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75篇
  免费   1334篇
  国内免费   746篇
电工技术   11篇
综合类   797篇
化学工业   715篇
金属工艺   20篇
机械仪表   27篇
建筑科学   291篇
矿业工程   953篇
能源动力   92篇
轻工业   54篇
水利工程   226篇
石油天然气   11126篇
无线电   23篇
一般工业技术   74篇
冶金工业   115篇
原子能技术   101篇
自动化技术   30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332篇
  2022年   458篇
  2021年   540篇
  2020年   430篇
  2019年   353篇
  2018年   252篇
  2017年   283篇
  2016年   406篇
  2015年   407篇
  2014年   705篇
  2013年   674篇
  2012年   767篇
  2011年   696篇
  2010年   620篇
  2009年   626篇
  2008年   700篇
  2007年   662篇
  2006年   704篇
  2005年   632篇
  2004年   500篇
  2003年   435篇
  2002年   391篇
  2001年   365篇
  2000年   331篇
  1999年   310篇
  1998年   328篇
  1997年   316篇
  1996年   224篇
  1995年   196篇
  1994年   164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182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147篇
  1989年   12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储层成岩相测井识别评价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李国欣  赵太平  石玉江  胡琮  陈阵  凡雪纯  李栋  赖锦 《石油学报》2018,39(10):1141-1154
基于岩心分析、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五段5亚段-10亚段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成岩矿物组合特征等进行了研究。马家沟组五段5亚段-10亚段储层的岩性以粉晶、细晶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晶间孔、晶间溶孔和溶孔为主,偶尔伴生成岩裂缝。根据成岩作用、成岩矿物和储层物性,马家沟组五段5亚段-10亚段可划分出晶间孔相、溶蚀相、成岩微裂缝相、压实压溶相、钙质胶结相和膏质充填相6种成岩相。结合成岩相在常规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引入成像测井孔隙度谱分析方法,实现了单井成岩相的测井识别,分析结果与试气资料吻合较好。成像测井孔隙度谱的定性分析与常规测井相结合可揭示孔隙的发育状况和分布,判别测井成岩相,为储层评价和预测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63.
通过岩心观察、试油资料分析、岩石薄片鉴定、CT三维成像与主控因子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长7段)致密油的源—储组合特征,明确了致密油充注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发育源夹储、源—储互层与储夹源3种源—储岩性组合类型;不同源—储岩性组合内部发育薄层、中厚层与厚层3类烃源岩;构造裂缝、层理缝与微观孔喉网络为长7段主要的源—储通道。烃源岩厚度与源—储岩性组合是影响致密油充注的主要因素,源—储通道的影响相对较弱。厚层优质烃源岩是致密油充注的物理基础,剩余压力为致密油充注的主要动力,源—储岩性组合是致密油充注的空间场所。中厚层烃源岩与源夹储及源—储互层型岩性组合发育的区域为致密油有利的充注区。  相似文献   
64.
随着陆地勘探程度越来越高,获得大发现的难度越来越大,油气勘探向海域拓展是大势所趋,加快海域新区突破、实现资源有序接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重点剖析了渤海湾盆地秦皇岛32-6油田、黎凡特盆地塔马尔气田两个海域大发现的勘探历程,梳理每个勘探阶段的指导思想、部署思路及做法,探讨制约突破发现的因素及推动勘探突破的地质认识转变和思想革新。研究显示,盲目跟风追热点、未找到适合的理论指导制约了渤海湾油田发现;客观分析成藏特征,转变思路,以新近系为主要目的层,以生烃凹陷包围的隆起区及其倾没带为主要勘探方向,推动了秦皇岛32-6油田大发现。黎凡特盆地塔马尔气田的发现则归因于储层物源和低成熟生物气的新认识及较高的勘探投入。研究认为,摸清成藏规律是推动大发现的内在动因,尤其是深海前沿领域勘探;关键成藏要素的颠覆性认识是突破关键,保证持续稳定的勘探投入是推动海域新区突破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5.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渤海湾盆地渤南洼陷油气勘探的主要对象逐渐由中浅层转向中深层。深层勘探的关键问题是优质储层,其发育取决于沉积充填和地层流体的相互作用。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沉积时期,该区发育了咸化环境湖相碎屑岩与膏盐层沉积。利用钻井、实验等基础资料,分析储层沉积环境、地层水特征、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类型,探讨深层优质储层发育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在分布面积广、沉积厚度大的膏盐层的封闭下,咸化湖泊环境的沙四段碎屑岩,早成岩期经历了碱性成岩环境,形成的碳酸盐胶结物充填原生孔隙,并有效阻滞压实作用的发生;(2)随着烃源岩中的有机质趋于成熟,中成岩期有机酸在异常高压的驱动下向地层中运移,早期碳酸盐胶结物以及长石、岩屑普遍被溶蚀,形成次生孔隙,酸碱交替作用是深层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机制;(3)优质储层的发育受到膏盐层分布、烃源岩发育、断裂体系与碎屑沉积体展布的控制,受酸碱流体影响强烈的缓坡扇三角洲和陡坡近岸水下扇中前端砂体,是渤南洼陷沙四段优质储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66.
天然裂缝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低渗透油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盆地古峰庄地区延长组油气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但有关裂缝研究成果较少,对其分布规律和活动时期认识不清。通过古峰庄地区延长组长7—长9段岩心、成像测井、碳—氧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岩石声发射及构造应力和断裂活动分析,对其天然裂缝的特征、形成期次及成因进行研究,并探讨了裂缝对油气成藏的作用。古峰庄地区长7—长9段天然裂缝较发育,尤以长7段最发育;以高角度和垂直裂缝为主,走向以NEE向为主,NE向次之,少量NW和NWW向;裂缝以未充填和方解石半充填为主,有效性较好;裂缝面较平直,可见油侵、油迹、油斑等明显的油气运移痕迹。长7、长8、长9段氧同位素均值分别为-15.8‰,-17.5‰,-18.7‰,裂缝的形成深度分别为1 675,2 338,2 785 m;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90~100 ℃,120~130 ℃,换算得裂缝形成深度范围在1 750~2 000 m,2 500~2 750 m。该区长7—长9段裂缝活动具有多期性,可划分为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为主要活动时期。不同时期发育的有效性裂缝改善了研究区低渗透储层的物性,为长7—长9段等多层系—深层系油藏的形成提供了重要运移通道和储集空间,并影响着油井的产能。  相似文献   
67.
氦气因其独特的化学性质而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氦气资源相对贫乏,资源安全形势极其严峻。鄂尔多斯盆地已有一定的氦气显示,但目前对于盆地内天然气中氦气体积分数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对于氦气资源分布规律认识不足,制约了鄂尔多斯盆地氦气资源潜力评价及开发利用。在广泛收集和认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鄂尔多斯盆地磁力异常资料为主,结合347个天然气样品中氦气含量测试结果,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氦气分布规律。通过对苏里格、庆阳和宜川3个气田天然气样品氦气含量进行测试,发现氦气含量均达到了工业生产的标准(>0.05%),其中庆阳气田Q1区和苏里格气田S47区氦气平均含量超过0.1%。结合岩石磁性特征对磁力异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的磁力异常呈明显的分区特征,反映了盆地基底具有多阶段拼合的地质特征,区域性磁力异常变化主要与盆地基底岩性相关,高磁异常条带可能系盆地基底太古界—下元古界深变质的片麻岩、变粒岩、基性火山岩、同期次的花岗岩等强磁性岩体引起;低磁异常主要由板岩、片岩、千枚岩、石英岩、大理岩等弱磁性岩体引起。鄂尔多斯盆地氦气主要为壳源成因,盆地基底下元古界强磁性深变质岩系为鄂尔多斯盆地的...  相似文献   
68.
为探究断裂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内反转背斜油气成藏的控制,寻找下一步有利勘探方向,选取典型的反转背斜G构造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维地震和钻井数据,通过构造解释、断层活动性分析、构造演化剖面、侧向封堵性评价等方法,对G构造的断裂特征及其圈闭形成、油气运聚和保存的控制作用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G构造发育3组断裂,包括2条主控断层、组成似花状构造的次级断层以及浅部中新统内近EW向断层,主控断层形成于新生代早期、似花状构造次级断层形成于始新世平湖期、近EW向断层形成于中新世晚期的龙井运动。G构造主体表现为被断裂及火山机构复杂化的断背斜形态,先后受控于伸展正断、岩浆活动以及挤压反转等多期构造运动,最终在龙井运动末期定型;背斜高点的“花心”烃源断层断距小、活动性与主排烃期不匹配导致供烃能力弱;控圈断层在浅部侧向封堵性较差,同时背斜高点圈闭被近EW向断裂破坏;上述因素共同导致G构造在背斜高点勘探成效不理想。研究认为西湖凹陷内G构造等勘探不理想的反转背斜位于或者紧邻富烃洼陷、油气供给充足,仍具有良好勘探前景,背斜翼部“花瓣”断层发育区及未被近EW向断层破坏的次高点等区域的构造、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是下一步勘探...  相似文献   
69.
地震振幅包含丰富的地质信息,在构造解释、目标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测井信息较少的深海勘探中,准确的振幅属性有助于实现高精度的岩性识别和流体检测。琼东南盆地宝岛凹陷是近期南海西部深水区天然气勘探重要领域,但其地震振幅受到多因素的影响,严重制约地球物理评价的开展。为提高该区域储层预测与流体检测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高精度地震振幅解耦技术。该技术利用正演模拟明晰振幅受多因素耦合影响的规律;采用振幅比值法识别流体性质对振幅的影响;通过半定量匹配解耦技术消除地层厚度影响;采用自适应子波分解技术降低盖层对振幅的影响,最终准确地预测了地层含气性。实际应用表明该技术有助于优化钻井部署,有效指导了琼东南盆地宝岛凹陷深水区的重大勘探突破和发现。  相似文献   
70.
位于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凹陷—满加尔凹陷过渡带的富东1井在奥陶系鹰山组2段台缘高能滩获得重大突破,对碳酸盐岩内幕区成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富东1井成藏条件、储层特征、油气来源的深入研究,明确了富满油田东部深层寒武系玉尔吐斯组供烃、台缘高能滩成储、上覆致密碳酸盐岩成盖的生储盖组合,并建立了“寒武系供烃、次级网状断裂沟通油源、纵向输导、断控台缘高能滩复合油气成藏”新模式。富东1井的成功钻探,证实了台缘高能滩叠合次级网状断裂改造具备成储成藏能力,突破了早期认为的8000m以下超深层碳酸盐岩高能滩的勘探禁区,拓展了断控碳酸盐岩油气藏模式。同时,也是以台缘高能滩体+次级网状断裂油气藏为勘探思路的成功实践,打开了轮南—富满台缘带勘探新局面,有望引领塔里木盆地超深层复杂海相碳酸盐岩的勘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