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72篇
  免费   1840篇
  国内免费   1300篇
电工技术   486篇
综合类   1914篇
化学工业   407篇
金属工艺   108篇
机械仪表   318篇
建筑科学   10744篇
矿业工程   1438篇
能源动力   331篇
轻工业   49篇
水利工程   2303篇
石油天然气   94篇
武器工业   131篇
无线电   4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66篇
冶金工业   272篇
原子能技术   15篇
自动化技术   522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508篇
  2021年   596篇
  2020年   540篇
  2019年   401篇
  2018年   361篇
  2017年   590篇
  2016年   555篇
  2015年   616篇
  2014年   1290篇
  2013年   902篇
  2012年   1589篇
  2011年   1651篇
  2010年   1467篇
  2009年   1422篇
  2008年   1197篇
  2007年   1486篇
  2006年   1118篇
  2005年   884篇
  2004年   716篇
  2003年   565篇
  2002年   422篇
  2001年   295篇
  2000年   276篇
  1999年   228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任庆国 《人民长江》2017,48(16):54-59
为准确、科学及全面地对隧道变形进行趋势判断和预测分析,将隧道的变形过程划分为中期阶段和长期阶段,利用R/S分析对其位移序列和速率序列进行趋势判断研究,再利用PSO-BP神经网络对各阶段的变形进行预测,将预测结果与R/S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两者的一致性。利用两个工程实例进行检验,得出各序列的Hurst指数均大于0.5,说明各序列均具有持续变形的长期性,且位移序列的趋势性均大于速率序列的趋势性;同时,变形预测结果也显示隧道后期变形将持续增加,验证了R/S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2.
根据上海某超长盾构隧道工程监测的实践,介绍了盾构隧道监测的一般内容:地表沉降和地下管线安全监测;地面房屋沉降和倾斜观测;水位测试;土体水平位移监测和局部地段隧道沉降、净空收敛监测。并从几个方面对监测数据作了详细的分析,得出了盾构推进方向和隧道纵向的沉降变化及隧道横向沉降槽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盾构切口距建筑物沉降点距离和沉降量的关系,最后得出了盾构推进和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地表沉降的5个阶段,即:前期沉降阶段;开挖面前的隆沉;通过期间沉降阶段;盾尾间隙沉降阶段和后期沉降阶段。  相似文献   
53.
隧道式锚碇的变形破坏机制涉及到结构与围岩的协同作用问题。以华丽高速公路金安金沙江悬索桥两岸隧道锚变形破坏机制为研究对象,利用工程类比法评价了其稳定性控制要素,设计了超载数值试验。根据塑性区的扩展过程确定了施工安全监测和需要采取预加固的重点部位,确定了隧道锚围岩的破坏模式。根据锚面监测点位移由mm到cm量级突变确定的两岸锚岩系统极限荷载均为6~8倍设计缆力,则锚岩系统的设计承载力取3倍设计缆力下变形安全是有保障的。丽江岸塑性区在10 P下贯通;华坪岸塑性区在14 P下贯通。设计缆力作用下,丽江岸锚碇最大位移1.5 mm、围岩1.2 mm、地表0.5 mm;华坪岸锚碇最大位移1.7 mm、围岩1.5 mm、地表0.7 mm,其响应顺序为后锚面监测点前锚面监测点锚碇中间岩体地表点,可作为后期结构及围岩安全监测布点和预警的参考,也证明当前设计缆力下变形和强度均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4.
针对泥岩隧道的特殊性,通过优化光面爆破的爆破参数,讨论泥岩隧道掘进的经济性、安全性。采用预埋振速传感器监测的方式,分析光面爆破对隧道周围岩体的扰动。现场光爆技术应用效果显著,隧道开挖轮廓线内基本未出现超欠挖现象,半孔率达86%以上,爆破进尺提升约15%,孔痕长度基本均匀分布一般都在孔长的66%以上;萨道夫斯基公式的系数K衰减明显、α基本稳定,光爆的振动速度和围岩扰动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5.
Photocatalytic activities for water decomposition were examined for photocatalysts using hexa- and octa-titanates and TiO2(B) with different tunnel space in the structure. Using RuO2 as promoter, M2Ti6O13 (M = Li, Na, K, Rb) showed the stoichiometric production of Hz and O2 except for Li, whereas H2Ti8O17 and TiO2(B) had very low activity producing only hydrogen as a product. The effects of promoters on Na2Ti6O13 showed that the activity increased in the order of RuO2 > RuO2 + IrO2 > IrO2 > RuO2 + Pt > MnO2. These effects along with other related ones are discussed: it emerges that the presence of the tunnels is important for the achievement of high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相似文献   
56.
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在腐蚀防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清安 《电镀与涂饰》1996,15(4):39-40,58
简述了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的发展概况,着重介绍了扫描隧道显微镜在局部腐蚀、点蚀、钝化膜形成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7.
李小顺  冯艺  彭望 《人民长江》2017,48(2):74-78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国际上近年发展的一项集光、电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新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快速、精确地获取空间数据。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放空检修时发现少数洞内存在混凝土破损情况,但受时间与费用等因素限制,难于以采用常规手段详细检查混凝土表面缺陷与变形等问题。通过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隧洞进行全断面扫描,及时探查了混凝土表面的缺陷并进行了处理,确保了工程安全运行;同时,还得到混凝土表面的三维坐标信息,建立了混凝土表面缺陷基准数据库,可为后续进一步分析混凝土表面缺陷的变化情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水流充分掺气可以避免高流速泄洪设施发生空蚀,但也会改变相关水力特性。通过对某大坝泄洪洞掺气设施水力模型试验及关于水流表面自掺气发生条件的相关分析,提出了在全程流速超过38 m/s,长度达550 m的明流洞内仅布置一级掺气设施的建议,较通常情况减少了两级;并针对泄洪洞出流方向与河道流向交角达60°的特点,研究提出了一种大差动异型鼻坎消能工。水工模型试验成果表明,其挑流水舌沿河道纵向扩散良好,水舌外缘与河道对岸保持了30 m以上的安全距离。该泄洪洞建成后经历了高水头、较长时间的泄洪运行,明流洞和鼻坎消能工均无空蚀发生,但挑坎水舌却冲刷到对岸边坡。  相似文献   
59.
电力企业移动安全接入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企业承担着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安全、可持续电力供应的重要使命,因此,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要求比普通企业要高。随着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快速推进,各种远程移动终端与信息内网的数据交换需求日益增长。如何保证移动终端远程接入的安全已成为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在分析传统 SSL VPN 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电力企业信息安全建设的特点和特殊需求,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电力企业的新型移动安全接入平台。该平台能够支持多种移动终端的多因素认证和访问控制,同时实现了SSL高速协议栈、数据隔离等功能,有效地解决了上面所提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0.
Diachasmimorpha juglandis is a specialist parasitoid attacking fly larvae in the genus Rhagoletis that feed exclusively on walnut fruit husks. In a free-foraging assay comparing response to uninfested, infested, and mechanically damaged fruits, we first determined that D. juglandis use host feeding damage on the fruit as a cue for host presence. In another free-foraging assay that used artificial walnut models and wind tunnel experiments, D. juglandis distinguished infested from uninfested fruits by using either olfactory or visual cues separately. However, the response rate of wasps in the wind tunnel was raised considerably when visual cues were also available. We analyzed the volatile compounds emitted by cohorts of uninfested, mechanically damaged, and infested fruits 1, 3, 5, 8, and 10 days after oviposition by flies into the infested fruits. Total volatile emission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among treatments, but quantitative changes in volatiles distinguished infested fruits from uninfested and damaged fruits. The fact that parasitoids did not distinguish between infested and damaged fruits in assays where damage was visible indicates that they rely on visual cues when those are avail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