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67篇 |
免费 | 210篇 |
国内免费 | 12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98篇 |
综合类 | 296篇 |
化学工业 | 684篇 |
金属工艺 | 86篇 |
机械仪表 | 66篇 |
建筑科学 | 401篇 |
矿业工程 | 306篇 |
能源动力 | 79篇 |
轻工业 | 281篇 |
水利工程 | 334篇 |
石油天然气 | 4592篇 |
武器工业 | 15篇 |
无线电 | 5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51篇 |
冶金工业 | 92篇 |
原子能技术 | 16篇 |
自动化技术 | 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137篇 |
2022年 | 206篇 |
2021年 | 221篇 |
2020年 | 171篇 |
2019年 | 146篇 |
2018年 | 67篇 |
2017年 | 85篇 |
2016年 | 126篇 |
2015年 | 203篇 |
2014年 | 497篇 |
2013年 | 405篇 |
2012年 | 459篇 |
2011年 | 448篇 |
2010年 | 288篇 |
2009年 | 376篇 |
2008年 | 357篇 |
2007年 | 275篇 |
2006年 | 286篇 |
2005年 | 329篇 |
2004年 | 300篇 |
2003年 | 284篇 |
2002年 | 206篇 |
2001年 | 171篇 |
2000年 | 209篇 |
1999年 | 236篇 |
1998年 | 181篇 |
1997年 | 140篇 |
1996年 | 156篇 |
1995年 | 130篇 |
1994年 | 158篇 |
1993年 | 85篇 |
1992年 | 81篇 |
1991年 | 73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71.
对鄂东南所发现的产在大岩体中、受断裂破碎带严格制约的晚期蚀变中酸性岩脉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宝盖垴金铜矿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归纳 ,并建立该类型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72.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在奥陶系、志留系和白垩系多个层系都可见挥发油-轻质油或油砂。通过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发现,不同层系的原油(油砂)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其成因总体上可以划分为2类:(1)奥陶系和志留系:姥植比较低(Pr/Ph<1),原油族组分及正构烷烃单体烃类的碳同位素偏轻,三环萜烷C21TT/C23TT比值小于1.0,三芴含量中硫芴占绝对优势,均表现为海相腐泥型原油,但两者成熟度略有差异,志留系为成熟油,奥陶系为高熟油;(2)白垩系:姥植比较高(Pr/Ph>1.6),原油碳同位素相对较重,C21TT/C23TT比值大于1.0,C24四环萜烷及C30重排藿烷相对丰度高,表现为陆相原油特征。综合分析,志留系及奥陶系原油来自寒武系烃源岩,为同源不同期的油藏,而白垩系原油可能来自北部库车坳陷陆相烃源岩。 相似文献
73.
统计法在渤南洼陷南斜坡沙三段资源潜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南洼陷南斜坡沙三段存在大量的储量空白区。针对渤南洼陷资源评价较差的问题,利用油藏规模序列法与地质帕莱托分布法分别对研究区的资源潜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种方法预测的待发现地质储量较为接近,且误差值较小,但是在油藏结构的评价上,油藏规模序列法预测大油藏的比例偏低,而地质帕莱托分布法更能客观的反映大油藏的存在数量;在油藏样本的拟合曲线上,地质帕莱托分布法的拟合效果更好。因此,研究区选择地质帕莱托分布法进行资源潜力的评价会取得更好的应用效果,该研究对研究区的勘探方向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5.
76.
为了系统表征断-砂复合输导体系的分布特征,准确刻画复合输导体系的优势输导通道,采用断层泥比率法量化表征断层的输导能力,确定油气成藏期输导断层及侧向输导部位;采用连通概率法量化表征砂岩输导层的输导能力,确定砂岩输导层的优势输导通道;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刻画断层面空间分布,结合断层面埋深确定油源断层的凸面脊;基于古地貌恢复结果,确定构造脊的分布特征。提出将输导断层、砂岩输导层、油源断层断面脊及构造脊四相耦合,实现对断-砂复合输导体系及优势输导通道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歧口凹陷歧南斜坡区沙一段主要发育2种复合输导体系配置类型,一种为南大港断层(油源断层)断面脊-砂岩输导层-输导断层-构造脊,另一种为砂岩输导层-构造脊-断层。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油藏分布位置及各井含油气显示情况与断-砂复合输导体系中优势输导通道的表征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该方法是适用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77.
对辽中凹陷南洼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将剖面解释与平面成图分析相结合,探讨辽中凹陷南洼旅大21油田和旅大16油田构造转换带的变形特征,并分析构造转换带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贯穿辽中凹陷南洼,在中央走滑断层、旅大16-3断层和旅大16-21断层的局部弯曲段形成旅大21油田增压型"S"型构造转换带、旅大16油田北部增压型"S"型构造转换带和旅大16油田南部释压型"S"型构造转换带,在旅大16-3断层和旅大16-21断层的叠覆区形成旅大16油田中部释压型叠覆型构造转换带。构造转换带改变了分段断层传递的应力,使三维空间应变守恒,采用断层的位移-距离法探讨旅大16油田中部释压型叠覆型构造转换带的变形特征。构造转换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控制构造圈闭的形成,控制优质储层的发育,控制油气运移过程和断层封堵。辽中凹陷南洼增压型构造转换带是有利的油气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78.
采用传统的分流河道型浅水三角洲储层构型模式,难以表征文79南断块局部大面积连片分布的砂体。文中以叠覆式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为指导,利用岩心、三维地震、测井以及生产动态资料,结合现代沉积调查和沉积数值模拟,综合应用层次分析和建筑结构要素法,对研究区浅水三角洲砂体进行精细解剖:将储层内部结构划分为叠覆复合朵体、单期复合朵体、复合朵体内部单朵体3个主要的层次格架;识别出叠覆复合砂体、单个复合砂体、复合朵体内部单砂体和薄层砂等4种结构要素及朵体主体和主体侧缘2种岩相。根据目的层大量的解剖实例,提出了紧密叠覆型和分离叠覆型朵体2种储层构型发育模式,初步建立了叠覆式浅水三角洲储层构型模式,为剩余油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9.
为了进一步推广连续管作业技术在我国油气田中的应用,青海油田充分利用连续管作业设备,除了开展常规作业外,还成功拓展了泡沫冲砂、解堵、拖动酸化、水力切割、喷砂射孔、压裂、大修打捞、开关滑套、测井、钻磨滑套等30项工艺技术,发挥了连续管作业具有的作业周期短、事故率低、地层伤害小和重入性好等优势,实现了连续管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连续管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实现了高原井下作业由低端劳务型向现代井下作业技术服务模式的转变,对工程技术服务单位不断推广高端技术成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工程技术服务水平,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