 | 136篇 |
矿业工程 | 71篇 |
能源动力 | 73篇 |
轻工业 | 87篇 |
水利工程 | 50篇 |
石油天然气 | 188篇 |
武器工业 | 31篇 |
无线电 | 44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720篇 |
冶金工业 | 50篇 |
原子能技术 | 218篇 |
自动化技术 | 47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4篇 |
2024年 | 127篇 |
2023年 | 124篇 |
2022年 | 128篇 |
2021年 | 181篇 |
2020年 | 183篇 |
2019年 | 157篇 |
2018年 | 146篇 |
2017年 | 193篇 |
2016年 | 188篇 |
2015年 | 166篇 |
2014年 | 227篇 |
2013年 | 235篇 |
2012年 | 259篇 |
2011年 | 289篇 |
2010年 | 197篇 |
2009年 | 181篇 |
2008年 | 158篇 |
2007年 | 174篇 |
2006年 | 150篇 |
2005年 | 121篇 |
2004年 | 110篇 |
2003年 | 94篇 |
2002年 | 78篇 |
2001年 | 66篇 |
2000年 | 52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CT技术研究岩心剩余油微观赋存状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油层孔隙中剩余油的微观赋存状态是指导剩余油挖潜的重要依据。借助CT微观驱替实验系统,获得了水驱不同驱替时刻岩心模型的CT扫描图像,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了岩心模型图像信息向三维数据体的转化。在此基础上提取剩余油的信息,提出了剩余油块数、平均体积、接触面积比、形状因子等指标对孔隙尺度下剩余油的微观赋存量、赋存位置及赋存形态进行定量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驱替的进行,岩心模型中剩余油块数增多、平均体积减小,尺寸小于20倍平均孔隙体积的剩余油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该类剩余油所占的体积比例逐渐增大;剩余油逐渐从岩石表面剥落下来,水驱至残余油时刻水湿岩心中仍有约1/3的剩余油与岩石表面接触;剩余油形态由网络状向其他类型转化,驱替至残余油时刻以网络状和多孔状为主,结构相对复杂的网络状及多孔状剩余油是注水开发后期的主要挖潜对象。 相似文献
32.
33.
34.
在化工领域中,获取准确的温度分布信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声学层析成像(AT)具有非侵入传感、廉价等优点,因而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可视化温度分布测量方法。将AT用于温度分布测量,提出一种SA-ELM算法改进重建质量。首先,利用稳健估计建立了基于L1范数的目标泛函,采用模拟退火算法(SA)对目标泛函进行求解,得到粗网格下的温度分布;最后,采用极限学习机(ELM)来预测经细化网格后的温度分布。数值仿真和实验研究途径评估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SA-ELM算法能够有效提高温度分布重建质量和鲁棒性,从而为AT反问题的求解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5.
与正常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相比,低剂量CT成像可以有效减少X射线对身体的辐射,但因此产生的噪声会显著降低CT成像质量。传统的神经网络由于提取通道单一,影响了图像的特征提取,不利于低剂量CT图像的降噪。分析了基于双注意力机制和记忆与高频特征融合的神经网络图像降噪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与目前常用的3种典型网络相比,该模型避免CT图像过度平滑,可有效保留图像细节纹理。与ADNet网络模型相比在结构相似性上提升了0.005 5,峰值信噪比上提升了0.270 7。 相似文献
36.
37.
在电阻层析成像系统中,激励模式和电极数目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为了提高重建图像质量,更好地指导ERT系统设计,对敏感场进行深入的分析是必要的。通过电磁场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构建ERT的电极模型,通过对空场和离散介质场域的仿真研究,分析了各个因素对敏感场的影响,并对四种典型流型进行了图像重建。仿真实验表明,COMSOL图像重建效果满意,为图像重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8.
以油料在管道中输送为例进行电容层析成象仿真.利用有限元方法对电场建立数学模型,在SGI indigo 2工作站上,使用AVS可视化软件和反投影算法,对3种典型流态模型反演及显示其流体成份分布的图象. 相似文献
39.
基于压缩感知的电容层析成像图像重建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电容层析成像(ECT)系统采样速率及重建图像质量,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ECT图像重建算法.首先,应用离散Fourier变换基将原始图像灰度信号进行稀疏化处理;接着,从16电极ECT系统中随机选取14个电极按随机顺序进行激励,并按随机顺序测量不同电极之间电容值,得到测量电容信号并建立相应的观测矩阵;最后,采用L1范数正则化模型和原对偶内点法实现图像重建.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算法重建的图像其质量优于Landweber迭代算法,在节省采样时间的同时可实现较高精度的图像重建,为ECT图像重建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40.
冲击危险性动态预测的震动波CT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煤矿冲击灾害日益频繁的现状,在应力与纵波波速的试验关系模型基础上,分析了采用纵波波速确定冲击危险的理论基础,建立了冲击危险性动态预测评价的震动波CT探测的技术,构建了震动波CT探测评价冲击危险性技术指标波速异常系数A n和波速梯度变化系数VG,并给出了各指标的判别准则,最后开展了现场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同一性质的岩体,纵波波速反映了冲击矿压发生的强度条件、能量条件和动载诱冲条件;震动波CT探测技术能够对现场冲击危险性做出动态评价和预测,并能对卸压解危措施的实施和效果进行指导和检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