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凝点高、黏度大的原油输送过程中必须进行加热与保温以保持原油的良好流动性,用太阳能替代部分常规能源来加热输送原油可节省大量的能源。新型太阳能联合热泵加热输送原油系统通过太阳能与热泵的联合,充分合理地利用了太阳能资源,实现了一种更加可靠、稳定、连续、节能的输送原油的供热方式。  相似文献   
22.
原油热输管道的最优运行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降低原油热输管道的运行费用为目的,分析了原油加热管道在在稳态进行过程中运动费用的主要构成,以原油热输过程中的单位热力费用与单位电力费用之和即单位能耗费用作为目标幽数,给出了原油热输管道最优运行的一个新经济模型,该模型全面考虑了原油温度沿管线的真实分布对原油热力特性和流体动力特性的影响以及输率对泵效的影响因素,实例计算表明,该模型对影响因素反映比较全面,准确,收敛速度比较快,数值稳定性比较好并使计  相似文献   
23.
<正>近日,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公布了2013年全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专有技术评定结果,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原胜利设计院)水下基盘式井口平台技术、高含硫气田地面集输湿气加热输送工艺技术、大型储油罐底板空隙监测技术等13项技术成果获得工程勘察、设计专有技术认定,有效期为五年。此外,石油工程设计公司另有滩海油田桩板结构进海路及人工岛建造技术、稠油高温电脱水技术等5项2008年评定的专有技术,因近几年在技术上持续创新、不断进步,在各自专业内依然处于领先水平,从而获批延期五年。  相似文献   
24.
尼日尔原油管道采用全线加热输送工艺,用于加热的原油消耗量较大,较大的降低了管道运行的经济性。本文从实际地温条件变化出发并结合理论计算,采用现场工业试验数据进行验证。得出尼日尔原油管道的停炉优化运行方案,降低运行费用,为尼日尔原油管道的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及尼日尔二期外输管道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5.
目前对于粘度大、凝固点高的稠油管道,国内外一般都采用加热输送,使其在管道输送时不凝、低粘,以降低输油的动力消耗.如果在满足安全输送条件下,降低输送温度,就会降低能耗.本文对辽河油田的坨一渤输油管道进行工艺技术研究,提出来降低了稠油管道的输送温度的工艺技术,减少了管道的运行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6.
高温热油管道在运行时将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和膨胀变形,在盾构内由于受到空间限制,很难设置补偿器来吸收管道变形,也无法将巨大温度应力进行完全的锚固。通过对管道温度应力和膨胀变形的分析,提出了采用滚动支座的管道敷设方式,从而解决了管道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等问题。  相似文献   
27.
28.
1.前言 我国生产的海底原油大多为高粘易凝油,加热输送是其主要输送方式,且长距离输油管道多为海底埋地敷设。在对热油管道传热问题的早期研究中,大多采用解析方法进行求解。但解析求解需对问题进行大量的简化,故其结果与实际存在明显偏差。对管道在淤泥质沙土中的传热进行数值求解可以减小误差,但需将半无限大的淤泥质沙土转化为有限的求解域。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坐标变换法将半无限大空间转化为矩形或环形区域,  相似文献   
29.
建立了热水伴随集油流程管网系统中集油管线、热水管线、回水管线的流量、温度、压力等参数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管网节点参数求解方法,用所编制的计算机软件可模拟管网系统各种运行状态,从而确定出最佳运行方案。  相似文献   
30.
华北油田油集输不加热输送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重要介绍了原油集输不加热输送的方法和华北油田原油不加热输送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华北油田应用原油不加热输送技术的具体条件和采用的措施以及应用该技术后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