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1篇
  免费   361篇
  国内免费   215篇
电工技术   136篇
综合类   280篇
化学工业   574篇
金属工艺   359篇
机械仪表   206篇
建筑科学   194篇
矿业工程   121篇
能源动力   112篇
轻工业   132篇
水利工程   138篇
石油天然气   218篇
武器工业   16篇
无线电   29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16篇
冶金工业   96篇
原子能技术   25篇
自动化技术   2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介绍了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和性能,及其作为润湿剂和消泡剂在水性木器涂料中的应用。表明基于双子型结构开发的表面活性剂具有高效、多功能的特性,不但可以保证水性涂料产品对低表面能基材的优异润湿,而且还可以提供卓越的消泡抑泡效果。  相似文献   
162.
The influence of impact conditions (reported in terms of Weber and Reynolds numbers) on nucleus formation was studied for single drops striking a static glass bead bed. Results from high speed images showed that the nucleation rate is not influenced by liquid physical properties (density, surface tension, viscosity) for drops that spread significantly (30 < We < 233).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nucleus size is determined by how much liquid penetrates into the bed during drop spreading, so does depend on surface tension and liquid density. A corresponding analytical model, derived from first principles, predicts nucleus size to with 1.5% using only liquid physical and powder bed properties, plus the experimentally measured drop spreading behavior. © 2011 Americ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 AIChE J, 2012  相似文献   
163.
对碱激粉煤灰胶凝材料与水泥砂浆及混凝土的耐酸性及在干湿条件下的体积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其中水泥为对比样.结果表明:与水泥相比,碱激发粉煤灰胶凝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硫酸侵蚀性、湿胀小、干缩大.结论是碱激发粉煤灰胶凝材料适合在潮湿环境或酸性水中使用,不宜在空气中使用.  相似文献   
164.
毛细水干湿循环对土遗址风化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位的波动引起毛细水对上部遗址体的反复作用,导致遗址体处于干湿循环交替的状态中,从而致使土遗址不断经受反复的湿胀干缩变化,使得遗址体内部发育大量的裂隙,内部结构变疏松,对遗址体造成极大的破坏,最终使遗址体抵抗外界侵蚀的能力下降,加速了土遗址的风化劣变。采用西安地区凤栖塬黄土模拟遗址原址土样进行室内干湿循环模拟试验,研究了在毛细水作用下经过多次干湿循环后,土样的外观形貌、无侧限抗压强度、抗水崩解性、微观结构的变化以及抗压强度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土样的裂隙不断加以发育并相互贯通、无侧限抗压强度逐渐下降、崩解速度整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土颗粒粒径变小且空隙间距变大。  相似文献   
165.
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中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重要的地带之一,其规划涉及多学科多方面的问题,以福州乌龙江滨水住区的景观设计为例,阐述进行城市滨水区生态、功能、经济等方面中设计的一些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6.
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三角洲前缘亚相席状砂单砂体识别,总结出平面上大面积分布的三角洲前缘亚相席状砂实际上是众多单砂体的组合。根据席状砂发育特点,确定单砂体的3种成因类型:溢岸型、决口型和河口叶状体。并归纳了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单砂体的识别方法与原则,即从不同类型砂体的成因入手,根据微相组合关系、厚度演变趋势、测井曲线微细差别、泥岩尖灭区的分布规律等特征综合分析,闭合对比,实现对单一砂体的追溯与识别。并为高含水后期油田调整挖潜、更精确地认识剩余油分布状况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7.
井间微地震监测技术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井间微地震监测技术的现场应用是通过监测注水过程中产生的微震波,可以确定出水驱前缘位置、优势注水方向、注水波及面积等资料;在水力压裂时,进而还可确定出裂缝分布的方位、长度、高度及地应力方向等地层参数.为油藏工程师进行方案优化、提高整体开发效果和采收率等提供依据.在简要介绍了井间微地震监测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动、静态资料,对微地震法在水驱前缘测试及压裂裂缝监测两方面在大庆油田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场应用证明,井间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油田动态分析及压裂效果评价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8.
准噶尔盆地中拐-玛南地区上乌尔禾组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的砂砾岩,具有厚度大、横向变化快、岩石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低的特点。砂砾岩储层的关键控制因素为泥质含量,根据泥质含量对上乌尔禾组砂砾岩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含泥砂砾岩和富泥砂砾岩。利用单一的测井曲线难以有效识别研究区的泥质含量,根据常规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利用中子测井曲线和声波时差测井曲线的幅度差来拟合砂砾岩储层泥质含量曲线,再经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来预测砂砾岩优质储层的平面展布,实现了砂砾岩储层的定量化预测。经过钻井证实,这一方法预测结果符合率较高,油气显示良好,展示了本区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69.
以岩心、测井分析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沉积特征等,确定扶余油田中城区扶余油层为一套浅水三角洲沉积,并在单井相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测井相识别模式。研究认为Ⅰ砂组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水下分流河道间湾、席状砂和湖泥等6种沉积微相;Ⅱ、Ⅲ、Ⅳ砂组主要为三角洲平原沉积,识别出分流河道、溢岸砂、决口扇、分流河道间湾等4种沉积微相。结合砂体以及沉积微相分布规律,总结了研究区沉积相模式,确定了砂体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分流河道是油气的富集区和剩余油挖潜的最有利部位,为研究区剩余油进一步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0.
利用岩心、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在扇三角洲前缘内部构型级次划分及识别单一河道砂的基础上,精细解剖泌阳凹陷双河油田Ⅶ10小层扇三角洲前缘的构型。双河油田扇三角洲前缘复合砂体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溢岸砂3类构成单元,单一砂体构型界面为泥粉砂质夹层、钙质砂砾岩夹层以及泥砾岩夹层。研究区砂体的拼接样式分为河口坝-河口坝拼接、河口坝-辫状水道拼接、辫状水道-辫状水道拼接以及辫状水道-溢岸砂拼接等4种类型。应用三维视窗内多视角栅状组合技术在小层内识别出3条单一河道及其相应河口坝和溢岸砂,单一河道宽度为100~150 m,具有从北向南逐步交叉合并并分流的变化规律。油田现有的井网不能有效地控制单一河道砂体分布,需要缩小井距,沿单一河道完善注采系统,以提高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