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31篇
  免费   865篇
  国内免费   640篇
电工技术   845篇
综合类   1112篇
化学工业   1328篇
金属工艺   298篇
机械仪表   723篇
建筑科学   2589篇
矿业工程   1025篇
能源动力   238篇
轻工业   743篇
水利工程   2130篇
石油天然气   3872篇
武器工业   148篇
无线电   338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30篇
冶金工业   231篇
原子能技术   103篇
自动化技术   2038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260篇
  2022年   384篇
  2021年   386篇
  2020年   333篇
  2019年   351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295篇
  2016年   402篇
  2015年   587篇
  2014年   1295篇
  2013年   979篇
  2012年   1209篇
  2011年   1177篇
  2010年   1068篇
  2009年   1197篇
  2008年   1613篇
  2007年   1133篇
  2006年   1103篇
  2005年   1224篇
  2004年   1175篇
  2003年   870篇
  2002年   732篇
  2001年   642篇
  2000年   505篇
  1999年   371篇
  1998年   345篇
  1997年   303篇
  1996年   338篇
  1995年   242篇
  1994年   174篇
  1993年   159篇
  1992年   176篇
  1991年   195篇
  1990年   222篇
  1989年   202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贾风林 《山西建筑》2003,29(5):177-178
针对竣工资料核查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常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单位工程竣工资料的核查应以核查基建程序资料、综合管理资料及质量保证资料为重点。  相似文献   
72.
利用试井资料评价压裂地质效果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依据裂缝井试井解释理论,利用实测试井资料对压裂地质效果进行了深入剖析。通过部分探井措施后增产效果实例研究,把压裂地质效果分为三种类别;并从地质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了优选压裂井层的依据。为油气井合理开发和制定增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3.
74.
黄委会水科所曾组织引黄泥沙测验队对引黄灌溉泥沙作过较大范围的调查,实验,提出不少研究成果,随着观测资料的积累和广泛的搜集,对资料又不断作了修正。现在介绍如下,供使用者参考。  相似文献   
75.
介绍了反射电子显微术的成像原理和实现这种技术的方法,报道了用JEM-200CX电镜对Pt(111)小面微结构观察的结果。利用反射电子束成像可以揭示平坦小面的微观结构,如单原子高度的台阶,位错露头和滑移迹线等;利用背散射电子成像,可以揭示Pt(111)小面微结构的转变。实验结果表明,反射电子显微术是分析表面微结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6.
广义线性反演是地震资料反演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这一方法要求反复计算雅可比矩阵。而雅可比矩阵的形成依赖于所采用的地球物理模型和制造人工合成记录所用的数学公式。对于声学层状介质来说,由点震源激发的地震波的传播问题可有解析解。在该问题的反演中,基于这一解析解可得到计算雅可比矩阵的递推公式,从而简化了计算程序,节省了时间。对于模型数据来说,用广义线性反演可以改进平面波延拓反演的结果。特别是较大地提高了反演密度的精度。但是,对于实际地震资料,或加有噪音的模型数据,反演就极难成功。  相似文献   
77.
1992年和1993年我们在旧金山湾南部进行了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采集,以调查沿假定的横穿海湾的基岩断层带上在全新世是否发生过断裂作用。最初的模拟记录在沿陡峭垂直边界上出现有反射束的视断错。起初将这些记录解释为在全新世海湾软泥上部10米(0.013秒双程旅行时)内沿密集陡峭垂直边界的复合断层组的显示。后来在1994年采用震源功率较高的不同的地震反射仪器又进行了测量,这种仪器生成的地震记录穿透深度较大(最大达20米,相当于0.026秒双程旅行时),其结果证明原来被解释为因断层作用而形成错断的反射波实际上是来自横向连续的反射层。最初解释中的这种陷井是由于反射同相轴振幅强度横向变化,同时使用的仪器功率较低而震源信号过长(大于15毫秒)引起的。当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时使得反射束沿陡峭垂直边界出现视断错。实际上如果使用第二种仪器,这些垂直边界出现在横向连续的反射同相轴的反射振幅突然降低的那些地方。反射振幅的这种明显的横向变化可以归因于在局部地段上存在生物(?)气体。  相似文献   
78.
79.
前半部分综述高速集成电路的封装效应和它的物理模型,并指出怎样利用时域反射法来测量有关它的参数,如电感、电容、耦合电感和耦合电容值等。后半部分笔者用地质学中使用的分层结构Z-Profile算法,使得建模精度有很大提高。由于所用方法仪器简单、测量数据准确。因此是一个很好的科学研究工具,在生产实践中也有实用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