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307篇 |
免费 | 757篇 |
国内免费 | 57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71篇 |
综合类 | 1706篇 |
化学工业 | 3529篇 |
金属工艺 | 907篇 |
机械仪表 | 1737篇 |
建筑科学 | 3687篇 |
矿业工程 | 4954篇 |
能源动力 | 406篇 |
轻工业 | 614篇 |
水利工程 | 1606篇 |
石油天然气 | 16572篇 |
武器工业 | 116篇 |
无线电 | 42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201篇 |
冶金工业 | 465篇 |
原子能技术 | 45篇 |
自动化技术 | 3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8篇 |
2023年 | 840篇 |
2022年 | 1038篇 |
2021年 | 1337篇 |
2020年 | 814篇 |
2019年 | 805篇 |
2018年 | 459篇 |
2017年 | 717篇 |
2016年 | 856篇 |
2015年 | 950篇 |
2014年 | 2285篇 |
2013年 | 2013篇 |
2012年 | 2196篇 |
2011年 | 1984篇 |
2010年 | 1791篇 |
2009年 | 1754篇 |
2008年 | 1759篇 |
2007年 | 1562篇 |
2006年 | 1578篇 |
2005年 | 1580篇 |
2004年 | 1477篇 |
2003年 | 1359篇 |
2002年 | 1229篇 |
2001年 | 1040篇 |
2000年 | 913篇 |
1999年 | 835篇 |
1998年 | 743篇 |
1997年 | 707篇 |
1996年 | 674篇 |
1995年 | 700篇 |
1994年 | 583篇 |
1993年 | 416篇 |
1992年 | 394篇 |
1991年 | 341篇 |
1990年 | 334篇 |
1989年 | 309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5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1.注聚前期调整
1.1 合理井距研究
聚合物驱的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都表明,不同井距条件下注聚合物会有不同的增油降水效果,因此,注聚前对井网调整是必要的。但是在油田进行聚合物驱时,对井距的选择必须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注入压力,即注水时达到配注要求时的注入压力与油层破裂压力之间的余量,因为注水井改为注聚合物溶液后,随井距的增大,聚合物段塞注入过程中注入压力随之增大;二是聚合物在地层中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的时间长短。上述两个方面是决定聚合物驱井距大小的主要因素。而这两个因素又受油层的渗透率、油层温度及地层水矿化度等方面的制约。 相似文献
42.
水泥用量是固井作业的重要参数。以往的计算公式均以电测井径为依据,误差较大。本文根据实际固井资料提出了计算水泥用量的新公式,它消除了电测井径不准产生的不确定问题,为准确计算固井水泥用量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3.
介绍在GRC电子扫描读卡仪系统的HP微机上新开发的能实现读卡和试井分析一次性处理软件包。这套软件包能够完成各种常用井下测试卡片的数据化处理和其各种分析图的绘制与解释。全套软件具有性能稳定,通用性好,操作简单和处理速度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44.
结合使用新的优化软件和商业油藏模拟软件,分别对采用和不采用智能油井控制装置完井的油藏产量进行了预测和优化。井下流量控制装置给非常规油井的生产带来了灵活性。利用它们可以单独控制多分支井的各个分支,从而实现石油产量最大化或对不需要的水或气产量最小化。文中通过案例介绍了一种智能井(即安装有井下传感器和流量控制器的油井)运行的优化方法。该方法需要把共轭梯度优化技术与包含一个详细的多井段油井模型的商业模拟软件结合使用。该综合优化技术用于解决涉及不同类型油井和地质模型,以及多次地质统计模拟结果(geostatistical realization)的问题。多个案例均说明,采用流量控制装置能够改善油井的预测生产动态,其中一个改善的程度高达65%。 相似文献
45.
46.
47.
通过对井架结构和受载关系的研究分析,在保证井架正常生产运行的情况下,确定治理改造方案,实现不停产改造对接。 相似文献
48.
49.
50.
报道了鄂尔多斯盆地低压低渗气藏水平使用的事生物降解钻(完)井液ASS-1的组成和性能.其组分包括粒度适宜的碳酸钙粉(暂堵剂和加重剂),改性淀粉(可变形暂堵剂和降滤失剂),优质生物聚的(提黏切剂),pH调节剂,无荧光润滑剂DRH(加量1%)及防腐剂等,给出了基础配方.该钻(完)井液对岩心的伤害率约为5%(4种其他体系钻(完)井液的伤害率在21.9%~96.6%);经高压气体反向驱排后,伤害后岩心渗透率恢复率可由88%提高到92%;在≤110℃热滚16 h后黏度损失率<50%;经过4次热滚(91℃×16 h),每次热滚后作适当维护处理,均可使变坏的性能恢复到要求值.该钻(完)井液用于水平段长800 m、地温83℃的DP35-1井和两分支水平段长各1500 m、地温91℃的CB1-1中,根据技术要求采用适当技术措施,在钻进中特别是CB1-1井长达4个月的钻进中,API滤失量<5 mL,密度1.04~1.07 g/cm3,漏斗黏度41~53 s,塑性黏度10~15 mPa·s,屈服值6~18 Pa,两口井均顺利完钻且可裸眼完井.图5表4参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