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3篇
  免费   726篇
  国内免费   471篇
电工技术   84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58篇
化学工业   733篇
金属工艺   144篇
机械仪表   64篇
建筑科学   296篇
矿业工程   222篇
能源动力   78篇
轻工业   660篇
水利工程   225篇
石油天然气   1904篇
武器工业   16篇
无线电   374篇
一般工业技术   505篇
冶金工业   69篇
原子能技术   127篇
自动化技术   760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253篇
  2021年   324篇
  2020年   261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193篇
  2016年   282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338篇
  2013年   439篇
  2012年   347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4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构造作用对油气生成和运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有机质从埋藏开始,就处于极其复杂的地球物理化学场中,环境提的能量,一是热量,二是机械能,机械能,主要是通过机械力作用传递给系统的,另外还以机械波的形式赋予系统一定的机械能。当发生断褶构造运动时,机械力对油气运移的影响尤为突出,它经能量的迁移转化,促成了包括机械力降解和地应力驱动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制造了一次次高效的成油(生运)事件,本文以突变论为着眼点,按照改造控制建造的思路,大胆提出构造运动制造生排烃事件,成就含油气系统的假说。  相似文献   
22.
复杂地区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常规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反射波的偏移成像是基于地震数据的共深度点或共中心点叠加技术进行的,在地下地质构造相对复杂的地区,由于叠加过程的引入,导致了一些来自于大倾角地层或细微地质现象产生的地震反射信息的畸变或损失,而目前在算法上已经较为成熟的叠前偏移成像技术,便弥补了叠后偏移成像的不足,特别是在山前复杂构造区带,叠前偏移不仅能够使反射波准确成像,而且能够改善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23.
地震勘探技术应用可以分为以二维地震研究构造为主的地震勘探初级阶段、以地震地层学为主的地震勘探中级阶段、以三维地震油藏静态描述为主的地震勘探高级阶段、以地震储层研究为主的开发地震妆级阶段和以四维地震进行油藏监测为主的开发地震高级阶段。针对5个不同阶段的地质条件和地质任务,选择使用合理的地震勘探技术是有效提高勘探开发效益的重要途径。焉耆盆地的勘探开发体现了以地震勘探为主的思路,在勘探开发过程中重视了针对不同勘探开发阶段和不同的地质 地震技术,因此,在早期勘探开发中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4.
Fluorescent speckle microscopy (FSM) uses low levels of fluorescent proteins to create fluorescent speckles on cytoskeletal polymers in high‐resolution fluorescence images of living cells. The dynamics of speckles over time encode subunit turnover and motion of the cytoskeletal polymers. We sought to improve on current FSM technology by first expanding it to study the dynamics of a non‐polymeric macromolecular assembly, using focal adhesions as a test case, and second, to exploit for FSM the high contrast afforded by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TIR‐FM). Here, we first demonstrate that low levels of expression of a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conjugate of the focal adhesion protein, vinculin, results in clusters of fluorescent vinculin speckles on the ventral cell surface, which by immunofluorescence labelling of total vinculin correspond to sparse labelling of dense focal adhesion structures. Th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FSM principle can be applied to study focal adhesions. We then use both GFP‐vinculin expression and microinjected fluorescently labelled purified actin to compare quantitatively the speckle signal in FSM images of focal adhesions and the actin cytoskeleton in living cells by TIR‐FM and wide‐field epifluorescence microscopy. We use quantitative FSM image analysis software to define two new parameters for analysing FSM signal features that we can extract automatically: speckle modulation and speckle detectability. Our analysis shows that TIR‐FSM affords major improvements in these parameters compared with wide‐field epifluorescence FSM. Finally, we find that use of a crippled eukaryotic expression promoter for driving low‐level GFP‐fusion protein expression is a useful tool for FSM imaging. When used in time‐lapse mode, TIR‐FSM of actin and GFP‐conjugated focal adhesion proteins will allow quantification of molecular dynamics within interesting macromolecular assemblies at the ventral surface of living cells.  相似文献   
25.
通过分析塔巴庙地区储层压力的分布特征,建立了研究区泥岩压实曲线,并对影响和控制该区储层压力的主要因素和机理进行了探讨,对“欠压实”剩余压力、生气增压、抬升引起的降压进行了定量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晚三叠-早白垩世末“欠压实”作用和晚侏罗-早白垩世末烃源岩大量生烃作用使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形成异常高压;晚白垩系构造抬升降压,使得现今储层为正常-低异常压力。同时证实了“欠压实”对天然气有压力封盖作用,天然气都分布在最大“欠压实”幅度以下的储层当中。烃源岩生气高峰为晚侏罗-早白垩世末,但天然气大规模运移是在晚白垩世,方向以沿过剩压力梯度降低较快的方向(太原-山西组至下石盒子组)垂向运移,通道主要为裂缝,运移的动力主要为异常高压。由于储层致密,聚集成藏能量有限,造成天然气充注不足、气水分异不好、含气饱和度低。  相似文献   
26.
珠江口盆地开平凹陷油气聚集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口盆地自新生代以来,曾先后受到不同方向张应力的作用,造成了不同时期构造体系的交叉叠合.中中新世以来构造运动强烈,并具有东强西弱的特点,对油气的运移与聚集产生了重要影响.开平凹陷的剧烈断裂和断陷活动始于始新世,并在同期沉积了巨厚的文昌组.晚渐新世以后,由于断裂活动非常微弱,在成熟的烃源岩与其上地层之间缺乏有效的油源断层,因而自生自储、近距离运移可能是开平凹陷油气聚集的基本特征.在凹陷内部,因重力滑动和欠压实泥岩共同作用所形成的KPll-1构造带可能是该区最具有油气远景的地区.  相似文献   
27.
在对Sirius叠前深度偏移软件应用开发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Sirius 2D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建立、层析成像及演、叠前深度偏移以及深度聚焦等技术环节的基本原理,并以莺歌海盆地某测线的处理为例,具体分析了Sirius 2D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的流程、主要参数及时效.文中还分析讨论了莺歌海盆地中央“泥拱带”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的地质效果.实践表明,莺歌海盆地广泛发育的与“泥拱模糊带”有关的构造各有其特殊性,只有通过3D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泥拱模糊带”的成像问题.  相似文献   
28.
鄂尔多斯盆地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含油气系统研究目前尚无成熟的划分方案和系统成果,本文主要依据油气赋存的层位并参考油气源将其划分为下古生界含气系统、上古生界含气系统及中生界含油气系统。各含油(气)系统平面分布范围主要受生油岩、储集岩分布和油气运移方向的控制;其中,下古生界含气系统、中生界含油气系统主要分布于盆地中部。上古生界含气系统主要分布于盆地北部。  相似文献   
29.
如果需要将一个特定局部时空域中的地震反射波归位到它们的实际位置,则我们不必在整个时空域而只需在这个局部时空域对其进行偏移,同样能达到波场归位的目的。其差別仅是采用的速度不同而已.这样能大大地减小偏移的作用区域。采用这种局部偏移的方法进行常速叠前偏移结果的剩余速度偏移,可以完全消除叠前偏移剖面上由于速度变化引起的倾斜反射界面的错断现象。这样在进行叠前偏移时可采用较少的速度个数,减少叠前偏移的计算量。采用该方法作剩余速度偏移可以减少波场成像时的计算量,从而使得常速叠前偏移成为一种处理效果好、处理效率高的实用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30.
数据局部性是多处理器系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结合该领域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我们近一阶段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多处理器系统中的数据局部性及其优化问题。针对现有局部性度量模型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增强的可用于层次式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局部性度量模型。在静态和动态局部性优化技术方面,分别探讨了基于投影分层的数据变换框架和基于瞬时访问信息的动态页迁移策略,并展开了系列相关的讨论。另外,针对利用数据局部性时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存储一致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以操作系统为中心的线程存储一致性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