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8篇
  免费   515篇
  国内免费   323篇
电工技术   102篇
综合类   392篇
化学工业   463篇
金属工艺   67篇
机械仪表   54篇
建筑科学   60篇
矿业工程   168篇
能源动力   21篇
轻工业   17篇
水利工程   12篇
石油天然气   5672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52篇
一般工业技术   67篇
冶金工业   74篇
原子能技术   13篇
自动化技术   20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79篇
  2022年   256篇
  2021年   262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225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234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448篇
  2013年   343篇
  2012年   373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391篇
  2009年   378篇
  2008年   383篇
  2007年   351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344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372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对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多参数精细描述和对比研究认为,沙三段有效烃源岩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达2.5%~8%,以Ⅱ1和Ⅰ型有机质为主,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为好的有效烃源岩;沙一段有机碳含量1.2%~2.3%,有机质类型以Ⅱ2和Ⅲ型为主,为好的有效烃源岩。东三段有机碳含量0.2%~2.6%,以Ⅱ2型有机质为主,处于成熟演化阶段,为较好的有效烃源岩。因此,预测南堡凹陷勘探有利方向:第一类为紧邻以Ⅱ1和Ⅰ型有机质烃源岩为主的生烃凹陷分布的南堡1-2号构造和南堡3-4号构造;第二类为紧邻以Ⅱ2和Ⅰ型有机质烃源岩为主的生烃凹陷分布的高尚堡构造—柳赞构造;第三类是紧邻以Ⅱ2和Ⅲ型有机质烃源岩为主的生烃凹陷分布的老爷庙构造—北堡构造和南堡5号构造。   相似文献   
992.
西湖凹陷目前已发现的油气层主要集中在平湖组和花港组储层之中。平湖组主力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主要形成气藏(含凝析气藏)和轻质油藏,其具有流动性强、极易挥发等特点,烃类损失较大。通过目前应用的几种录井技术来看,泥浆综合气测录井能较好的识别油气层,通过对C1参数的矫正能够很好的识别出油气显示层,根据各气测参数的特征变化,并能对油气层的性质进行初步的较准确评价。地化录井、定量荧光录井由于受到烃类损失大的影响,在对油气层识别及评价中不及气测录井敏感。  相似文献   
993.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曲线形态、砂体的几何形态以及孔隙度与渗透性等资料,对东营凹陷梁11断块沙二段7—8砂层组沉积微相进行了精细描述。研究结果表明,7—8砂层组属于以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为主的三角洲前缘沉积,可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分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废弃河道和三角洲泥共8种沉积微相。其中,河口坝及远砂坝均可进一步细分出坝核、坝缘2个次级微相;分流间湾可进一步划分为间湾滩地和间湾洼地2个次级微相。沙二段7砂层组各单砂层中以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分流间湾等微相为主,局部分布水下决口扇及废弃河道;8砂层组各单砂层中以河口坝为主,其次是远砂坝。  相似文献   
994.
武清凹陷大孟庄洼槽烃源岩地震属性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缺少钻井资料的低勘探程度地区进行烃源岩评价和油气前景预测的难度较大。由于烃源岩与非烃源岩之间在平均振幅、平均能量等地震属性上存在明显差别,据此建立了一套利用层序地层学及地震地层学识别烃源岩,根据地震速度谱信息去除烃源岩体中砂质含量,由烃源岩体提取的地震属性与实测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等地化参数的对应关系,定量预测烃源岩有机碳含量的方法。利用该方法预测和评价了武清凹陷大孟庄洼槽沙三段中、下亚段和沙四段上亚段3个层系的烃源岩,其有机碳含量分布表现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特点,进而确定研究区南部的京24井—务古1井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995.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成岩圈闭成因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发育扇根封堵的成岩圈闭。通过岩心观察、粒度分析、薄片鉴定和粘土矿物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扇根和扇中的岩相组构与差异成岩演化进行研究,以揭示成岩圈闭的成因机理,并探讨其形成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扇根以杂基支撑的砾岩相为主,杂基含量高,抗压实能力弱,机械压实作用阶段,其原生孔隙不易保存,在碱性为主的成岩环境下,以重结晶作用为主,孔隙度、渗透率持续降低;扇中以砂质杂基支撑或颗粒支撑的砾质砂岩相和含砾砂岩相为主,杂基含量较少,抗压实能力较强,在酸性和碱性交替的成岩环境下,成岩作用多样,形成多个次生孔隙发育带。因此,岩相组构是形成成岩圈闭的物质基础,而扇中和扇根的差异成岩演化控制下的物性差异是形成扇根封堵成岩圈闭的内在机制。成岩圈闭的形成主要受到沉积层序、岩相组构和成岩流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长期以来,对异常高压预监测的研究集中在欠压实成因上,认为烃类生成成因的异常高压是难以预监测,甚至是不可预监测的。为实现生烃超压的预监测,对生烃地层和欠压实地层的测录井参数响应特征进行了对比,并对烃类生成所产生的异常高压随井深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烃地层在中子密度、声波时差、地层可钻性指数等方面的响应特征跟欠压实地层是一致的,且其生成的异常高压随井深增加也呈规律性变化;地层可钻性指数等方法所预监测的地层压力并不仅仅是欠压实成因的,也包括生烃增压的贡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二者贡献的区分方法及将地层可钻性指数与烃类体积响应参数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指数和BP神经网络2种超压预监测方法。该研究打破了生烃超压不可预监测的观点,有助于提高对异常高压的地质认识和随钻预监测水平。  相似文献   
997.
黄河口凹陷渤中34 区明化镇组下段油气输导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渤中34区输导体系特征及其与中浅层油气成藏规律关系的研究表明,对油气运移起重要作用的输导体系主要有断层和砂体,油气的富集受控于断层和砂体的分布,且断层与砂体耦合接触关系既决定了输导体系的有效性,也决定了浅层明化镇组下段(明下段)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通过建立断层与砂体耦合接触半定量静态模型,证实断层与砂体的接触面积是影响油气充满度、储量丰度和油柱高度的重要参数,指导了渤中34-B构造的井位部署,渤中34-B-3D井砂体的含油气性预测结果与实钻吻合较好。实践证实,断层与砂体耦合接触关系半定量描述方法对成熟探区开拓勘探空间、寻找潜在油气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8.
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层序界面的识别主要依据纵向分辨率较低的地震剖面、多解性较强的录井岩性组合和测井曲线等资料,而忽视了与不整合面有关的岩石古化学风化特征的分析,从而造成层序划分方案的多解性。通过对东营凹陷永82井沙四段紫红色泥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以及古化学风化特征的分析,探讨了紫红色泥岩的纵向结构及其与层序界面的关系。永82井沙四段泥岩包括紫红色疏松状泥岩、紫红色致密块状泥岩、灰色层状泥岩以及灰色含膏泥岩和泥膏岩。沙四段紫红色疏松状泥岩具有强烈的擦痕面,其化学元素组成与古土壤相近,曾遭受程度较弱的古化学风化作用。结合紫红色泥岩的古化学风化特征认为,沙四段内部的层序界面与沙四段上、下亚段的边界不一致,紫红色疏松状泥岩段的顶界为沙四段内部的层序界面,而传统沙四段下亚段顶部的灰色砂岩夹紫色泥岩段属于上部层序的低水位体系域。  相似文献   
999.
近年来,中原油田进行勘探开发一体化部署,转变开发思路,加强三次采油技术研发与应用,走出了一条东濮油田稳产之路。5300平方千米的东濮凹陷曾是中原石油人梦想升起的地方。然而,历经30多年勘探开发,当年向千万吨级大油田发起过多次冲击的东濮探区,如今原油年产量已经下降到260万吨,油田开发中后期各种潜在的矛盾毕现,控制自然递减难度加大,原油生产连年吃紧……于是,打好东濮保卫战、夯实东濮  相似文献   
1000.
勘探证实,南堡凹陷滩海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为含油气潜山,且已成为下一步勘探的重点领域。首先分析整个华北地区早古生代区域沉积背景,明确黄骅坳陷和冀中坳陷该时期处于统一的陆缘浅海沉积环境中;进而以冀中坳陷为参照,利用化石组合及岩电特征对南堡凹陷潜山钻井进行地层划分对比,建立南堡凹陷下古生界标准地层序列;在井—震标定基础上,解释上马家沟组、下马家沟组及寒武系出露范围;结合储层评价结果将奥陶系和寒武系分别划分出5套和6套储盖组合,分析认为下马家沟组储盖组合为下一步潜山勘探有利层系,为南堡凹陷下一步潜山油气勘探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和有利指导。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