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911篇 |
免费 | 2081篇 |
国内免费 | 149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13篇 |
综合类 | 1427篇 |
化学工业 | 2479篇 |
金属工艺 | 3620篇 |
机械仪表 | 945篇 |
建筑科学 | 1524篇 |
矿业工程 | 1067篇 |
能源动力 | 277篇 |
轻工业 | 249篇 |
水利工程 | 429篇 |
石油天然气 | 3039篇 |
武器工业 | 210篇 |
无线电 | 24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979篇 |
冶金工业 | 1338篇 |
原子能技术 | 126篇 |
自动化技术 | 21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237篇 |
2023年 | 303篇 |
2022年 | 503篇 |
2021年 | 622篇 |
2020年 | 680篇 |
2019年 | 587篇 |
2018年 | 583篇 |
2017年 | 698篇 |
2016年 | 689篇 |
2015年 | 741篇 |
2014年 | 875篇 |
2013年 | 1050篇 |
2012年 | 1209篇 |
2011年 | 1309篇 |
2010年 | 960篇 |
2009年 | 994篇 |
2008年 | 951篇 |
2007年 | 1063篇 |
2006年 | 1070篇 |
2005年 | 960篇 |
2004年 | 788篇 |
2003年 | 736篇 |
2002年 | 695篇 |
2001年 | 596篇 |
2000年 | 507篇 |
1999年 | 480篇 |
1998年 | 422篇 |
1997年 | 402篇 |
1996年 | 307篇 |
1995年 | 280篇 |
1994年 | 223篇 |
1993年 | 175篇 |
1992年 | 158篇 |
1991年 | 144篇 |
1990年 | 167篇 |
1989年 | 114篇 |
1988年 | 56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9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6篇 |
1975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对ZrB2-Sic(ZS)材料和碳短纤维,ZrB2-SiC(ZSC)材料的断裂韧性、室温至900℃弯曲强度进行了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短纤维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断裂韧性、从4.25MPa.m^1/2提高到6.56MPa.m^1/2,纤维拔出和脱粘以及裂纹的桥接和偏转是材料断裂韧性提高的原因;ZS和ZSC材料弯曲强度从室温到900℃经历了不同的过程,但都是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温度升高,晶界软化所带来的对裂纹的愈合作用与温度升高所带来的界面结合强度下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研究了20种热处理工艺对高钒高速钢的硬度、冲击韧性、残余奥氏体量与滚动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利用SEM对其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筛选出了适合滚动磨损的热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淬火温度升高,其残余奥氏体量升高;回火温度升高,其残余奥氏体量减少。淬火温度为900~1 000℃时,回火温度对耐磨性的影响不大;1 050~1 100℃淬火,450~550℃回火时,滚动磨损性能大幅度提高。以滚动耐磨性为评价指标,综合考虑热处理工艺对力学性能、滚动耐磨性、设备损耗及生产成本的影响,最适宜的热处理工艺为:淬火加热温度1 050℃,回火温度450~550℃。 相似文献
104.
通过不同的热处理淬火温度改变铸造Fe—B—Ti合金的组织,探讨了铸造Fe—B—Ti合金不同组织与性能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淬火温度较低时,硼化物变化较小,网状分布趋势明显;淬火温度较高时,硼化物断网和团聚化趋势明显加快。淬火温度1050℃时,硼化物网状特征消失,基本上都变成了团块状、颗粒状和杆棒状分布。随着淬火温度升高,硬度和韧性增加,超过1000℃,硬度和韧性变化不明显。淬火温度1050℃时,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05.
热轧型钢过程中经常发生轧辊断裂现象,断裂部位主要在轧辊的孔型处、辊颈处及辊颈与辊身交界处.分析了轧辊产生断裂的原因,认为断辊主要是由轧辊材质热处理回火不充分或存在铸造缺陷、轧辊冷却不良及轧制操作不当引起的,并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6.
107.
The quenching, fracture and aging treatment of radially oriented Sm2Co17 ring magnet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ing magnets have obvious anisotropy of thermal expansion, which easily leads to the splits of the magnets during quenching. The fracture is brittle cleavage fracture. The difference (Aa) of the expansion coefficient reaches the maximum value at 800-850 ℃. So, various quenching processes at different steps are adopted in order to reduce the splits. When the magnets are aged, 1:5 phase precipitates from the 2:17 matrix phase and forms a cellular microstructure with 2:17 phase. BHmax and JHc reach the maximum value 226 kJ/m^3 and 2 170 kA/m after being aged at 850 ℃ for 4 h and 8 h, respectively. The aging treatment at 850 ℃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remanence(Br), which can always keep a high value (≥1.0 T). Through appropriate heat treatment, the ring magnets have uniform cellular microstructure and excellent magnetic properties: Br ≥ 1.0T, JHc ≥2 100 kA/m, BHmax ≥ 220 kJ/m^3. 相似文献
108.
Shou-ren Wang Hao-ran Geng Lin-hai Hui Ying-zi Wang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Performance》2007,16(1):113-118
A multiphase reticulated porous ceramic (RPC) as Si3N4–Al2O3–SiO2 was fabricated by replication techniques. Proper volumes of additives and twice sinter- twice immerse process endow the RPC
an excellent crack healing and submerging property.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fracture toughness improved owing to the
crack bridging behavior. The existence of pores in struts in RPC blunt the crack tip and increased the external force needed
to propagate the crack. The mechanisms play a beneficial role in enhancing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fracture strength.
Si3N4 RPC with additives of 5%Al and 5% Al2O3 yielded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9.8 MPa and fracture toughness of 0.3 MPa m1/2. 相似文献
109.
用扫描电镜对18Cr-18Mn-0.7N高氮奥氏体钢的组织及低温脆断断面的晶体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脆断断口上有退火孪晶界断面、沿晶断面及穿晶断面3种断裂刻面.退火孪晶界断面为一光滑、平坦的{111}面,上有折线状台阶,其它3组{111}面上的形变组织在退火孪晶界断面上形成3组交角为60°的直线状平行迹线;沿晶断面为一光滑曲面,{111}面的形变组织在其上形成几组不同交角的曲线状平行迹线;穿晶断面粗糙不平,显示平行于{111}面的台阶、河流花样或棱状花样,它们是不同{111}面上的裂纹在扩展中合并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