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4篇
  免费   655篇
  国内免费   449篇
电工技术   104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644篇
化学工业   580篇
金属工艺   178篇
机械仪表   253篇
建筑科学   337篇
矿业工程   172篇
能源动力   132篇
轻工业   676篇
水利工程   1645篇
石油天然气   267篇
武器工业   23篇
无线电   22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2篇
冶金工业   409篇
原子能技术   68篇
自动化技术   45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303篇
  2013年   376篇
  2012年   384篇
  2011年   393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357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350篇
  2004年   286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高韧性合成球墨铸铁的生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俞卫全 《现代铸铁》2005,25(4):34-36
为满足Mn、Ti、S、P及微量元素含量都很低的要求,采用由大量(70%~80%)废钢,少量(0%~10%)新生铁和增碳剂组成的炉料,用感应炉熔炼,生产高韧性合成球铁。与生铁加入量大的球铁相比,合成球铁的力学性能较好,质量稳定,而且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02.
用光镜和电镜对球铁不同变形条件下石墨球的变形形貌进行观察和分析,揭示了石墨球的变形行为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3.
微量钪对Al-3%Cu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硬度、拉伸性能测试、金相组织观察、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以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微量稀土元素Sc对Al-3%Cu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元素Sc能够强烈地细化Al-Cu合金的晶粒,改善枝晶网胞。微量Sc元素添加到Al-3%Cu合金中,合金的抗拉强度σb和屈服强度σ0.2均有所提高(△σ约为30MPa),对合金的伸长率几乎没有影响;微量Sc元素添加到Al-3%Cu合金中,除部分固溶于Al基体中外,大部分与Al形成对合金起强化作用的Al3Sc共格相,对合金起强化作用,没有发现其他相,包括W(AlCuSc)相生成。  相似文献   
104.
LBlock是一种轻量级分组密码算法,其由于优秀的软硬件实现性能而备受关注。目前针对LBlock的安全性研究多侧重于抵御传统的数学攻击。缓存( Cache)攻击作为一种旁路攻击技术,已经被证实对密码算法的工程实现具有实际威胁,其中踪迹驱动Cache攻击分析所需样本少、分析效率高。为此,根据LBlock的算法结构及密钥输入特点,利用访问Cache过程中密码泄露的旁路信息,给出针对LBlock算法的踪迹驱动Cache攻击。分析结果表明,该攻击选择106个明文,经过约27.71次离线加密时间即可成功恢复LBlock的全部密钥。与LBlock侧信道立方攻击和具有Feistel结构的DES算法踪迹驱动Cache攻击相比,其攻击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5.
介绍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 SPRI)的原理,应用自行搭建的SPRI系统采集指纹图像,并分析其中的化学物残留。在实验中,测量了粘有TiO2颗粒的指纹和正常状态下的指纹的SPR吸收光谱,并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指纹图像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对比度;通过对指纹图像进行SPR分析,获得其SPR图谱,能显著观察到其共振波长的变化,从而能实现对残留化学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分析校园师生基于GPS的真实活动轨迹,以及何种算法才最适合具有自私性的移动用户展开合作,提出一种高能效及用户公平定位技术.通过采用代理设备合作思想,提出一种集中式最优算法,在保证固定精度界限和设备公平的基础上,实现移动设备GPS时间平均功率最小化.通过控制退避时间和GPS关闭时间,提出一种分布式准最优算法.最后,基于多种拓扑结构进行全面的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高能效性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107.
针对传统农田灌溉施肥存在的浪费水资源、液体肥不均匀等问题,提出利用欧姆龙SYSMAC C系列可编程控制器和组态王6.55监控软件设计一套PLC灌溉施肥控制系统,利用传感器采集数据控制农田按需灌溉、按量施肥,实现自动灌溉施肥和监控管理,节省人力、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08.
为了揭示稻田不同节水灌溉与施肥管理方式下氮素迁移转化与利用损失规律,以指导水稻田的水肥管理,以水稻生育期田间水分氮素监测试验为基础,运用Hydrus-1D结合一阶动力学方法建立模型,对不同节水灌溉、肥料管理条件下的氮素运移进行模拟,并以反演的综合一阶动力学系数作为统一的评价指标,对不同方案处理下的氮素利用效率及环境效应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植物吸收利用对于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土壤水中氮素变化速率的影响比较显著;而氮素的主要损失差异在于分蘖肥和拔节肥导致的分蘖期和拔节孕穗期氨挥发损失效率大,以及分蘖期、抽穗开花期和乳熟期NO3-的反硝化作用造成的氮素变化差异明显;浅灌深蓄(G1)的NO3-综合一阶动力学系数较浅勤灌溉(G2)小,NO3-损失速率较小;施用氮肥(135 kg/hm2)(F1)施肥模式、(G1)灌溉模式下的植物吸收效率较另两种模式高,对应产量也较高;建议采用浅灌深蓄(G1)的节灌方式,同时采取分次施肥、深施等措施减少氨挥发损失,对于提高稻田氮素利用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9.
In semi-arid regions, aquifers provide a series of practical advantages that make them preferential sources of water supply. In Spain, groundwater meets about one-fifth of the total water demand and is used to irrigate over one-third of the total irrigated land. This article examines groundwater use in Spai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U 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 Analysis of different sector uses suggests that cor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related to groundwater lie in agricultural uses and that the Directive's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remain distant from reality on the ground, wher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reasons prevail on legal obligations set by national and supranational authorities.  相似文献   
110.
This article draws on three case studies of drip irrigation adoption in Morocco to consider the water–energy–food nexus concept from a bottom-up perspectiv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small farmers' adoption of drip irrigation is conditional, that water and energy efficiency does not necessarily reduce overall consumption, and that adoption of drip irrigation (and policies supporting it) can create winners and losers.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although the water–energy–food WEF nexus concept may offer useful insights, its use in policy formulation should be tempered with caution. Technical options that appear beneficial at the conceptual level can hav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in practice, and policies focused on issues of scarcity and efficiency may exacerbate other dimensions of poverty and inequ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