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2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7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8篇
矿业工程   20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3篇
石油天然气   37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7篇
自动化技术   21篇
  2025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Consider a stationary spatio‐temporal random process and let be a sample from the process. Our object here is to predict, given the sample, for all t at the location s o. To obtain the predictors, we define a sequence of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 using the observed time series. We consider the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 as a sample from the complex valued random variable . Assuming that th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 satisfy a complex stochastic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of the Laplacian type with a scaling function that is a polynomial in the temporal spectral frequency ω, we obtain, in a closed form, expressions for the second‐order spatio‐temporal spectrum and the covariance function. The spectral density function obtained corresponds to a non‐separable random process. The optimal predictor of th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s in terms of the covariance functions. The estimation of the parameters of the spatio‐temporal covariance function is considered and is based on the recently introduced frequency variogram method. The methods given here can be extended to situations where the observations are corrupted by independent white noise. The methods are illustrated with a real data set.  相似文献   
122.
裴亮  谭阳 《煤炭技术》2007,26(12):84-85
由变差函数提取出的纹理信息与光谱信息相结合,运用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分类和地物识别,并与最大似然法的分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明显提高了遥感影像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23.
秦皇岛32-6油田主要含油层系是被断层复杂化了的明化镇组下段河流相储层,由于薄夹层规模小,砂体薄厚极不稳定且横向变化大,井间可对比性差。常规确定性反演方法受地震频带限制,对目的层段出现频次最多的3~5 m砂体无法准确表征,造成钻前、钻后砂体的变化比较大。为了提高河流相储层预测的分辨率和精度,文中发展应用了相控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具体实现过程是,首先反演出高分辨率的砂泥岩性模型,将它与基于目标的方法模拟出的沉积微相模型合并,然后在新的相模型约束下,按照双重变差函数分析思想,实现对薄储层物性的高精度反演。实际应用表明,井点预测砂体厚度误差较小,井间预测砂体连通、接触关系符合地震趋势和地质统计规律。由此得到的阻抗、优势相和物性三维地质模型,其垂向网格间距可达到1 ms,既能在平面上很好地表现地质认识,又能在纵向上合理划分出隔、夹层。  相似文献   
124.
随机顺序指示模拟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勘探阶段常用的克立格估计储层预测方法的特点是平滑内插,不能精细地描述局部小范围特征,而随机模拟能够反映储层分布的细节,有助于精细描述储层的非均质性,且能给出一定范围内的多个可选储层模型,从而提高预测的可靠性,因此,应用三维随机顺序指示模拟方法在松辽盆地北部齐家-古龙凹陷英31井区对黑帝油层砂岩分布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客观地反映了黑帝庙油层砂岩分布规律。利用随机指示模拟结果,识别黑帝庙油层岩性圈闭12个,面积134.38km^2,表明随机建模可以对储层分布进行高分辨率描述,是薄互层储层和复杂岩性储层预测,描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5.
大庆外围油田葡萄花油层以薄互层储层为主,砂体规模及展布方向的预测难度大,统计密井网条件实验变异函数拟合出的理论变异函数,不但可以分析密井网区块的单砂体规模和展布方向,而且可以分析密井网区块的叠合砂体规模和展布方向,在地质条件相似,钻井资料较少的区块进行地质建模时,还可以直接借用其理论变异函数进行统计计算单砂体和叠合砂体的规模和展布方向。利用葡西试验区33口井的资料,计算沿井排和垂直井模方向的变异函数,并拟合出变异函数的理论模型,最后,通过套合结构分析的方法研究单砂体及叠合后砂体的规模及展布方向。利用变异函数研究薄互层储层单砂体和叠合砂体的解释结果与利用实际密井网钻井资料的砂体解剖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26.
重力场的克立格估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力无源导航通过重力图的匹配实现水下自主导航定位,对纠正惯导系统固有导航误差具有重要的意义,重力测量值通常是稀疏的,因此研究重力场的空间变异性和插值算法,获取重力场的连续分布图是重力无源导航的工作基础,提出将地质统计学中的克立格算法用于重力估值,并绘制重力分布等值线图,通过交叉检验法,将估值结果与用距离平方反比法的估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克立格算法明显优于距离平方反比法,所做的研究是实施重力无源导航定位的基础,对下一步的重力图匹配及导航误差的修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7.
利用遗传算法拟合实验变差函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变差函数模型的获取是地质统计学中的基础性工作,它是描述储层非均质性、进行储层随机模拟必不可缺的关键环节.针对现有的拟合实验变差函数方法:人工拟合法、非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加权多项式拟合法等的不足之处,充分利用遗传算法在求解非线性优化问题时具有的全局寻优的特点,提出实验变差函数的遗传算法拟合方法;在常规遗传算法中引入了模拟退火算法,加速了遗传算法的收敛速度.以川中某气藏的孔隙度变差函数为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利用遗传算法可以简单、快速地实现实验变差函数的参数估计.  相似文献   
128.
针对传统的茶区提取主要依靠人工野外勘测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效性差,精度低,不能及时有效地获取茶区空间分布信息,同时茶区在光谱特征上与林地、梯田等具有极强的相似性,茶种植区的遥感识别工作难度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结合变差函数的茶种植区自动提取方法.为了解与动态监测茶的种植情况,选取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4块...  相似文献   
129.
 在大型地下洞室的建设中,高地应力已然成为洞室开挖后影响围岩稳定的关键因素。为保证围岩稳定和评价支护设计的效果,需要对初始地应力场进行反分析。通过对初始地应力场分布规律和计算方法的研究,认识到初始地应力场分布受空间位置和边界条件影响规律与变差函数的区域化变量理论高度契合,由此提出一种基于变差函数概率统计理论的初始地应力场反分析方法。该方法从空间距离和埋深2个基本因子出发,研究区域化变量的合理表达,并运用最小二乘法原理拟合出适合地下工程初始地应力场反分析的球状模型参数。运用球状模型函数对有限的实测点插值,获得工程设计所需的初始地应力场数据,并能反映地形地貌的影响。进一步采用增量变塑性刚度理论模拟地下厂房开挖过程,求得的围岩变形及塑性破坏区分布与监测规律相符。  相似文献   
130.
变差函数是地质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工具。一个正确的变差函数能准确的揭示出地质变量的各项异性,并为下一步的空间估计以及随机模拟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故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文章介绍了一种使用开源程序进行变差函数分析的方法和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原始数据的收集与检查、正态转换、试验变差函数求取、理论变差函数的人工及自动拟合等步骤。文中对每一步骤的理论背景,所应用到的程序,以及预期的结果进行说明。正确运用这一过程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变差函数分析过程中的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和错误,同时开源程序分析环境的搭建使得从事变差函数的过程更透明,更可控。更好的指导矿产的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