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69篇 |
免费 | 337篇 |
国内免费 | 13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16篇 |
综合类 | 228篇 |
化学工业 | 266篇 |
金属工艺 | 34篇 |
机械仪表 | 222篇 |
建筑科学 | 71篇 |
矿业工程 | 44篇 |
能源动力 | 373篇 |
轻工业 | 75篇 |
水利工程 | 303篇 |
石油天然气 | 95篇 |
武器工业 | 24篇 |
无线电 | 16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31篇 |
冶金工业 | 61篇 |
原子能技术 | 33篇 |
自动化技术 | 10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69篇 |
2022年 | 86篇 |
2021年 | 92篇 |
2020年 | 92篇 |
2019年 | 86篇 |
2018年 | 77篇 |
2017年 | 92篇 |
2016年 | 107篇 |
2015年 | 88篇 |
2014年 | 121篇 |
2013年 | 143篇 |
2012年 | 142篇 |
2011年 | 141篇 |
2010年 | 94篇 |
2009年 | 99篇 |
2008年 | 97篇 |
2007年 | 122篇 |
2006年 | 112篇 |
2005年 | 105篇 |
2004年 | 75篇 |
2003年 | 81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飞机尾涡相干激光探测系统设计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飞行安全,并尽可能地提高机场跑道容量,对飞机尾涡相干激光探测系统进行了设计。从飞机尾涡激光探测的总体要求出发,提出相干激光探测系统结构,同时针对激光光源参数以及平衡探测光路结构进行设计,给出整个系统的设计参数。通过对所设计系统的探测信噪比以及测速精度的仿真分析表明,所设计的飞机尾涡相干激光探测系统能够满足尾涡探测的需求,当脉冲能量达到25 mJ以上时,雷达在探测距离7 km内的探测信噪比大于3 dB;在2 km内测速精度优于0.2 m/s。 相似文献
32.
33.
Ma Hui-yangGraduate School of Academia Sinica Beijing P. R. ChinaWu Chui-jie Tan Bo-yanAir Force Institute of Meteorology Nanjing P. R. China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B辑)》1994,(3)
Vortex method is developed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ree surface and vortex systems. The. vortex systems, considered here, include vortex pairs, an infinite vortex sheet, and a trailing-edge vortex sheet. The computational results reproduces qualitatively the deformation of free surface under the action of vortices, which is observed in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34.
Yuandong Huang 《Particul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31(6):526-540
This study has been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numerically the particle dispersion in the wake of dilute particle-laden gas flows past two identical square cylinders in tandem arrangement at Reynolds number of 10,000,000. In the numerical method, the discrete vortex method is employed to calculate the gas flow fields, and the Lagrangian approach is applied to track individual solid particles. A dispersion function is defined to represent the lateral dispersion scale of particles. The wake vortex patterns and the distributions of particles with various Stokes numbers ranging from 0.01 to 10 are obtained. The numerical results reveal that: (1) the particles with St = 0.01 can distribute both in the vortex core and around the vortex periphery, whereas the particles with St = 1.0, 10 congregate mainly around the vortex periphery; (2) the particles with St = 0.01, 0.1 are trapped by the vortices into the gap between the two square cylinders, while very few particles with St = 1.0, 10 are distributed within the gap; (3) the particle's dispersion intensity along the lateral direction decreases greatly as St is increased from 0.01 to 10. 相似文献
35.
36.
为研究旋流喷嘴纺纱方法对不同线密度纱线的减羽效果,借助计算流体软件模拟旋流喷嘴内部气流特性及不同线密度纱线在气流作用下的压强与速度分布,并用纺纱试验进行验证。模拟结果表明,进入纱道后的气流沿顺时针方向分别朝纱道入口及出口方向运动,纱线表面毛羽主要受到气流的包裹力和由于纱线自转而产生的相对包裹力作用。气流的旋转特性使得纱道管壁附近的压强高于轴线附近,因此不同线密度纱线的表面所处涡流的位置不同,受到的气流包裹力也不同。纱线线密度较小,表面受到的压强分布密集,x、y、z 向速度波动较大,其中20 tex 纱线表面的压强和速度分布情况优于10、30、40 tex 的。研究结果表明,旋流喷嘴压强在0.2 MPa 下,对20 tex 大麻/ 棉(40/60)的减羽效果最优,达到了87.6%,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7.
为研究纤维规格对喷气涡流纺纱线中纤维径向分布的影响规律,将两种不同规格的羊绒纤维和同一棉型涤纶纤维分别以相同比例混纺,经喷气涡流纺纱机MVS861制备了两种羊绒/涤纶纤维混纺纱线。运用哈氏切片器切取两种混纺纱线的横截面样本,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并采集纱线样品横截面的纤维分布图,结合汉密尔顿指数分析法和Onion指数法分析,得到喷气涡流纺混纺纱中羊绒纤维和涤纶纤维在纱线横截面内的内外转移趋势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利用喷气涡流纺纱技术制得的羊绒/涤纶混纺纱线中,羊绒纤维因其初始模量更小、长度更长有向外转移趋势,初始模量更大、长度更短的涤纶纤维则有向内转移趋势;但混纺纱的最外层纤维由纤维含量和纤维规格共同决定。该结论可帮助纺制喷气涡流纺羊绒混纺纱时根据需要来选择纤维原料的规格。 相似文献
38.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干涉显微镜对水热法合成蓝宝石和天然绿柱石等宝石的表面微形貌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宝石晶体中微尺度涡旋位错的表征和示踪, 初步证实涡旋位错是某些宝石矿物晶体又一重要的生长机制. 这暗示, 微尺度成矿流体的涡旋运移与晶相涡旋成核可能是地球成矿动力学体系中某些物质运动和存在的又一种重要的形式. 对晶体生长机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予以了讨论. 相似文献
39.
无水胶印输墨系统油墨温度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墨温度控制系统是无水胶印设备的重要控制组件之一,对保持油墨黏度稳定和印刷质量的一致性有重要影响。通过建立温控墨辊表面墨层热载荷时变函数模型,计算墨辊表面油墨平均温度发生变化时的热载荷变化量,根据对温控墨辊螺旋管道的传热性能参数进行等效,在采用涡流管作为温度双向控制伺服装置的前提下,确定了温控气体在设定出入温度差的条件下的输入流量,将温控气体的输入参数,包括流量值、入口温度值作为涡流管伺服控制器的输入参数,建立油墨温度PID整定控制模型,并基于Lab VIEW设计了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控制模型合理,无水胶印油墨温控系统控制精度达到±1℃。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