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7篇
  免费   725篇
  国内免费   630篇
电工技术   130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684篇
化学工业   867篇
金属工艺   18篇
机械仪表   16篇
建筑科学   1530篇
矿业工程   428篇
能源动力   260篇
轻工业   168篇
水利工程   2077篇
石油天然气   326篇
无线电   1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2篇
冶金工业   62篇
原子能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2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226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281篇
  2012年   401篇
  2011年   409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355篇
  2008年   314篇
  2007年   363篇
  2006年   379篇
  2005年   336篇
  2004年   342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219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通过在环氧树脂中引入双键合成不饱和环氧树脂,加入稀释剂苯乙烯制备无溶剂型绝缘漆,通过电阻率和介电损耗对其绝缘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不同阻燃剂对绝缘漆体系的阻燃性能、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DSC研究绝缘漆体系的固化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绝缘漆体系中当三聚氰胺磷酸盐(MP)质量分数为30%时,体系的阻燃性能达到UL0-94 V-0级,绝缘阻燃漆的电阻为7.8×10^13Ω,电阻率为4.36×10^15Ω.·cm,介电损耗为0.014 5,此时拉伸强度为3.34MPa,冲击强度为0.71 kJ/m^2.  相似文献   
82.
小浪底引黄工程是山西省“十二五”大水网规划中的重点水利工程.文中简要地介绍了该工程地下泵站的设计规模、总体布置、调压井、岩壁吊车梁、电缆井、地下厂房的防渗、排水、防潮的设计思路和要点.  相似文献   
83.
关奇 《人民黄河》2012,(3):63-64,67
采用GEO-SLOPE有限元计算软件对木竹坪滑坡在库水位上升、降雨、库水位上升和降雨共同作用下的地下水渗流场变化及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工况条件下,地下水位线位置相差很大,但各工况下最可能滑动面的范围几乎一致;库水位上升和降雨共同作用对滑坡稳定性影响最为不利,其安全系数最小。  相似文献   
84.
猴子岩水电站土石围堰建于深约80 m的深厚覆盖层上,承担着施工期间深基坑内大坝填筑的防渗任务,是整个工程成败的关键。通过地勘资料分析、数值计算成果及多方案论证,最终确定围堰河床部位的防渗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岸坡部位采用混凝土趾板+固结、帷幕灌浆,堰体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两岸山体通过灌浆平洞进行帷幕灌浆的防渗体系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5.
陈道春  李斌 《人民长江》2012,43(7):37-39
阿海水电站截流采用了大量的块石和钢筋石笼,在后续上游防渗墙施工过程中,因成槽部位地层结构复杂导致卡钻且处理困难,围堰无法闭气。经研究,采用了高压旋喷灌桨技术进行了缺陷部位的防渗处理。介绍了在特珠地层条件下,高喷施工参数的选择,以及浆液的调整与组合,并对关键技术处理措施及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阐述。施工完成后,防渗墙已经过两个汛期的运行,证明防渗效果满足工程需要,为同类基础的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86.
刘妍华  陈特  王庆  唐栋 《人民长江》2012,43(5):59-63
为深入研究雾化雨入渗引发的岩体边坡失稳机制,基于白鹤滩水电站高边坡基本地质条件和稳定性控制边界条件,采用饱和-非饱和渗流有限元分析方法,借鉴饱和-非饱和强度理论,研究了边坡在雾化雨条件下的渗流场变化规律。采用严格Janbu法、Sarma法、不平衡推力法对两岸边坡进行二维极限平衡分析,并且综合分析了雾化区边坡岩体及控制性结构面的强度及荷载变化规律,计算得到雾化区边坡在各种工况条件下稳定性变化规律。分析表明,降雨入渗将使边坡坡面浅部的压力水头抬升,坡脚局部饱和区最大水位升高;同时岩体的抗剪强度减小,边坡稳定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7.
为实时监测平原水库坝体渗流情况,河北省沿海新建的平原水库——杨埕水库首次在渗流观测方面采用的振弦式渗压计采集、远程自动化监测系统,经过近3年连续运用的实践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便捷、监测数据精度高。  相似文献   
88.
以吴家园水库大坝为例,采用渗流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混凝土防渗墙的质量缺陷对大坝渗流控制的影响,比如出现裂缝、墙体渗透系数增大、墙体悬挂等情况。分析结果表明,若防渗墙正常,防渗能满足工程安全要求;若防渗墙出现缺陷,则对坝体各部位的渗透坡降都有很大影响。其中防渗墙出现裂缝的位置比裂缝的宽度对渗流控制的影响更大,防渗墙悬挂比墙体渗透系数增大对渗流控制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9.
根据纳子峡水电站工程坝址区地形地质条件,建立了坝址区三维渗流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正常蓄水、设计洪水和校核洪水3种工况下坝体及坝基的稳定渗流场,获得了坝体和坝基的位势分布、坝体各分区的渗透坡降及渗透流量等。计算结果表明,在各种工况下坝体及坝基的渗流场符合一般规律,混凝土面板及防渗帷幕等组成的防渗系统可消减水头84%以上,其作用明显;混凝土面板及坝基防渗帷幕的渗透坡降较大,垫层、砂砾料区等的渗透坡降很小,坝体各分区的渗透坡降均小于材料的容许渗透坡降,大坝防渗排水系统的设计在技术上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0.
Based on the multiphase poroelasticity theory describing the propagation of waves in the unsaturated fluid-saturated porous medium, the ref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s of the seismic waves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soil layers with different saturations are obtained. Our unsaturated model consists of a deformable skeleton in which two compressible and viscous fluids (i.e., water and gas) flow in the interstices. Three compressional waves (i.e., P1, P2, and P3 waves) and one shear (i.e., S wave) wave exist in the unsaturated soils. The expressions for the energy ratios of the various reflected and transmitted waves at the interface during the transmission and reflection processes are presented in explicit forms accordingly. At last, numerical computations are performed and 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respectively depicted graphically. The variation of the energy ratios with the incident angle, wave frequency and saturation degree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soil layers is illustrated in detail.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location of incident seismic waves at the interface is influenced not only by the angle and frequency of the incident seismic waves, but also by the saturation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soil layers. It is also verified that, at the interface, the sum of energy ratios of the reflected and transmitted waves is approximately equal to unity as was expected. This study is of importance to several fields such a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eismology, and geophys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