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49篇 |
免费 | 122篇 |
国内免费 | 20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7篇 |
综合类 | 278篇 |
化学工业 | 251篇 |
金属工艺 | 6篇 |
机械仪表 | 25篇 |
建筑科学 | 12篇 |
矿业工程 | 55篇 |
能源动力 | 20篇 |
轻工业 | 8篇 |
水利工程 | 6篇 |
石油天然气 | 5367篇 |
武器工业 | 4篇 |
无线电 | 2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4篇 |
冶金工业 | 5篇 |
原子能技术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57篇 |
2022年 | 57篇 |
2021年 | 81篇 |
2020年 | 71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85篇 |
2014年 | 198篇 |
2013年 | 173篇 |
2012年 | 209篇 |
2011年 | 223篇 |
2010年 | 257篇 |
2009年 | 232篇 |
2008年 | 290篇 |
2007年 | 306篇 |
2006年 | 264篇 |
2005年 | 293篇 |
2004年 | 352篇 |
2003年 | 335篇 |
2002年 | 281篇 |
2001年 | 278篇 |
2000年 | 255篇 |
1999年 | 247篇 |
1998年 | 318篇 |
1997年 | 254篇 |
1996年 | 200篇 |
1995年 | 175篇 |
1994年 | 148篇 |
1993年 | 72篇 |
1992年 | 74篇 |
1991年 | 70篇 |
1990年 | 62篇 |
1989年 | 59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渤海BZ-28-1油田是一高压碳酸盐岩油田,与之配套的生产设施,是我国海上石油工程中第一次采用的以软钢臂联接的单点系泊浮式采油生产系统。本文着重介绍了这种新型生产模式下的投产方式,总结出一些区别于固定式采油生产平台及砂岩油田的新工艺,为今后类似生产模式及类似油田的投产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异常压力与层油气藏—黄骅坳陷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骅坳陷内已发现的第三系深层油气藏中几乎都与异常压力有关,形成超压封闭型油气藏。 相似文献
993.
华北油田碳酸盐岩油藏可分为裂缝-孔隙型、溶洞-裂缝型、溶洞-裂缝-孔隙型三类。20年的开发历程,按照产油状况为主的储层动态特征和相应的工艺技术措施,结合产油量和含水率的变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上产、稳产阶段,主导增产技术是酸化;产量快速递减阶段,主要增产技术是卡(堵)水,配以提液、酸化措施,钻加密井;低产缓减阶段,主要挖潜工艺技术是化学堵水、选择性提液、停注降压开采,还有钻调整井、开窗侧钻、封固出水段并在含油段射孔、注氮气等。结论是,发展并高标准应用常规技术仍是提高开发水平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非自喷井解释方法一直是困扰试井界的难题之一。自1995年底应用DKS2.0软件中DST压恢分析法先后处理了大港油田200多层实测资料以来,发现一部分井与常规分析法的处理结果完全不同。这些井多出现在均质无限大油藏,且其压力及压力导数曲线开口小、导数曲线驼峰较小。通过对DST压恢分析法在大港油田应用情况的分析,认为此方法适用于均质非自喷井,尤其是处理低渗且地层受污染井的结果比较符合地层的实际地质情况,其成果的应用对地层改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7.
998.
油气区域勘探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盆地分析与评价、含油气系统分析与评价、区带和圈闭分析与评价、油气藏描述与评价以及对以上诸过程进行动态管理的资源序列研究.盆地分析包括地层发育史、构造发展史、沉积演化史和热史,盆地评价的主要内容是烃源岩.含油气系统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烃源岩、储层、盖层和上覆层等4项静态要素,以及油气生成与运聚的过程,其关键问题是生烃凹陷的生烃量和圈闭的聚集量.区带分析是对有成因关系的圈闭带进行分析.圈闭分析与评价包括地质分析、工程地质分析和经济评价.油气藏描述是对油气田的构造、储层岩性和物性、油气分布等进行描述与评价,贯穿圈闭预探到探明油气田的全过程.资源序列包括推测资源量、潜在资源量、预测储量、控制储量和探明储量的计算以及确定它们之间合理的资源潜力比. 相似文献
999.
盖层封闭能力的灰聚类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提出灰聚类评价方法,用于盖层封闭能力定量评价。所有被评价对象构成聚类对象集,所有评价指标构成评价指标集,所划分的盖层封闭能力等级构成聚类的灰类集,按照最大聚类权确定对象所属的灰类,即盖层的封闭能力级别。评价流程是:确定指标灰类模式→数据预处理→利用聚类公式计算→利用最大聚类权准则抉择。这种方法避免了加法评分法要依靠人的主观经验划定总评分值的问题,而且由于把评价对象视为“灰”的,具有处理边缘信息的能力。以琼东南盆地3个主要探区的盖层封闭性评价为例,介绍了灰聚类评价的具体应用方法。灰聚类评价方法同样可用于储集层评价、圈闭评价等地质问题的定量研究。表2参3(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
1000.
渤海湾盆地深层油气藏类型及油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渤海湾盆地深层(3.5km以深)是该地区目前最现实的油气勘探新领域。将其深层油气藏划分为3类共8个亚类:①构造型(背斜型、断块型和断鼻型);②非构造型(岩性型、地层超覆型和潜山型);③复合型(主要包括构造岩性型和构造地层型)。认为渤海湾盆地深层油气分布规律与中浅层明显不同:①强烈拉张裂陷伴有压扭性应力作用的区域构造背景,形成沿走滑断裂带分布的深层油气聚集带;②已发现的深层油气藏均有紧邻生烃中心环带状分布的特点,深层源控规律更加明显;③凹陷内深层发育大型的构造圈闭、岩性圈闭及复合型圈闭,是大规模油气聚集的重要条件;④凹陷内高密度流大砂体与构造相配置,是深层最佳成藏系统;⑤超高压异常带、异常孔隙带的存在是深层油气富集高产的决定性因素;⑥渤海湾盆地的构造迁移性(由周缘向中心,最后至渤海海域)使深层油气藏的层位平面分布有一定规律性。图2参5(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