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37篇
  免费   1512篇
  国内免费   1261篇
电工技术   642篇
技术理论   6篇
综合类   1911篇
化学工业   544篇
金属工艺   489篇
机械仪表   478篇
建筑科学   2438篇
矿业工程   1300篇
能源动力   176篇
轻工业   1303篇
水利工程   578篇
石油天然气   2736篇
武器工业   70篇
无线电   783篇
一般工业技术   838篇
冶金工业   382篇
原子能技术   130篇
自动化技术   2506篇
  2024年   246篇
  2023年   719篇
  2022年   842篇
  2021年   909篇
  2020年   708篇
  2019年   655篇
  2018年   349篇
  2017年   444篇
  2016年   496篇
  2015年   671篇
  2014年   1023篇
  2013年   888篇
  2012年   906篇
  2011年   951篇
  2010年   877篇
  2009年   801篇
  2008年   1217篇
  2007年   816篇
  2006年   634篇
  2005年   611篇
  2004年   427篇
  2003年   308篇
  2002年   281篇
  2001年   232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利用微观特征分析鄯勒构造J2x^1+2储层物源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镜下岩石和重矿物微观特征分析,认为鄯勒地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一、二段(J2x^1+2)储集层砂岩成分成熟度较好,以英安岩屑、英安斑岩岩屑、中基性喷出岩屑、中基性凝灰岩屑等为主的岩石标型组合;结构成熟度较低,分选性较差;砂岩中重矿物为不稳定矿物的标型组合,成岩环境为弱还原环境。结合宏观精细地层对比和沉积环境条件分析,明确了鄯勒J2x^1+2储集层砂岩属于北物源沉积体系,指出了在前陆盆地进行物源分析时必须与微观成岩特征、环境条件等多方面研究相结合,为今后同类物源分析提供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942.
李森明  杨传宏 《吐哈油气》2005,10(4):313-319
经过镜下成岩演化特征以及孔隙类型分布的研究,台北凹陷各构造带储集层砂岩孔隙在纵向上划分为原生孔隙带、原生与次生孔隙混合带、次生孔隙发育带、次生孔隙减少带、二次次生孔隙发育带和二次次生孔隙减少带等六个带。在此基础上,结合精细的层序地层分析,利用对比技术的分析方法开展孔隙带在纵横向上的展布特征研究,认为储层砂岩孔隙具有分带性,次生孔隙发育带的平面展布整体呈现“西深东浅、南深北浅”的特征;同时,根据现有工程技术条件,明确了储集层孔隙的有效性与次生孔隙发育带关系密切,主体分布在次生孔隙发育带深部。应用这些成果、物性控制因素、沉积埋藏史以及油气运移机理等特点,预测有利勘探区,并进行有效下限的突破因素分析,为隐蔽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提供基础地质依据,降低深层勘探的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943.
东海中、新生代盆地成因机制和演化(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赵金海 《海洋石油》2005,25(1):1-10
文章宏观地论述了东海中、新生代盆地成因机制和构造演化。该文对盆地成因机制和构造演化的动力学背景、盆地演化的动力学特征、冲绳海槽的地质特征、冲绳海槽盆地成因机制以及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所产生的火山弧等作了详细的探讨,认为东海岩石圈是西部陆地华南岩石圈向海区的延伸,冲绳海槽是一个地壳和岩石圈急剧变薄的地区。海槽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热流值异常高且热流值高低相差悬殊,菲律宾海的构造演化影响冲绳海槽北段的形成,中国台湾东部的弧陆碰撞影响冲绳海槽南段的形成,而东海大陆架上的龙井运动又是冲绳海槽拉张的产物。作者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东海盆地的发生、发展和演化是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俯冲和弧后拉张的结果;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碰撞、楔入、隆升成山远程效应和中国台湾与菲律宾之间的弧陆碰撞所产生的构造动力场在东海地区形成叠加、复合,从而在东海产生了不同时期,不同力学性质和不同发展历史的盆地;(2)东海海域内有两个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不同结构、不同成因机制和不同演化历史的沉积盆地;(3)冲绳海槽是欧亚板块东缘上的一个独具地质风格的构造单元,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所造成的一个弧后盆地,属陆缘上的一个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裂谷;(4)冲绳海槽的北  相似文献   
944.
华北盆地中南部下古生界的生烃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北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普遍具有有机质丰度低和成熟度高的特点.有机质丰度低是沉积造成的,岩性、岩石结构和沉积构造均证明华北盆地早古生代以浅水陆表海、浅水泻湖环境为主,水体动荡、咸化、蒸发作用强烈,不利于低等生物发育和保存.有机质成熟度高是中新生界的叠加深成变质作用造成的,特别是中下三叠统沉积厚度达2000~2500m,区域性地覆盖在古生界之上,使下古生界埋深超过3000m,发生了较充分的早期生烃.对下古生界1500余个有机质丰度数据进行的分析表明,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有机碳丰度大多都低于0.5%,平均在0.2%以下;氯仿沥青"A"含量低于120×10-6,S1+S2低于0.2mg/g,达不到生油岩标准.利用TTI—Ro和地层对比恢复了中下三叠统克拉通盆地和上三叠统的沉积面貌,并计算出中三叠世末下古生界热变质程度Ro>1.2%,与现今古生界热变质程度的分布相符.  相似文献   
945.
乌尔逊凹陷南部层序地层特征及成藏条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张成  魏魁生 《石油学报》2005,26(2):47-52
乌尔逊凹陷沉积过程与构造演化对应,具有阶段性。层序地层学分析结果表明,凹陷南部白垩系发育2个一级层序(TSq1和TSq2)、5个二级层序(Ⅰ—Ⅴ)和12个三级层序(Sq1—Sq12)。层序界面特征明显,层序内部沉积体系类型丰富。凹陷沉积演化经历了2个旋回,分别从T4时期和T04时期开始,其中后者为不完整旋回。总的构造格局决定了凹陷形态与沉积物在可容纳空间内的分布,这是油气成藏的先决条件;地层充填沉积,沉积体系叠置匹配,为成藏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二级层序Ⅱ和Ⅲ中各层序的密集段是烃源岩的主要分布区,尤以其中的Sq4和Sq5的暗色泥岩为最佳;这2个二级层序内的低位扇、低位楔,高位三角洲前缘、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以及湖底浊积扇体系是形成油气藏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946.
高阶统计量比功率谱函数包含更多的信息,且对高斯噪声不敏感,为此以第一代基于相关的相干体算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高阶统计量的相干体算法.该算法采用四阶矩函数进行计算,不仅计算速度快,而且抑制噪声能力强.实际资料的相干时间剖面表明,该算法有效地突出了地层的高连续性特征,有利于层位追踪和断层解释.利用该算法得到了沉积环境时间演化切片图,可将其应用于砂体的沉积演化分析.  相似文献   
947.
流花11-1油田礁灰岩油藏沉积-成岩演化模式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南海流花11-1油田发育生物礁、生物滩两种沉积相类型,并可细分为珊瑚藻礁、珊瑚礁、珊瑚藻-珊瑚礁、有孔虫滩、生物碎屑滩及珊瑚藻屑-有孔虫滩6种沉积微相。岩心观察及薄片鉴定结果表明,生物礁体在海底成岩环境、大气淡水成岩环境及区域地下水-埋藏成岩环境中发生的成岩作用包括粘结、溶解、胶结、压实-压溶、重结晶、白云化及“白垩化”作用等。结合沉积相分析结果及成岩作用各个阶段对储集性能的影响,将礁灰岩油藏沉积-成岩演化过程划分为8个时期:iv期成礁、早期暴露-溶蚀、 期成礁、中期暴露-溶蚀、早期成藏、晚期溶蚀、晚期成藏及区域地下水溶蚀。这种特有的演化模式形成了垂向上的8层储层结构,即4个高孔渗段和4个中-低孔渗段间互沉积,4个中-低孔渗段A,B2,C及E段以胶结作用为主,岩性相对致密,隔夹层广泛发育;生物礁体暴露过程中,处于渗流环境的B1,B3及D段由于溶蚀作用形成高孔渗段,区域地下水进一步溶蚀和“漂洗”形成的高孔渗段F段为水层。  相似文献   
948.
广西百色盆地构造-热演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百色盆地是一个典型的第三纪走滑拉分盆地,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造山造成右江断裂带先左行(距今20~50 Ma)后右行(距今20 Ma以来)是盆地形成较确定的构造背景。盆地分田东、头塘和莲塘3个坳陷,那笔和那葛2个隆起。坳陷形成于NW向左行左阶排列断列的重叠、错列处,而隆起形成于NW向左行右阶排裂断裂的重叠、错列处。其构造演化分为六吜—洞均前拉盆期、那读—建都岭拉分期和建都岭末—第四系后拉分期3个主要构造阶段,每个阶段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通过盆地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磷灰石裂变径迹和流体包裹体综合研究表明,百色盆地的热演化程度总体较低。仅那读组生油岩达到低熟,极少数为成熟,其它生油岩层未成熟。盆地热演化总的规律是:从距今大约55 Ma开始,古地温随着坳陷沉降和沉积而逐步增加,并于距今大约25~35 Ma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地壳缓慢抬升,地层温度逐渐变冷。热演化程度低是控制百色盆地油气远景较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9.
南黄海古生代以来构造演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黄海是奠基于下扬子地台前震旦纪变质岩基底之上一个多旋回盆地的叠覆,在成生发展及其后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改造作用,盆地原型已不存在,形成现今复杂的地质构造面貌。根据国土资源新一轮大调查项目在南黄海获取的高品质的地球物理资料,结合钻井和相邻陆地的资料以及不同时期动力体系的作用、不同期次构造运动和变形的特点,将南黄海大致划分为4个大的构造演化阶段:古生代—三叠纪海相盆地稳定演化阶段、中生代陆相盆地演化阶段、古新世—中中新世断陷盆地发育阶段和晚中新世以来区域沉降阶段。加里东运动使华南褶皱带与扬子地台南缘拼贴,形成广阔而稳定的后加里东地台;印支—早燕山运动使下扬子地台与华北地台的东南缘碰撞和挤压,形成了苏鲁造山带,在造山带南侧和中部隆起区之间形成黄北前陆盆地,中部隆起区以南为黄南断陷盆地。  相似文献   
950.
从我国东部几个典型的第三系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演化出发,将盆地石油地质演化过程分为整体下降、整体上升和整体调整3个阶段。盆地整体下降阶段是物质积累过程和能量储备过程,亦即是油气形成过程;盆地整体上升阶段是能量释放,即油气成藏过程;盆地调整阶段是能量调整、物质补偿和综合平衡的过程。通过对盆地内各凹陷在上述不同演化阶段的特征分析,对比了东部各富油凹陷(盆地)石油地质演化的差异性。总结我国东部各富油凹陷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认为地层发育系列完整,沉积规模和剥蚀量适中的盆地含油气性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